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获得表彰岂能靠“要”

教师节本是教师们最开心的日子,却成了小程老师的“添堵节”。小程老师教学成绩优异,业务获奖无数,德能勤绩在学校名列前三。但是,政府教师节表彰的学校推荐名单里却没有他。他打听原因,答曰:“你咋不早说啊?”小程老师恍然大悟:原来获得表彰得“要”啊!

前不久,国家授予钟南山、张伯礼、窦桂梅等12位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这不是钟院士他们“要”来的,而是推荐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经过严格审查把关、媒体公示,结合公众投票推选、分组推荐、大会评定、无记名投票等环节产生的。

基层学校负有优秀教师评选推荐的主体责任。教师获得表彰名额靠“要”,与优秀教师表彰名额“僧多粥少”有关,但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基层学校在教师评价上还存在弱项、短板,甚至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在优秀教师评选推荐上的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

获得表彰靠“要”,助长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恶劣风气,导致教师教书育人“心有旁骛”;在表彰名额“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下,容易在“跑”“要”的环节产生腐败,污染一方教育生态,打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政府表彰优秀教师,旨在彰显优秀教师的杰出贡献,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做好优秀教师评选推荐工作,基层学校要让科学的评选推荐机制发出“好声音”,向“跑”“要”说不,杜绝因“要”而“得”,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教师成长生态。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基层学校管理者要强化为教师服务的公仆意识。在评选推荐优秀教师时,学校要走出“官老爷”“赏赐”误区,做到目中有人、眼里有“优”、心中有“秤”,恪守评选推荐程序,把真正优秀的教师评选推荐出来。同时,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育、引导学校管理干部不与一线教师争优秀教师表彰名额。

其次,建立较为完备的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机制。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机制缺失,是一些教师跑“优”、要“优”的直接诱因。建立较为完备的优秀教师评选推荐工作机制,让工作机制挺在前面,而不是跟在后面,才能让评选推荐工作规范进行、依“法”开展,避免频繁出现“一事一议”的尴尬局面,减少评选推荐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迷惘、误读、误判。

再次,适当增加表彰层级、类型及表彰名额。近年来,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让优秀教师表彰变得“扁平化”。市级以上的表彰遥不可及,县级表彰几乎成了教师争夺的“独木桥”。鉴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及学校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设置教师表彰层级、类型,适当增加表彰总量,并与教师晋职晋级挂钩,让不同层级、类型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表彰。

最后,要做到程序科学与民主参与“两手抓”。没有公正的程序就没有公正的结果。基层学校要严格按照评选标准、评选办法,确保通知发布、评选过程、结果公示、结果纠错各环节程序科学、公正,确保评选推荐“滴水不漏”。“急吼吼”“短平快”“慢吞吞”“马拉松”式的优秀教师评选推荐都反映出程序的错乱,都有可能让评选推荐结果的公正性打折扣。

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是政府和学校的事,更是教师自己的事。基层学校不必担心“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机制,让广大教师全程参与、深入参与。优秀教师推荐由领导的事变成教师自己的事,广大教师才能真心实意办好评优的事。回归“授予”原点,着眼于主动“给”,评选推荐结果充分释放诚意,广大教师方能心无旁骛,安静教书,安心育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获得表彰岂能靠“要”  岂能  岂能词条  表彰  表彰词条  获得  获得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