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职称评审如何走出“死磕论文”的怪圈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论文是硬性条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审能否通过的关键因素。不管教育教学业绩如何优秀,没有过硬的论文,教师几乎就与职称晋升无缘。

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成效本应该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核心标准,科研只是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路径。把论文当作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轻上课、重科研,抄袭论文甚至花钱到刊物上买版面发论文。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对受论文困扰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是好消息。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何以“死磕论文”?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标准受评审专家主观因素影响少,易操作,可验证。现实中,教育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的条件中并不是没有,也不是不重要,但评审专家对申报对象不熟悉,只能看材料,申报材料又是教师自己填写上报的,评审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证其真实性。

我也曾看过一些职称评审材料,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业绩的描述大同小异,诸如“教学业绩突出”“所任教的班级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工作兢兢业业”……评审专家对教师自己描述的教育教学业绩缺少信任,单从材料也很难看得出优劣等级,看论文、看奖项似乎就成了最权威、最公正的评审依据了,因此,评审专家“死磕论文”就在所难免。

走出“死磕论文”的怪圈,需在明确职称评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执行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光降低对论文的要求是不够的,教育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需要作出变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大学生评教的比重。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评价最有发言权,但在现实中这一方面很少受到重视。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评价的要求,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完善相关操作规程、细则,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干扰,保证数据的客观性,使其成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其次,变评审材料集中审核为分散审核。以往评职称,每位参评教师申报材料一大摞,评审部门很难一一核实其真实性。这就需要建立教师档案数据库,教师每学期的学生测评结果、教师所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教师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等等,需及时审核、及时入库,确保真实性的同时,根据教师相关信息的变化更新。到职称评审时直接调取,无需教师提交,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第三,实施异地专家评审,专家对评审结果终身负责。当前的职称评审,专家是临时聘请的,评审结束,专家就与评审结果没有了关系。建议建立异地职称评审专家数据库,评审时由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增加评审的公正性。同时,应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专家负责审核的材料和给出的评价结果需要签名,并终身对评审结果负责,如出现问题,追究评审专家的责任。客观的数据和可信赖的材料多了,真实性就有了保证,也就避免了“死磕论文”。

科研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成效的路径,不唯论文,并不意味着科研不重要。教师有科研特长,也应当鼓励,教师常写写教育反思,可以促动教育经验的改进和提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有裨益。因此,在职称评审中应取消需要发表论文的硬性条件,可作为加分项目予以保留,并给出加分上限。受到教研部门认可,经公示无误的科研成果,可在职称评审时得到额外加分,加分不超过职称评审总分的2%。

唯有将教育教学成效提升为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标准,科学地处理好对科研论文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才能正本清源,实至名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词条  怪圈  怪圈词条  走出  走出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论文  论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