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篇创始人和CMO们必看的品牌打造方法论 一个伟大品牌的成长路径

一篇创始人和CMO们必看的品牌打造方法论一个误区

过去一年多,我在在行开设了3个与“品牌”和“营销”有关的话题,见了多以前有个生成高考新闻的H5小游戏很火。

据说当时产生了国贸的斯巴达300勇士和一群比基尼美女的事件营销也很火,但你现在再想想,你能记住他们背后的产品叫什么吗?你对这个品牌会有好感吗?

所以,在你甚至都不知道品牌是什么的时候,我认为你是很难真正做好品牌的。

这里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很多人都说自己想要做好品牌,但却鲜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把一些跟品牌相关的经典书籍看上一遍。甚至是,很多人都不认为“做品牌”是一个学科,根本没有去了解过自从有“品牌”这个概念以来,跟它有关的说法和方法到底都有哪些。

这样的话,你脑海中的很多想法可能永远都是随机性的、片面的,就像上面提到的,今天看到别人刷屏了你就想要刷屏,明天看到人家做新媒体火了你就要去做新媒体,而很难形成自己的一套整体打法。

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仅出现在大量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身上,也还出现在市场品牌和营销领域的大量从业者身上。

什么是品牌

于是,我们必须要回到问题的根本——到底什么是品牌

我对于品牌的定义特别简单。我认为品牌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最终实际导向有两方面:

第一,它能够让产品产生溢价,让其产品比看上去的更值钱。

这个好理解,所有的奢侈品其实都是走的这个逻辑,包括像同样卖干果,三只松鼠这样的品牌肯定会比一个普通的淘品牌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第二,它能够带来一种信用保障,信用保障的背后是一种特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哪怕你平常早餐天天吃路边摊的鸡蛋灌饼,到了某天你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麦当劳——至少你会更愿意相信麦当劳的东西是更靠谱,更不容易出事,更有保障的吧?

包括说,有些品牌比较好的公司,也会更容易吸引到人才,甚至有些好的品牌,大量的人才可能不要钱都希望到你这里来实习工作,这些也都是“信用保障”的体现。

甚至,一家有较强信用保障的公司,在遇到问题和危机的时候,它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是更强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罗尔给女儿捐款的事件,后面演变为大众舆论一边倒的对罗尔进行抨击甚至谩骂,但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发生这件事的主人公不是罗尔,而是某个之前有一定个人品牌的人,比如罗振宇罗永浩(无意冒犯),你会不会至少愿意给对方一点时间和空间,听听看他会怎么说怎么解释?

好,这是关于“品牌是做什么的”,我觉得有这样两个定义,足以帮助大部分人理解品牌是什么以及它能发挥什么价值了。

到底有没有必要做品牌

接下来聊另一个问题——既然是“无形资产”,品牌肯定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个可选项,而非必选项。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做品牌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一定要。

在我看来,未来的十年,将是品牌的时代。

一贯以来,中国的企业往往都更擅长在性价比和生产环节中建立和创造优势,但现在,如果你做一个产品仍然还要去追求“性价比”,我想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逻辑。

逻辑很简单,追求“性价比”往往就意味着你要玩命去压低自己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基本由物料和人力两部分组成,物价一定是不断在涨的,那你只能去压低人力。所以过去很多年里,其实很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基础上的。

但如今,随着行业的发展,包括人口红利在中国的消失,以及“消费升级”大背景下的消费者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产品基本面上的“功能需求”。就像很多人现在哪怕再吃一份凉皮肉夹馍,他们一定看重的不是“吃饱”这一个需求,这决定了继续追求“性价比”会很难发展。

此外,在产品功能层面,大量的企业,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非互联网产品,也都在越来越趋同。这背后的逻辑是: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众创业浪潮洗礼后,几乎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个垂直方向,都已经有人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说,一碗重庆小面怎么做,基本现在已经非常标准了,甚至可以说这种东西是很难有秘密可言的。简单来说就是:已经没有那么多空间让你去做产品创新了。

所以,当你已经无法在产品创新和价格上有更大空间和作为的时候,你必须要开辟新的战场,在其他维度去建立起来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壁垒。

这个维度,我认为最有可能是品牌品牌力弱的公司未来都是没有前途的。

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品牌?这里有三件事。

第一,建立品牌战略地图

任何一家公司,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战略地图。

品牌战略地图”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两部分。第一是你的品牌定位,第二是你这样一个品牌,在品牌发展和管理的每个阶段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一个品牌的发展阶段我个人抽象提炼成了以下这几个——

发现。就是被人找到和看到。认识。即人家大概能看懂能理解你是做什么的了。记住。不解释。喜欢。到了这个阶段才会产生溢价。忘不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每个阶段适合去做的事和要达成的目的都应该是不同的。比如说,大量的创业公司其实还处在“发现”和“认识”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如果贸然去做一些博眼球的营销刷屏,其实最终伤害到的是“喜欢”这个阶段的用户感受,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斯巴达勇士的营销事件。

所以,“品牌战略地图”,其实就是要有规划有预谋地把某阶段品牌要做的事,以及它的尺度、打法、排兵布阵做一个总体的规划,而不是完全“随机”式地在做你的品牌经营。

此外,我也要强调一下,我们目前看到的现状是很多人都在照抄竞品的品牌战略、定位、风格等,认为这些是可以复制的。但事实上,一个品牌的定位和其战略地图跟其团队风格、资源、市场环境等等都是相关的,因此每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地图都是独特和不可复制的,需要Case by Case地去讨论。

当然,这里关于如何结合自己的团队风格、资源等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和品牌战略地图,也是有一套方法的,我们就不展开来讲了。

第二,通过沟通建立信任感

有了以上的品牌战略地图,你要结合这份地图,在你的品牌所处的每个阶段,去与用户进行恰当的互动和沟通,通过这样的互动和沟通与用户之间渐渐建立起来一种信任感,并逐渐去强化它,最终形成品牌溢价。

这里又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在跟用户互动和沟通的时候要谨记一个框架,叫做:内容+渠道+时机。

简单讲,做品牌就是围绕着这三个东西打转,即:你要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渠道,通过合适的内容去与你的用户进行互动和沟通。

包括我们在做品牌时总是会提到的“差异性”,也可以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有差异是最易于让用户记住的,但围绕着要跟用户去互动和交流,你可以是差异化的内容,也可以是差异化的时机和渠道。

此外,你也应该依照一种我称之为是“可视化”的方法来与用户进行恰当的互动和沟通,既提炼出来一切你想让用户感知到的东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各种方式呈现给用户,这个会更接近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文案”或者是“设计”等等。

最简单来说,香飘飘奶茶要是说自己卖得多,你可能没有感知。但如果说“连起来能绕地球3圈”,你就有感知了,这就是“可视化”的一种表现。

同样需要表示遗憾的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都是缺乏这种表达能力的。但其实很多的表达沟通方法在类似《战略品牌管理》这样的经典书籍中其实都已经有提及了,只是一来没有人去认真看和理解,二来很多人自己读书的时候可能也会面临到一定的理解障碍,可能需要一个对书吃得更透的人来带一带自己,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对于书中的方法进行消化理解等等。

第三,建立品牌溢价

沟通和互动是为了让用户开始能够认识你、记住你,甚至喜欢你,这其实是为了建立“信用保障”。但当已经有了基本的信用保障之后,你需要慢慢开始建立你的品牌溢价。

关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建立品牌溢价,这里有几个要点——

1. 保留品牌的连贯和一致性

这是最基本的,千万不要今天对外说我是一个“冷静、克制”的品牌,明天就又到处说我是一个“牛逼、霸气”的品牌

2. 梳理出一个可视化的特征

什么是可视化的特征?可视化就是数据化、形象化,让普通人一听一看就能联想到某种熟悉的场景,秒懂。

就拿“薄”这个词来说,很多品牌在发布新笔记本电脑时,文案上都会说这是“超薄XXX…..”,那用户听了会懂吗?他们能1秒钟理解你这个“薄”是多“薄”吗?

显然不能。?“薄”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词,怎样才算是“薄”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用可视化的方法来做个文案的话,应该是像今年上半年小米展示小米笔记本“超薄”特性时做的一样。他们将小米笔记本Air与硬币做了对比,文案说“比一分钱硬币还要薄”。

用户一听这个文案,脑海中立即就能想到一分钱的厚度,这样小米Air本“超薄”的特性就跟他们脑海中原有的一分钱的形象关联起来了。如果别的品牌再发笔记本超薄的文案,就得好好想想还能用什么可视化的特征来替代小米本“比一分钱还薄”这个认知了。

3. 尽量坚持互联网化的新审美

“新”是和“旧”相对的一个概念,讲“新审美”,连带着我们也讲下“旧审美”。

“旧审美”我以往都用“父母表情包”来举例,这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传统的审美形式;“新审美”,典型是大家现在常用的 “暴走漫画表情包”、“傅园慧表情包”,这些戏谑的、萌萌哒的、互动性很强的、新鲜充满活力的形象,是互联网化的新审美。

4. 让用户参与和互动起来

这一点非常重要,基本上来看,如果你的基本业务中用户可以参与的环节越多越频繁的话,你的品牌溢价往往就会越高。最基本的,哪怕是做一个微信公号,你微信公号的评论区、后台留言,甚至包括第二天发一篇什么内容这样的事情,都是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有一些互动的,一旦用户形成了定期跟你互动的习惯,你对于用户就有了附加的情感价值,这种价值是能够创造溢价的。

5. 保证品牌的基本专业性

这个算是一个底线和基石性的东西了,就好比大家一直在说的,哪怕你的煎饼和牛腩再有情怀,你也要保证它要好吃吧?哪怕香奈儿爱马仕再奢华,你也要保证它背上去不难背,体验是良好的吧?如果没有这个做保障,一切都是扯淡。

总结

最后,我还想提一嘴,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即:每一个人在整个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链条上都会占据越来越高的权重。

所以,我也同时认为:未来个人品牌会成为一个所有人都会很在意的东西,而每一个人,无论是创始人还是部门总管,都应该学着去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具体关于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品牌逻辑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并且,在整个贯彻“战略品牌地图”的过程中,如果你能把“个人品牌”视作是一种工具,渗透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中去的话(比如说认识和记住这个部分,你就可以借由个人的故事、经历和理念去强化大家对你品牌的认知),它是能够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一个伟大品牌的成长路径

营销并不等于推广。

并不是产品生产出来了,渠道铺好了,然后才开始考虑营销的事情。那只是推广,而推广只是营销4P的一个环节罢了。

事实上,营销先于企业的一切商业行为,它在你开公司、做产品之前就开始了,你得先把消费者是谁、他们为什么要买你这件事想清楚了再去注册公司。

这是营销的第一步。

然后,在整个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你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则是——你能为消费者创造何种差异化价值?即消费者为什么要埋单。

这是营销的第二步。

一个产品/品牌成长的路径包括三个阶段:工具、媒体、IP。

首先,是工具阶段。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满足目标用户需求,解决消费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工具属性。

比如饮料用来解渴、快餐用来充饥、洗衣液用来清洁、运动鞋用来保护。

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这一工具价值包括了两个侧面:特性和品质。首先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效用为何,其次是产品表现效用的效率如何。即彰显特性的价值和保障品质的价值

其次,是媒体阶段。

产品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的介质与载体。

产品在用户心目中不单是一个产品,更是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产品不止具备工具价值,也代表着用户的欲望、感受、观念、态度、情感、个性、形象和身份,它是呈现用户内心戏的媒体。

这个时候,品牌就诞生了,它是产品与用户组成的共同体。

比如说,白酒的工具价值就是酒精刺激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跳动,麻痹大脑和中枢神经,从而让人产生兴奋和身心松弛的状态。实际上,让人喝醉就是白酒的功能。

如果白酒真的只具备工具价值的话,那么还会有多少个人愿意喝酒呢?毕竟很多人都觉得白酒不好喝,而所有人喝醉之后都会难受。

白酒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媒体价值

白酒可以表达个人感受,得意时对酒当歌,失意时借酒浇愁;白酒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酒逢知己把酒言欢;白酒可以表达对他人的态度,是请客吃饭商务宴请的一种礼节和尊重;白酒可以见证人生的重要场合,是生活中的一种仪式感,比如喜酒、满月酒、庆功酒。酒是一种媒体。

对酒品牌来说,媒体价值大于工具价值

最后,是IP阶段。

品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公众或某个特定群体间的社交货币和群体共识。

它具备群体内成员所公认的某种意义,象征某种文化。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品牌已经IP化,成为企业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复制的知识产权。

比如说怎么证明你有钱了?你是一名成功人士呢?答曰:买一辆宝马或奔驰。这不是你认为宝马可以代表你的身份地位,而是社会公认宝马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比如为什么很多公商务宴请场合只喝茅台呢?因为茅台已经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茅台就是一个社会IP。国酒地位,才是茅台真正难以复制的根本价值所在。它真正值钱的不是作坊、酒窖这些物权,而是茅台这个品牌的知识产权,即IP。

从工具,到媒体,再到IP,这是一个品牌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所以当我们谈品牌价值的时候,应该知道一个品牌拥有三种价值:工具价值、个体价值、社会价值

工具价值承载品质特性,个体价值承载自我表达,社会价值承载群体共识。

如可口可乐,说到底就是一瓶糖水。

所谓可口可乐保持100多年的神秘配方,不过是个宣传噱头,不然可口可乐就不会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新可乐了。

解渴,好喝,碳酸气让人产生爽的感觉,这是可口可乐的功能价值

但是肥宅快乐水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让人增肥了,所以我平常都不喝可乐的。什么时候喝呢?开心的时候。

可口可乐百年来的品牌传播,一直将可乐与欢乐关联在一起,open happiness,畅爽开始,喝可乐是一件让人开心和幸福的事情,这是可口可乐的个体价值(媒体)。

等到二战期间,美国大兵们远离国土,前往欧洲和太平洋作战。

可口可乐跟着宣布:“不论我们的军队在什么地方,不管本公司要花多少成本,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军人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按照美军标准,在美国驻地开设装瓶厂,在各个战区建立了多达64家装瓶厂,作为部队配给,配发美国部队。在残酷的战争间隙,在生与死、血与火之间,喝上一瓶清凉提神的可乐,那种享受就像天堂一样美妙。

为什么要打仗?就是为了保卫自己喝可乐的权利和自由。

1971年可口可乐推出广告片《Hilltop》,片中来自全世界的青少年,聚集在意大利的一个山顶,真诚的唱出“ I’d?Like?to?Buy?the World?a Coke ”(我想为世界买一瓶可乐)。

这条广告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可口可乐收到了超过10万封赞美这个广告的信件,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可口可乐史上最成功的广告。

这则广告所表达的信息,就是不分年龄、性别、肤色、国家,都可以去享受一瓶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成为世界通行的社交货币,在全世界,可口可乐都是美国梦的象征,全球化的象征,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象征。

这才是可口可乐这个IP,真正无法被复制的差异化价值所在。

价值设计,贯穿于营销的始终。

在理解消费者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去思考、去设计,产品/品牌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价值是什么,提供用户自我表达的个体价值是什么,又针对何种亚文化群体打造社会价值,使品牌成为群体共识和社交货币。

品牌具有清晰的价值设计,才具备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播出的《中国有嘻哈》,几乎每集都能看到大量的街头潮牌之王Supreme。

Supreme不仅是街头文化通行的社交货币,用以展示自身的潮,并且它还是真正的可用作投资的硬通货。

而Supreme取得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根植于街头文化,锁定滑板手、嘻哈人目标群体,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象征。

它选择开店的原则就是看当地滑板文化的浓厚程度,坚持每家门店都由真正在滑板圈里有影响力的运营。

这使得Supreme成为滑板手这一特定群体的共识和信仰,为品牌积累了极高的社会价值。Supreme品牌成为一个文化IP,它发行的每件单品甚至都可以称做是概念性艺术项目。

一个伟大的品牌,就是经由工具而媒体,而IP,最终成为社会文化和特定群体之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工具价值到个体价值再到社会价值价值系统设计,才是品牌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在。

当完成了这一价值系统设计之后,接下来才是如何向消费者传递这一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对用户认知的管理。

THE END.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方法论  方法论词条  品牌  品牌词条  创始人  创始人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伟大  伟大词条  
品牌管理

 迅雷重启IPO在缄默期 IDG潜...

 3年前折戟纳斯达克的迅雷卷土重来,在拿到3.1亿美元的突击入股之后,悄然重启IPO。但视频行业激烈的竞争浪潮一浪接一浪,在曾经的竞争对手都已纷纷成功上市的现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