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完美的教育”如何面对不完美的社会?

近段时间,有关学生轻生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5年级男孩不满老师将其与差生分在一组,从4楼跳下;惠东一名高二女生因被同学嫌弃有口臭,从27层楼高的家里跳下;19岁少年想自杀,于是刺伤同学“一起走”……

面对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实,人们纷纷探究原因,寻求应对之策。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关爱欠缺和过重的学业压力相关。因此,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切实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对缓解孩子的心理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物极必反,过度强调关爱和“赏识”恐怕也会将事情引向另一个极端。如果父母师长都对孩子关爱备至,无论做什么都翘起大拇指给予孩子肯定性评价,那就极易造就外表极其光鲜自信,但内心却非常脆弱的“茶杯”式孩子——哈佛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将这种具有极强优越感而又时常焦虑的孩子称为“残废的皇族”。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在许多起轻生事件中,常常会听到周围的师生这样评价轻生者:是个好人,成绩优秀,人缘不错,很阳光,深感意外等。那么,这样的“意外”何以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呢?

其实,只要探究其成长经历,往往会发现他们都很可能拥有一个极其类似的“完美”童年:父母有教养而且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得到父母的真心呵护;获得了“发现自己”的充分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只要有兴趣就可以随时学钢琴,反之也可以随时放弃;无论做得怎么样都能得到鼓励和肯定……

殊不知,正是父母的过度“体贴”,使孩子们失去了体验不适、焦虑和失望等负面情绪的机会,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遭遇不顺,往往不知怎样应对,极易失控甚至崩溃。诚如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所言: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会不知如何应对进攻,孩子需要接触挫折和失败。

教育诚然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养育方式。但无论我们怎样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他们早晚都要面对“不完美”的社会。哲人有云: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完美。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适应这种“不完美”,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不完美”的父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完美  完美词条  面对  面对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