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上大学也能“运作”? 得让这样想的人歇歇了

北大附中音乐老师、乐团指挥罗某,为3名学生考取艺术特长生提供帮忙,最终一人考取清华大学,一人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人考取北大附中,罗某先后拿了家长给的28万元感谢费。案发时,罗某有100万元财产来源不明。(《法制晚报》3月16日)

对于这起案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校招生腐败”、“潜规则”的问题。其实,这一案件还揭示出另一个问题,即有人利用家长对高校“潜规则”的迷信,通过自己与高校招生负责人熟识的关系,充当招生“掮客”,向家长收取好处,承诺去“打点”。但结果往往是有的学生完全是凭自身能力考进大学,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也没有接受所谓的“打点”。招生“掮客”的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欺诈,这无疑对误导家长、败坏高校招生公信力有更大的杀伤力。

这一案件中所说的“运作上清华”就属于家长被招生“掮客”欺诈的情况。据报道,当事人告知家长需要10万元“走关系”,而实际上清华的招生负责人根本就没有收钱,只是收下了当事人送去的两本乐谱。而家长在事后也发现,自己的孩子虽然文化课不够录取线,但加上特长加分就够了,根本不需要走关系。

在我国的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群利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进行诈骗的人。他们利用与高校的关系或者假借与高校熟识,以能够搞定高校的内部招生名额为噱头,向家长收取费用来“跑关系”,但这笔钱往往就进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根本就无“跑关系”一说。有的学生按正常的录取流程被录取后,家长还以为托关系起了作用,因此也觉得送钱很值。学生即使没被录取,但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前程,也不会把事情闹大。

把高校正常的录取渲染为只有通过关系才能被录取,这不仅加剧了社会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不信任,还加剧了“请托风”——一些考生的分数原本就高于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家长还不放心,要花钱托人找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机构甚至从中发现了“商机”,开设天价保过班,保证考生能够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这样的现象给社会公众的普遍感觉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很大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机构根本无法搞到考试题目,更不可能摆平高校面试官。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高校招生中,确实存在个别人违规操作的现象。而且,社会上盛行的“请托风”也对高校是一种侵染,一旦高校拥有命题权、招生权的人受到诱惑,就会一步步步入犯罪深渊。但学生和家长都应当明白这只是个别现象,而“请托风”与“请托才能办成事”则完全是两码事。除此之外,要想消除社会对高校“潜规则”的错误认识,政府部门应努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将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等全部公开,接受社会与公众的监督。与此同时,必须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招生事务作为教育事务应该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而不是由行政部门进行招生。只有行政、利益因素不能干扰正常招生,才能彻底净化高校招生环境,消除潜规则产生的土壤,同时消除因高校招生产生的违法牟利现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歇歇  歇歇词条  运作  运作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