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科研吸引力下降不是没有原因

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2015年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均值。

事实上,高校科研吸引力下降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早有征兆,只是一直被科研的虚假繁荣所掩盖。大多数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出于职称评审的考虑,从内心出发真正乐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即使是专职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热爱科研工作,而只是把科研工作当作一个饭碗而已。

科研吸引力下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且有教育本身的原因,有时还有来自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因素。

科研工作的回报率低有目共睹。“板凳须坐十年冷”道出了科研人员的心酸与困苦,科研项目申报的不正当竞争令科研人员既愤恨又无奈,科研经费使用的层层审查更是让科研人员只能望梅止渴。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迫使热爱研究的教师更倾向于现实的考虑,从事多年科研工作的专职研究人员也难免心灰意冷。

科研工作最大的魅力在于创新,在于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依然僵化刻板,缺乏创新的教育教学难以培育出创新型人才,科研创新也就失去了强大的人才基础。缺乏创新精神与主观能动性的科研工作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学术自由”已经呼唤了很多年,但是离我们还相当遥远,在有些领域甚至有所退步。缺乏学术自由,如何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这是科研人员难以逾越的人为鸿沟。

也许有人会说,从事科学研究就不要想着升官发财。诚然,科研并不是升官发财的最佳途径,甚至都不是一个像样的谋生工具。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虚荣交际与世俗追求,都很难让人向“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一样埋首科研、不计功利。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与观念的变化都要求科研人员必须跟上当前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提高科研吸引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也就是说,科研人员通过专心工作,既能够获得应有的荣誉,也能够得到足够的经济利益。精神上的满足与物质上的回报共同具备的情况下,科研工作的吸引力自然会上升。当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制度是提高科研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吸引力  吸引力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下降  下降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