快好知 kuaihz

萨克雷《名利场》的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名利场读书笔记篇一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英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世界名著《名利场》。与狄更斯齐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小说家。还著有《班迪尼斯》等作品。萨克雷是独生子,1811年7月18日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他父亲是英国人,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这部小说很长,用作者的话说是没有英雄的小说,但却将社会上各种人物描写的非常真实。小说中的两大女主角,爱米丽亚和利蓓加,一个善良温柔、涉世不深,一个又圆滑势力、诡计多端。但作者也没有写的绝对,爱米丽亚虽然好,但也有缺点,见识少,能力不强,自私(尤其对待都宾),容易轻信别人,遇到事情喜欢自己哭。利蓓加虽然出身不好,唯利是图,但也有能力,幽默,懂得如何讨好别人,不向命运低头,遇到困难不悲伤,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困难。

  我最喜欢都宾,为人忠厚诚恳,对爱米丽亚特别痴情,十八年的爱和等待,终于修成正果。作者认为他是“傻子”,对爱米丽亚唯命是从。

  读的过程中记录了一些有感触的句子和自己的体会:

  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给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和善的伴侣;所以年轻人必须在这两条道路里自己选择。

  最贤良的女人都会假惺惺。

  以前对你有恩惠的人如果破产,受恩惠的就诽谤他,为了让与他断绝关系有更好的理由。只有这个法子可以使你的行为不显得前后矛盾。

  如果以所谓的正直的观念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罪恶的,但现实中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的行为有其原因,你不能评判别人的行为,只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动机,然后不让自己的情绪受其影响就可以了。

  小姐们,留心点儿吧!订婚以前好好的考虑考虑,恋爱的时候不要过于率直,别把心里的话都倒出来,最好还是不要多动感情。你们看,不到时机成熟就对别人倾心诉胆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对人对己都要存一分戒心才好。

  这个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告诉你的,除非自己体会出来,书中告诉你了,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我对这班人说:你该逢人便夸,切忌挑挑拣拣的。你不但得当面奉承,如果背后的话可能吹到那人耳朵里,你不妨在别人面前也捧他一下。说好话的机会是切不可错过的。

  这种方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尝试,切记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即时是你认为亲近的人,要肚子里能容下很多的话。背后不说别人坏话,但好话可以多说,不图传到他耳朵里,但没有什么坏处。

  誓约,诺言,道谢,痴情话,心腹话,过了些时候看着无一不可笑。

  不用太较真,太用情,适合而止就行了。

  毕脱对她两个偶像的一顿夸奖,正碰在她心坎儿上。这一席话,就帮他得了老太太的欢心。

  这是讲毕脱为了讨好姑母,故意夸奖姑母的偶像,得了姑母的欢心。

  这是很简单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你说的话如果是别人爱听的,当然就能得到别人的好感。当然要能够知道别人的爱好是什么,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与人交谈时多观察。

  蓓基和地位高的人关系好,从前打不定主意的人如今毫不迟疑的欢迎她。

  这个非常的真是。我有一些小小的体会。如果你与地位高的人关系好,别人也对你热情,反之亦然,生怕被认为和你一伙的。

  杨绛先生曾经写过的“隐身衣”也有类似之处。如果你地位一般,你说的话,做的事,别人都当没有听见,没有看见,就如同穿上隐身衣一样。

  这是人性使然,要认识人性,就不会因此而失落悲伤,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爱米丽亚后来生活顺利了,很久不联系的亲戚都来攀亲了。

  正如中国古代的老话: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知。人们都是懂得趋利避害的。无论在什么过度,什么时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类似的行为。

  名利场读书笔记篇二

  故事的主角,出人意料,竟是一位女士,在那个男尊女卑再自然不过的时代,将一位女士塑造为主角实属不易,何况她还出身卑微,孤女一个,她叫丽贝卡·夏普。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她与《红与黑》中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索黑尔不无类似之处。他们同是一心向上爬者,都曾从社会底层爬入了上流社会,出尽风头,最后又都从高处跌落,只是法国的于连被推上了断头台,而英国的丽贝卡生活归于平常,不惊不喜。他们俩虽一个是男一个为女,可是都勤奋努力,有着某方面的天分,聪明机灵,超越常人,只是社会不允许他们跨越固有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朝气蓬勃、不断攀升的人物典型。

  言归正传,在那个讲究出身血统、社会地位的时代,丽贝卡和普通人一样卑微,被人瞧不起。虽然她禀赋异常,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又精通歌唱,性格温和总是满脸微笑,又精通几种语言,学识渊博眼界开阔,不亚于任何一位上流社会的男士,在各种社交场合她虽不是最漂亮的,但是有她在的地方她总是最迷人的一个,男人迷恋她,女人嫉妒她,她多才多艺,很少有女士能比得上。

  这个女人有如此众多的优点,可是只要有一个缺点就足以将她所有的优点都抹杀掉,这就是她卑微的出身。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人从来不屑于与贫民百姓交往。同时,这个一心向上爬的女人也有许多品行恶劣,心灵邪恶之处,深为读者所唾弃。她是个天生撒谎者、表演者,仿佛蜘蛛般布下天罗地网般的谎言,欺骗愚蠢的人、欺骗信任她的人、欺骗善良的人,这一点我是对她深恶痛绝,和前段时间看的肥皂剧《女人的颜色》中的姚倩倩有得一拼。撒谎对她来说是习以为常,是像说真话一样自然的事,心灵早就已扭曲。小说里有些人评价她为水妖,在情在理。总之,这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女性形象,为世界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说作者通过丽贝卡和阿米莉亚两条主线的铺排、交叉前进,广泛描绘了上流社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贵族与奴仆的生活百态、日常生活情景。世袭的贵族制度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给懒人创造了享乐的摇篮,同时也阻碍了优秀人才向上层的合理流入。贵族人士随意挥霍着劳动人民缴纳的税收,四处举债赌博、玩乐、宴饮、招摇,只靠着亲戚间争夺遗产来维持以后奢靡的生活,如成功则一朝在上,如失败则再也无回天之力,很多人处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状态。

  书中不时涌现出精彩之处,有些比喻让人拍案叫绝,比如有一章的开头部分作者将英国房子的二楼楼梯窗口做了特写和详细描述,作者透过这扇窗观察和摹写在楼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事,男人、主妇、佣人、孩子、客人、律师、医生等等,他们从这里下楼或者上楼,上楼时是什么表情,做什么事,下楼又是什么表情,发生了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个微型的窗口洞察这里来往的人,也洞察社会上的是是非非、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各自的喜怒哀乐,它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十八世纪英国房子普通的窗口。

  小说中滑铁卢战役展示的社会波澜壮阔的画面,几位主人公命运的颠沛流离、起伏不平,在故事的结尾最终归于平静喜悦。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讽刺机警,到处可圈可点。可惜我只是作为一位业余的读者,抱以虔诚之心,对作者致以敬意。正如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写下的:“啊!名利虚荣,虚荣名利!人生在世哪个能幸福?哪个能如愿?即使能如愿,哪个又能满足?”如此智语,又何须多解释,些许有人生经历的人都能颔首明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萨克雷  萨克雷词条  名利场  名利场词条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有感

 如何避免陷入稀缺头脑模式?

作者:艾菲公众号:艾菲的理想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时,不论做什么事,看到的都是没做好的部分;当工作不顺心时,生活中也会出现一连串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