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重金引进名优教师:摘得了果实,培育不来沃土

翻开报纸就能看到发达地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花重金从其他地区引进名师、名校长的招聘启事。大家都知道,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优秀师资短缺是各地教育发展的普遍问题。重金引进名师、名校长,学校发展教育的决心值得肯定,但单靠引进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这值得商榷。

名师、名校长能发挥引领作用,与其所在的工作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离开这个环境,名师、名校长的能力水平和示范作用能否充分地发挥出来,本地教师是否乐意接受,有待时间检验,其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名师的价值不仅在其成名以后的学术水平和示范作用,更在于与其成长过程中,对于周边教师的影响和传帮带作用。往往培养出一位名师就会形成名优教师培养梯队。直接引进外地名师并不具备这样的效应。 

大规模引进外地名师、名校长必然耗费大量资金,容易挫伤本地教师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培养本地优秀教师的急切性和紧迫性,不利于本地名优教师的培养。由此可见,重金引进名优教师,不是解决优秀师资短缺的根本办法。 

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要想名师、名校长辈出,必须从自身教师培养机制上下功夫。应该建立教学型激励导向机制,让在一线教学岗位,专心致力于教学、教研的教师在待遇上、地位上得到肯定与尊重。当前许多学校,教师成功的标志不是成为名优教师,而是当上学校领导。因为只要当上了学校的中层领导,“前途”和“钱途”就会一片大好,这种行政化的激励导向机制,必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很有问题。即便是在此条件下,有凤毛麟角的名优教师产生,他们也难以抵挡其他地区的“重金引进”。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一大批的名师、名校长,如果发达地区,把那些用于引进名优教师的资金用在本地名师、名校长的培养上,把挖空心思抢夺其他地区教师培养果实的精力,放在教学型激励导向机制和名优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上,或许不久的将来,本土化的名师、名校长就会大批涌现,而且层出不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沃土  沃土词条  名优  名优词条  重金  重金词条  果实  果实词条  培育  培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