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业测试不能沦为应试教育的挡箭牌

“每学期放假前两周结束新课,进行第一次过关测试,过关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选用提优测试卷考试,未过关的进行第二次过关,还未过关的,下学期开学初进行第三次过关”……近日,江苏阜宁学业过关测试方案在当地引发热烈讨论。(1月4日澎湃新闻)

中文的学业水平测试来源于英文中的“achievement test”,也被译为学业成绩测验,指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验,可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反馈,为诊断学习困难提供帮助,对于教师调整教学目标与改进教学均有重要作用,一般分为标准化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江苏阜宁的学业过关考试改革是在义务教育段1—8年级实施的,其目的如报道中所说,是为了“防止学生在低年级掉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既然是学业过关测试,首先要有全县统一的标准化试题,否则,“过关率将作为考核教师评优、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学生参加提优测试参考率和成绩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就是一句空话。而全县统一命题显然与《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等精神相悖,更与素质教育精神格格不入。

再者,从阜宁过关标准看,“一、二年级为试卷总分90%;三、四年级为试卷总分85%;五、六年级为试卷总分85%;七、八年级为试卷总分80%。”最低标准是试卷总分的“80%”。这不是“人人过关”,而是力求“人人优秀”。随意拔高学业标准,这种分分必争的考试行为还是“素质教育”吗?

至于学业过关测试采取三次过关方式,表面看,是给予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力求人人成功,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是用“一把尺子”评价所有的学生,绝不会如教育行政部门所说“开展学业过关测试,能够减轻学生的负担”。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 George Reavis 在 1940年写了一则在世界广为流传的教育寓言故事《动物学校》,该寓言传递了一条公认的重要信息: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和独特的学习者,忽视这点的教育改革毋庸置疑将导致学生失败。阜宁教育局的学业过关测试方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一个标准力求“人人过关”,显然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应有航向,更不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前段时间,某地一位政府领导召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开会,提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何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不堪重负?这引起了与会者的深思。

事实上,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江苏阜宁学业过关考试改革再次表明,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发力,教育行政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新时期,教育部推进高考改革与中考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模式已经浮出水面。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只有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才是真改革。否则,任何无视教育规律的墨守成规只能被时代淘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挡箭牌  挡箭牌词条  应试  应试词条  沦为  沦为词条  学业  学业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