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淮南子《数战数胜而亡》原文及鉴赏

  〔道应训〕 魏武侯问于李克曰①:“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②。”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罢,数胜则主憍③。以憍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憍则恣,恣则极物④;罢则怨,怨则极虑⑤。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夫差之所以自刎于干遂也⑥。”故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⑦。”

  〔注释〕 ① 魏武侯: 战国魏国国君,名击,魏文侯之子。公元前396年到公元前370年在位。李克: 魏国政治家,辅佐魏武侯,政治上多有建树。 ② 数: 屡次。 ③ 罢: 通“疲”。憍: 同“骄”。 ④ 极物: 将事物发展到极限,等于说穷奢极欲。 ⑤ 极虑: 动足脑筋、挖空心思。 ⑥ 干遂: 战国吴地名,据说在今江苏吴县西北。 ⑦ 语见《老子·九章》,原文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鉴赏】 屡战屡胜到底是国之福,还是国之祸?大概大多数人都会像魏武侯一样认为是国之福。然而,睿智的李克却洞见了其中的玄机: 经常打仗必然会造成百姓的疲惫不堪,屡战屡胜则必然会导致君主骄傲,让骄傲的君主去指挥役使疲惫的百姓,则必然会引来大祸。因此,数战数胜而亡可以看作是上一则故事中提到的“持胜甚难”的一个生动的例证,而吴王夫差则可以看作是赵襄子的反面。

  《淮南子》从吴国“数战数胜而亡”的教训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这种“功遂身退”,在老子看来就像昼出夜没、寒来暑往、花草开谢一样,符合天道变化。因为世上无不败的花,也无不散的筵席;所以在功成名就之时,应像花果草木盛开后悄然谢逝,这样才可“无咎”。但吴王夫差就不懂这道理,也看不懂这“天道”,更没有赵襄子胜而忧虑的德行,一味地想持续他的辉煌和优越,这样也就走向反面,导致失败亡国、自刎身亡。

  然而,任凭老子和《淮南子》如此暗喻明说这些人生道理,虽然有时也能为世人所明白,但人一旦处于社会生活的漩涡中就往往会昏了头,稍有机会,必会不遗余力地去求个功成名就;而一旦取得成功,便又会产生更大的欲望,如此反复无穷,最后必然会导致筋疲力尽、一败涂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辩证法在起作用,所以明白此理的春秋战国孟尝君之门客冯驩,就不再参与孟尝君的收债聚财活动,反而为孟尝君散财(烧毁债据)聚义,从而使孟尝君在落难时能受到薛地债户的照顾而免遭捕杀。相反,如果不能停息自己的欲望,不能适时而退,则不仅会使已经得到的成果“莫能守之”,有时恐怕连命也会搭上,如西晋石崇就是如此。《世说新语·汰侈》注引《续文章志》说:“(石)崇资产累巨万金,宅室舆马,僭似王者……与贵戚羊琇、王恺之徒竞相高以侈靡,而崇为居最之首,琇等每愧羡以为不及也。”由于不知敛退,与羊琇、王恺等人斗富,使人“愧羡”,虽然富甲天下、无人能敌,但最终还是落得个遭人杀害的下场。

  总之,持胜甚难,人要懂得知雄守雌、功遂身退的道理,并且在人生实践中切实地践履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淮南子  淮南子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朋友圈说说

 讲给女朋友听的笑话

 讲给女朋友听的笑话  1、在马路上听到一个很霸气小伙儿在讲电话、兄弟,这个事儿你放心,只要哥儿们我能有口屎吃就绝不能让你喝尿。我在想,这两个SB过的是有多悲催...(展开)

感想

 《五彩龙鸟》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推荐度:《荆棘鸟》读后感推荐度:龙和虎的吉祥成语推荐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推荐度:《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五彩龙鸟》读后感(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