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方式要不得

在教育领域,“撒下几粒米,就要鸡下蛋”的管理方式较为普遍。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方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即“撒下了几粒米”,被管理方需要定期拿出成绩,即“下出了蛋”;如果管理方在短期内看不到“蛋”,很可能就不再“撒米”了。

例如:基于政策支持,学校通过遴选获批的教改或双创项目,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成果汇报;获得经费支持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要定期总结研究成果;校内的一些课改项目,也从管理角度要求教师定期汇报课改成果。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成果,教师们无法潜心研究与实践,只能“急功近利”地搬别人家的砖头砌自己家的墙,如拼凑论文或专著,或做出一大堆没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成果”。“急于求成”的管理方式,不仅会让好政策贬值,也催生了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及泡沫化的研究风气。

教育不同于工业生产,任何研究项目及教改实践都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成果,很多项目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其成果可能要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中才能显现。当下对教育的政策、资金及人力支持,是对未来教育的奠基。那种“撒下几粒米,就要鸡下蛋”的管理逻辑,不仅不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还会让教师走向浮躁,让教育走向急功近利

改变“撒下几粒米,就要鸡下蛋”的管理模式,才能让教师从容地成长,让教育稳步发展。

首先,要减少行政化管理对教育的干扰,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学校为保持正常运行需要一些行政化的管理方法,但学校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不同于企事业单位,不应过多使用行政化管理方法,要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其他提供支持的部门,都要尊重教育规律,摒弃“撒下几粒米,就要鸡下蛋”这种短期内追求成果的理念,不仅要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还要更多考虑如何为项目实施提供思想引领、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持,争取把每一个项目做实、做优。

其次,要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不是我给你政策、资金,你就要给我出成果,即“我撒米,你下蛋”那么直观和简单,管理重在思想与方法的引领。以学校课程改革为例,课改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些学校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开展某项课改,后续召开每月例会让教师汇报课改成果或上交课改材料,导致很多教师将课改的着力点由教学实践转向纸上谈兵,并未切实推动课改工作。因此,在进行课改管理时,应转变管理理念,不向教师催要成果,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为课改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上,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如,还给教师应有的教学自主权,让教师在润物无声中实施课改。

再次,增加对项目的交流研讨,减少对项目的检查与成果汇报。以课题研究为例,教育课题研究周期一般是两年左右。在研究周期内,中期汇报是必不可少的,试想,从立项到中期成果汇报共一年左右的时间,能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呢?课题组为了在中期汇报时拿出成果,只能是做材料、填表格,让课题研究走向材料化、表格化,催生出大量毫无研究价值的“材料课题”和“表格课题”。如果将中期汇报改为交流研讨,让课题组成员分享研究经验,探讨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明确后续研究的着力点,对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将大有裨益。

“撒下几粒米,就要鸡下蛋”催生的急功近利,使很多项目成了“夹生饭”,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破坏了教育生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才能让教育更为从容、稳步地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方式要不得  要不得  要不得词条  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词条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词条  方式  方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