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减负”还需向课堂要效率

日前,202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出炉。在网民投票选出的10个最关心的两会热词中,“教育现代化”再次位居前列。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举措方面,“中小学生课业‘减负’”成为投票最高的选项。

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国家和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结果是负担不但没有减下去,还有“越减越重”的倾向。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有学校、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和评价制度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提到课业负担,往往会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时间过长、作业量过大带来的生理负担;二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带来的心理负担。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负担的产生都与第三种负担有关,即学生学习新知产生的负担。学生学习新知的负担主要是由不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起的,既有别于客观的认知量负荷,也不同于主观的心理负担。

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刘力认为:“在心理学中,存在对第一事物的‘印象’现象。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轻松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那就很容易一步到位,印象深刻,否则就会带给学生本来不该有的课外负担。”

由此可见,“减负”不能只关注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长短,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果。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很大程度是因为课堂教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本应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被延伸到课外,课上不足课下补,课内不足课外补。

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关注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和效率,强化师生沟通,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教师还要抓好课前预习、课堂达标和当堂作业各环节。课前抓预习,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课堂抓达标,是要解决学生课堂认知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抓好当堂作业,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下学习负担。为此,学校可把当堂达标率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有人认为,只要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就能实现“减负”的目的。这其实是对课业负担的误解。负担是来自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不同于作业时间与数量,可以用数字量化。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连续学几个小时可能也不觉得累;反之,可能只学几分钟就会感到疲惫。也就是说,学生深层次的负担来源于学生的认知。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高效,那些外在的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负”还需向课堂要效率  减负  减负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效率  效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