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争鸣】“挂科叫家长”真的不妥当?

日前,西安某大学有学生在网上曝出,该校通知凡是挂科的学生都要叫家长来学校。不少网友和评论者都认为学校的做法十分欠妥,但笔者认为该校的这一举措并无不当,相反,这是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一种负责表现。

从该学院负责人的介绍看,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业预警机制,根据课程的不合格情况,学业预警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业完成程度,对出现挂科且在重考后仍不及格的学生,向家长寄发《学业预警通知书》,当达到最高的红色预警时,除了寄发通知书,还会电话沟通,邀请有条件到校的家长来校就学生学业问题面谈。

由此看来,持批评意见的人是可能误读了该校的学业预警规定。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不少人喜欢选择性地阅读和传播信息。其实,“挂科叫家长”并非针对所有挂科者,只是针对那些屡屡挂科补考也不及格、已达到红色等级、有退学风险的学生。校方是希望通过跟家长的有效沟通,来引导和督促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再说家长来校与否全凭自愿,此项举措并非折腾家长或羞辱学生。

从舆论反映来看,批评者反对高校邀请家长来校的一个重要理由是, “考试不及格喊家长”是中小学可以做的事,这样做一是有损大学形象,太过小儿科,似乎大有高校推脱教育责任之嫌;二是有不尊重学生之嫌,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能够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挂科叫家长”实在没必要。

但仔细地观察一下大学生现状不难发现,高校此举既是出于无奈,更是一种主动作为的表现。在目前高校严进宽出的体制下,有些大学生在拼进大学后积极进取之心骤然消退,甚至完全丧失了自我,出现了诸多怪现象。比如,“不挂科就等于没上大学”口号在一些大学极为流行,翘课现象愈发突出,痴迷于网游不能自拔者不乏其人,课上放不下手机是常见现象,为谈恋爱或买时装而陷入不良网贷者也非个例,花钱雇人上课成了产业,写作业和论文时求枪手是公开的秘密,租人参加体测成了常态……这类同学如何能够对自己的完全负责?对少数面临开除、退学的大学生而言,学校请家长来校商谈,这是挽救他们免遭劝退的务实和有效举措,甚至是高校能够规劝少数学子回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触碰退学红线时叫家长来校,从实践层面看,此举正是高校对大学生前程负责的表现,极具现实意义。大学生是成年人不假,但有些大学生不学习、爱翘课、混日子的表现连小学生都做不出来,在此种背景下,高校叫家长来校面谈一下有何不可?近年来,山东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对一些迷恋网络游戏、严重厌学且成绩不达标的大学生进行劝退处理。相较而言,“挂科叫家长”是一种更人性化的、也更负责的缓冲措施。

任何阶段的教育既是学校的事,也是社会和家长的事。在学生的学业发展道路上,家庭教育永远都是青少年成长支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张学炬:“挂科叫家长”,高校开错了药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争鸣  争鸣词条  妥当  妥当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