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学生“减负”,究竟该如何精准发力?

今年两会,学生“减负”问题成为了会内会外关注的焦点。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希娅代表看来,学生课业负担重主要是因为用于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太长、学习科目繁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浪费了学习时间,伤害了学习热情。戴立益委员表示,其实,学生负担过重表面是教育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这些负担也来自于家长的额外要求,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某些家长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等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推手之一。

“减负”是一场持久战,要想摆脱“打怪升级”的困境,必须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重新审视教育价值,推进人才选拔与考试评价机制的变革,健全与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监管机制。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尊重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中小学教育规律。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更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精准助学。要尝试建构课业负担检测预报模型,实行基于事实的实时跟进检测制度,提高“减负”效果。

教育的变革和社会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减负”之战绝不能坐以待变。校内“减负”校外补,在校外培训日益疯狂的态势下,有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当务之急。毫不夸张地说,基础教育招生不规范、教学不严谨、家长集体焦虑、某些煽风点火甚至竭泽而渔的培训机构都对学生负担重难辞其咎。

原本到中高考前才有的应试压力,因为一些善于捕捉商机的培训机构的存在,将学生接受地狱般的魔鬼训练大幅提早了3至10年。“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在培训机构狂轰滥炸和部分家长的层层加码下,压抑个性,泯灭探究,伤害最深就是那些身心发育处于关键期的青少年。倘若任其滋长,这些培训机构将严重搅乱教育生态,甚至绑架整个国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一代人身上留下只会刷分不会创造、创新的印记。

因此,对于存在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敢于“亮剑”。哪怕是为满足学生个性成长而开展的相关培训也要有底线要求,必须遵循规律、遵守规则。既然是教育培训机构,就应当姓“教”,不能目无法规,戕害孩子的身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期,教育部接连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两份文件。

前者提出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等“十个严禁”底线要求,非常精准地切中了要害,抓住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补习利益链条的核心环节,牵住了治理这种教育乱象的牛鼻子。后者不仅研究制定了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也切断了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关联,起到了釜底抽薪之功效。

诚如刘希娅代表所言:这些举措如果层层监管到位,必将阻断补课与升学之间的必然关联,为盲目补课热降温。能否打赢“减负”第一役,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负  减负词条  发力  发力词条  精准  精准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