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违背教育规律的“鬼题”离作业创新还差得远

近日,安徽安庆小学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里出现了“数学题”——数学成语,如9+1=1(九牛一毛);17÷5=3.4(不三不四);5+10=15(一五一十);100:100(百发百中)等。对此,有学生发出疑问,“9+1=1”,这题对吗?有网友吐槽,这种题目不伦不类、粗制滥造,让学生不知所云;也有人认为,这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作业创新是好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但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否则就成了被家长和社会所诟病的“鬼题”,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还可能给孩子的思维发展带来伤害。

利用数学知识学习语文是值得提倡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但在上述的“数学成语”题中, “9+1=1”是对数学学习的误导;“9+1=1”是“九牛一毛”也是对该成语的误读,对语文学习的戕害。“17÷5=3.4”虽然正确,但跟成语“不三不四”没有丝毫科学关系。

仔细审视,这哪里是作业创新,明明是一些脑筋急转弯题目。这是在用刁钻的问题刁难学生。这样的奇葩作业,若作为一种娱乐游戏倒也无妨,但若一本正经地当作训练题,让孩子们郑重其事地去求解,则有害无益。这不但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训练的作用,还很可能给孩子的学习与思维方式造成误导。

小到作业创新,大到整个教育创新,自然都值得提倡与鼓励。但创新不能为求新而新,背离基本的教育规律,违背科学精神。教育是门科学,遵循科学规律、保证传授的知识真实无误是基本前提。无论作业的创新内容属于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应以科学精神为保障。不讲逻辑关系、违背生活常识、不符合科学认知的“奇葩”作业,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寓教于乐是教育原则之一。其中的“乐”是生动性、趣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教”的内容也应具备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去编制毫无价值、不伦不类的作业,尤其是在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阶段。

教育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僵化模式,但创新要避免娱乐化、噱头化及游戏化倾向。只有在遵循科学和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创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差得远  差得远词条  违背  违背词条  规律  规律词条  作业  作业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