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备课须祛除抄教案顽疾

近日,到校访谈教师时,有一位教师一边跟我交谈,一边熟练地从手机上搜、抄教案。无独有偶,一次开学检查,发现同年级两位语文老师的教案不幸“撞车”,如出一辙。

深入调研发现,一些教师备课不再编教案,而是抄教案。有的教师是在课前将出版物、网上甚至往年的教案直接“拿来”,虽然勉强算是超前备课,但也只是不过脑子的机械劳动;有的老师课后才写教案,有时为了迎接检查和服务职评,一下子补抄几课、十几课甚至几本教案的都有。

编写教案是对教学资源的取舍加工、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教学流程的设计规划,是服务课堂教学过程研究和计划的文字呈现。虽然是“编”,却不是盲目“瞎编”,而是能动的过程,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体现。

课前抄教案而不是编教案,省去了脑力劳动和“三个吃透”,不能实现内化加工,百弊微利;课后才抄教案,只是备“查”、备“用”(职评),使教案服务课堂教学的功能丧失殆尽。“抄教案”和“编教案”,虽只有一字之差,教师教学观、发展观却有天壤之别,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成长质量也大相径庭。对一味拿来的抄教案甚至是课后补抄教案,尽管有多种多样的说辞和取向,但“人家”的教案终归无法变成“我”的教案,终究不能逃脱“案”“教”不一甚至无案上课的严峻现实。

 “抄教案”是教学中恶意的形式主义。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从祛除“抄教案”顽疾入手,从回归备课本意出发,向真备实教要效益。为此,有关部门、学校、教师都要从“真”出发,有所作为。

首先,广大教师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有“备”而“教”的行动自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劳动,是一门艺术,是拒绝抄袭的。编写教案、记录教学活动,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自己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自觉清除对现成教案的“拐杖”心理和依赖心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变革备课模式。让教案编写少一点照搬照抄,多一点与众不同,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随机应变,少一点平庸无奇,多一点个性舒张。如此,课堂教学才会是真实的、新鲜的。

其次,学校要切实减轻教师无谓负担,为教师“真备课”留足时间空间。目前,师资紧张仍然困扰着城乡学校。除了上课和批作业之外,教师的工作时间所剩有限,如果还要应付诸多无谓的繁杂事务,再“智造”教案,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尽量减少教师无谓负担。另一方面,应考量、服务于教师发展的“新常态”,在互联网+背景下,优化教师备课资源、方式、手段,实现电子备课、无纸化教案,尽量做到一次备课,杜绝无谓抄写。同时,集体备课,个人消化,实现一案多用,也可避免教案抄袭。

其三,教育人事部门要与时俱进,改革职称评定中关于教案的条款,服务教师“真”备课、“真”教学。职称评定是重要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要教师不抄教案,职称评定得改革。近年来,“唯材料”倾向,已经让职称评定饱受诟病。其中,证明三个学年教学经历的三学年教案成为职称评定必不可少的“硬”材料。所谓“假的比真的还真”,抄写的教案可以减少笔误,更能满足评委们对教案的苛刻要求,这也正是教师愿意抄教案而不是编教案的原因之一。因此,祛除教案抄袭顽疾,教育人事部门不应固执己见,而应服务教师发展,改“上去评”“捂着评”为“下来评”“敞开评”,由唯材料到重实绩。在电子教案已经事实存在的情况下,纸质教案应从职称评定必须材料中祛除。

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力戒形式主义的检查与评价,引导广大教师“真”备课、“真”教学。教学质量关乎教师与学生以及家庭、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教学质量主要靠教师来实现,教学常规的检查当然要检查教师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检查与评价应该强调差异性、过程性、激励性、实效性,力戒唯材料的过度痕迹管理。检查教师备课应从实际出发,重在检查备了没有、备的效果怎么样、教学效果如何,而不是有没有纸质教案、抄的是不是工整、认真等课外细节。评价导向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常态,教师不再抄教案,重实绩的检查评价很关键。

由“抄”而“编”,让编写教案回归备课本意,真实的教学才能更有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备课须祛除抄教案顽疾  顽疾  顽疾词条  祛除  祛除词条  备课  备课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