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评论大赛】道德岂能成了利己主义的“外衣”

近日,在沈阳258路公交车上,一名小学生因让座晚了一步,惹怒了车上的一位老人,遭到了老人的责骂。目击者称老人骂孩子,孩子并未吭声,而周围乘客劝老人,老人却连乘客都一起骂,一路骂骂咧咧直到下车。(12月5日沈阳晚报)

让座其实是一件自愿自觉的事,让与不让,都是自己的选择。看到老人、小孩、孕妇、手提重物的人乃至残疾人站着,把座位让了,固然值得大家表扬;不让,虽然难免在人情上让人感觉过于冷漠,但旁人也无权横加指责甚至辱骂殴打。作为老人,虽然因为年龄的原因应该坐下,但面对同样在年龄上处于弱势的小孩子,不顾长辈之情对其无情辱骂,难免有倚老卖老、欺负幼小之嫌。

让座是一件纯粹的善举,当旁人愿意舍弃自我舒适的机会将座位主动让于我们时,应感谢对方的善意,毕竟这本来就不是对方的义务,而是对方出于道义和涵养对我们无私的帮助,怎能连一句谢谢都吝啬说出口。

道德的体现理应是双向性的,我们在要求他人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时,自身也要多加反思。要在维护自我利益的同时,也对他人多一份理解,考虑他人的正当权益。既要多引导人们主动让座,也要引导人们学会感激让座的行为。让座应该引导,而不该强制;无故不让座可以谴责,但不可使用暴力。

让座说到底是自觉的,因其自觉的举动,才显出道德的良善。如果因别人不让座而指责其不道德,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利己主义在作祟。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缺德的事,是对道德的极大破坏和歪曲,这种行为才是我们最应当反对和谴责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词条  岂能  岂能词条  外衣  外衣词条  道德  道德词条  大赛  大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