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现代人的“恐怖片”:24小时没有手机,该怎...

发布时间:2019-11-05 

心 理 0 时 差

壹心理 ◎ 荣誉出品

文:时差大叔 & 时差少女

首发 | 心理0时差(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微信 ID:PsyTime)

原标题:现代人的“恐怖片”:24小时没有手机,该怎么活?

有人说,手机是身体新的 “器官”,少了它我们会活不了。

真的这样吗?我很好奇。

如果找一群人一起度过没有手机的 24 小时,会怎么样?

我们在朋友圈发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朋友说,想试试。

说试就试!

我们通过网络招募了来自不同城市的 10 位参与者,其中大部分是 “手机重度依赖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 6 个小时及以上。

他们当中有学生、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以及待业者。手机既是他们的社交,也是重要的娱乐。

我们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庄园里,放下手机社交和手机娱乐,开启了没有手机的24小时......

24 小时手机,会发生什么?

-01-

无机之夜,到底有多难熬?

2019 年 10 月 19 日晚八点,人员陆续到达庄园门口。

庄园很大,从门口到住处要走一段夜路。荒郊野岭,没有路灯,我们打着手电筒摸黑前行,路上不断传来一声声狗叫。

随手一拍,大概是这么黑:

这时候要是打雷,活生生的恐怖片,《无人生还》!

终于活着抵达庄园会议室,所有人做了同一件事,发朋友圈:接下来 24 小时我会 “失联”。

大家发朋友圈

然后,手机被 “无情” 收走,锁在箱子里,24 小时之后才能相见。

为了消除 10 位陌生人之间的尴尬,我们准备了两个游戏,分别由两位心理学硕士带领大家体验,其中一个叫《只言片语》。

大家随机抽卡,然后用语言去描述卡片上抽象的概念,让其他人猜。

下面这张牌,出牌者的描述是 “自残”,你能看懂吗?

“因为他在用自己的叶子拔自己的花瓣。”

“原来如此”

“太神奇了”

通过这个游戏,很多人找到了跟自己脑回路相同的小伙伴,慢慢熟悉和敞开了起来。

游戏结束,所有人回房休息。

十一点,熄灯、禁语。

没有手机、没有灯光、不能说话,他们会如何度过这个原始的夜晚呢?

第二天一早,我们敲门叫醒大家,调查了每个人昨晚想拿回手机的冲动、并评估了大家的睡眠质量。

不出所料,关灯之后,大家想要玩手机的冲动便凸显了出来:

“熄灯后,觉得没有手机很不习惯,有使用手机的冲动”

“有些焦躁,因为平时睡觉前都会刷微博、看视频,困了会睡”

“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很不自在”

“时不时地就想要用手机

“半夜起来上厕所,第一时间就想先看看手机……”

太正常了。

平时,即使没什么特别想看的,我们睡觉前也会刷刷微博、抖音,玩着玩着,累了、困了,也就睡了。

没有了手机,这么焦虑的状态,能睡着吗?

没想到不但能睡着,大家还说,睡得挺好。

不仅入睡快、睡眠质量也好,平均睡眠时间8个小时

“昨晚比平常睡得更早,洗漱完基本就躺下了”

“躺下后,刚开始睡不着,但是因为没手机,只能强迫自己入睡,没多久也就睡着了”

“睡得很沉,一觉睡到了六点半”

“今早跟昨晚相比,对手机的渴望减少了……”

这样看来,没有手机的夜晚,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熬。

而此时,走出房门的大家惊喜地发现,昨晚的恐怖庄园摇身变成了童话小屋。

对这一天更期待了!

-02-

无机之昼,人们在忙什么?

晚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多是娱乐和消遣,所以没有手机的夜晚,只是难以排解无聊和郁闷。

但是白天就不一样了,工作、学习中手机可能是一个必备工具,没有手机,这些还能做吗?

白天的第一项任务,是阅读。我们想看看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人们是更专注,还是更容易分神。

在这之前,我们收集了大家平常的阅读情况:

“年初会设立一些读书的目标,但是从来没完成过”

“现在很少读纸质版的书籍了”

“在手机上读书蛮方便的,还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用手机阅读常常会被其他信息打乱”

“一读书就容易分神”

在这一次体验中,我们要求大家带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进行 1.5 小时的阅读,期间不能说话、也不能随意走动。

大家仿佛回到了小学,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看书。

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我们让大家记录自己阅读了多少页,并评估自己的专注水平。

结果显示,大家平均阅读 58 页,阅读自我满意度 8.4 分(满分 10 分)。他们普遍都表示:比平常更专注了。

“平时读 1 页就要看下手机,今天我一口气读了 60 页”

“嗯,还做了笔记呢”

“虽然会有些走神、分心,但也很快能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比平常工作还要集中一些”

接下来,大家需要复述书中的内容,也就是各自做一个口头读书报告(并没有事先告知)。

我们以为临时突击,很多人会说不上来,没想到大家记忆力超好,不仅仅绘声绘色地讲了书中的精彩内容,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

更重要的是,大家不仅仅阅读更专注,聆听和交流也变专注了。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吃饭时,低头刷手机,把自己从场景中隔离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

但在这里,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并且主动地提问和反馈,竟然没有一个人低头分神。

下午,我们安排了野外观察。

每位参与者收到一个形容词,以及一个颜色词(例如紫色、粉色、蓝色)…… 

这些颜色都让大家好为难,荒山野岭,哪来的粉色呢?

还真的有,抽到粉色的同学最后分享说:

有一把粉色的椅子

那栋房子的阶梯是粉色的

啊,房子的上面全部都涂了粉色

还有这只兔子,嘴巴也是粉色的……

身边的世界比我们以为的丰富,人们观察到的东西,也比预期要多得多。

专注的眼神,很犀利。

-03-

无机之谈,一天好像不止24小时

问:“这一天中,你会很想拿手机吗?”

几乎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休息和排队的时候,特别想拿手机,其他时间没有。”

其实,我们为了营造这种 “百无聊赖” 的焦虑感,特意给大家安排了 2.5 小时的午休,这个阶段不设置任何活动,看看大家是如何打发时间的。

有一些人躺在床上发呆、有一些人在屋里徘徊、有一些人睡不着去屋外到处走……

而下午排队等待采访的过程,更显得漫长。现代人使用手机最集中的场景中,排队是少不了的,无论是排队打饭、结账、接受服务……我们都习惯了低头刷手机打发时间。

而没有手机的排队时光,极其难熬。

但大家都表示,在有事情干、有人可以聊天时,无手机的焦虑感就并不明显了。

也就是说,真正让我们焦虑的,是不知道干什么,而不是无手机本身。

问:“没有手机的一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4 小时的尾声,参与者们有很多话要说。

一个参与者说:

“感觉时间变长了,可以做的事情好多。以前的周末,躺在床上刷个手机可能就过去了,总觉得周末不够长!

但是在这里,一天居然可以做那么多事,读书、分享、吃饭、聊天、探险、玩游戏……好像不止24小时一样。”

这种时间被拉长的感觉,在下午的户外观察中尤其明显。

下午我抽到的形容词是 “害羞的” ,刚开始有点纳闷,不知道是啥,但是后面的观察却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庄园好像变得特别大,有很多之前没发现的角落;

1个小时好像很长,足够我发现好多好多东西。

你们猜, “害羞的” 东西是什么?

天哪,这只漏半边脸的瓜,真的好害羞……

如果不是抬头看了看这个世界,我们很难联想到,瓜也会害羞。

这24小时,大家感觉生命维度被延长,仿佛过了好几个周末,每个人像拿着一个放大镜,看见了一个超大的世界。

相比之下,刷手机的日子, 1 天就像 1 个小时,什么都没做,就结束了。

因为信息是被动输入的,我们没有细致地思考,而是在各种画面、视频中快速切换,这时我们的 “时间知觉” 就会变得麻木。

另一个参与者说:

“我平常不算一个外向的人,也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但是没想到来这里一天,居然能跟一群陌生人变得这么熟,觉得很不可思议。”

“没有手机时,信息是相对封闭的,我们会更多关注身边的人”

24 小时前,大家彼此并不熟悉。

在黑暗的巷子口遇到,简单打了声招呼,我们连脸都认不全。

但是 24 小时的尾声,彼此就像是一群熟悉的老朋友,这种感觉很奇妙。

我们平常很少有机会去认识陌生人。

多项调查显示,年轻人的周末大部分时间是宅过去的。外出聚会、运动、逛街的时间,在逐年减少。

人们更习惯在网上对话,但是很难在生活中建立新的社交群体。

手机24 小时,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启发:不是年轻人不会交朋友,而是沉浸在方寸之间,没有走出去,创造机会去交朋友。

偶尔抬头看看身边的人,时间也会变得有温度。

注:访谈视频详见文末。

-04-

“但是,我真的不能 24 小时手机”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让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加便利,拿着手机就能连接全世界。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24 小时手机?还是有点不切实际。

上周五晚上,我们在公众号中,特意询问了大家的手机使用情况。第二天打开后台一看,发现居然已经有将近 600 位读者填了问卷,大大超出预期!不过这也正说明,很多人会经常思考手机与自己的关系。

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包含各行各业的人,男女比例为 1:2,其中 67% 处于 18-30 岁之间。

从下图数据可以看到,42% 的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 6 个小时及以上。而且,晚上七点后,也有将近 40% 的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在 3 个小时及以上。

大家使用手机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需求、学习或工作需要和娱乐消遣。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学习工作、娱乐消遣,很大一部分都是发生在手机中,通过网络来实现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42% 的人在情绪低落时,都经常通过玩手机来令自己感觉好一些。可以看到,手机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缺它不可。就像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经常在没有手机的时候,不知所措!

大家是否意识到,自己比较依赖手机呢?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接近 50 % 的人都表示,经常会发现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很多。

另外,我们最后也分析了大家的手机依赖程度。

在问卷中,测量手机依赖程度的部分,总分是 60 分(12 题,1-5 点计分),其中有 30 % 的人总分在 36 分及以上,即每一问题的得分在 3 分(“有时”)及以上。

也就是说,大概三分之一的人严重依赖手机

其实,只要使用过智能手机,便可以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喜爱它。然而,太多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如果过度沉浸在手机的世界,可能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最常见的,便是焦虑。可能是因为不想错过任何一条消息而焦虑,也可能是因为看到手机上 999+ 的消息而焦虑,更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时间太多、自己什么 “正事” 都没干而焦虑……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都不是 “单纯地” 玩手机手机上的 APP 太多了……

2017年,Primack 对 1700 多名成年人的调查显示,使用 APP 的数量在 7-11 个的人,要比只用 0-2 个的人,出现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几率高出 3 倍之多。

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 APP 之间来回切换,让我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浮躁。而且,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也会影响睡眠,进而会给我们带来情绪问题。

然而,对当代人来说,想要完全隔离手机,还是很不现实的,毕竟无数个999+在等着你,还是很可怕。

或许无法 24 小时手机,但你可以在一天中,只拿出 1 个小时(整段时间),放下手机,看一看生活有什么变化?

这并不难,因为在过去的 21 天,我们便进行了这样一次线上的活动。

一共30人加入了我们,每天晚上七点钟后,雪藏手机 1 个小时。在无手机的 1 个小时中,他们有的人在读书、有的人在画画、有的人在弹钢琴、有的人在干家务,还有的人出去散步、与朋友聊天、或者陪伴家人……

每天 1 小时手机活动打卡图

很多人表示,其实 1 个小时可以做很多事,例如让自己享受一段高质量的独处和放空,第二天醒来脑子更好用了。

也有人说,1 个小时专心陪伴爱人,比起互相对坐刷手机的低头族,彼此关系更近了,交流也更真诚了......

或许你也可以从今天开始,每天拿出 1 个小时,与自己、与他人、与身边的世界,好好相处。

希望手机不再是我们的 “器官”,而是我们的好伙伴,彼此亲密又有着明确的界限。

世界和我爱着你。

(点击图片以观看视频)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1] Dwyer, R., Kushlev, K., & Dunn, E. (2017). Smartphone use undermines enjoyment of face-to-face social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

[2] Primack, B. A., Shensa, A., Escobar-Viera, C. G., Barrett, E. L., Sidani, J. E., Colditz, J. B., & James, A. E. (2017). Use of multipl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nationally-representative study among US young adul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9, 1-9.

[3] Vernon, L., Modecki, K. L., & Barber, B. L. (2018). Mobile phones in the bedroom: trajectories of sleep habits and subsequent adolescent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89, 66-77.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soo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恐怖片  恐怖片词条  现代人  现代人词条  小时  小时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手机  手机词条  
杂谈

 饺子,滋味万千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ID:Lucytalkshow遥想我还在女儿这个年纪时,非常非常喜欢吃饺子。记得一天晚上,渴盼明天吃饺子的我,在...(展开)

杂谈

 情绪管理:从你的世界走出来

韩剧之所以能“通杀”从小清新到中年大妈的中国女性,原因就是韩剧迎合了大多数女性心中的“灰姑娘”情结:虽然自己不是白富美,但希望有一天,一位高富帅的“欧巴”(韩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