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还在“狠抓”?我们不要“比狠”的教育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名男子到广州找自己的妻子,但妻子不肯见他,结果他带着两个儿子爬上一个商业广场的六楼天台,扬言要跳楼。男子坐在天台的边缘上,双脚悬空,两名男童分坐在他两边,可能被吓坏了,既不敢乱动,也不敢哭闹。有知情者称,该男子想用跳楼这种方式逼他妻子出现。

这男子真够狠的,为了逼妻子出现,竟然出了这么个狠招。他要做给妻子看:你狠心不出来见我,那就看看你到底有多狠,你再不出来,我就跟两个儿子一起去见阎王。如此“比狠”、“斗狠”,真是匪夷所思。

让人担忧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比狠”和“斗狠”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同样没有尊重儿童,没有爱护儿童,没有体现出儿童的地位。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有机会看到教师们写的论文,听到校长们的工作报告。我发现,他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狠抓”这个词。比如说,“狠抓课堂纪律”、“狠抓行为养成”、“狠抓学习习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狠抓班主任工作”、“狠抓教学常规”、“狠抓教学质量”、“狠抓教育科研”、“狠抓学校文化建设”、“狠抓师德师风教育”、“狠抓安全教育”、“狠抓素质教育”,等等。在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管理者的报告或讲话中,也经常出现这些说法。

在他们的逻辑中,似乎不“狠抓”就显示不出他们对工作的重视,似乎只要“狠抓”就会见效,越“狠”越有效果。因此,这些人“抓”起教育来,一个比一个“狠”。

有校长要求教师们“早上早一点,中午挤一点,晚上晚一点”,不仅要“向45分钟要质量”,还要争分夺秒,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有校长以校为家,天还没亮就守在校门口,看哪些老师到校早,哪些老师到校晚,并在全校教工会议上通报,表扬那些到得特别早的,批评那些迟到的,那些准时到校的老师反而“不对劲”了。

你搞“满堂灌”,我搞“无师课堂”;你“高高在上”,我“拆掉讲台”;你“作业成堆”,我“零作业”;你“家庭作业做到晚上12点做不完”,我“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你“跑操”,我“一边跑操,一边看书”;你“繁难偏旧”,我“知识的超市”;你自习课“零抬头率”,我的课堂“生命狂欢”;你“自由散漫”,我“军事化管理”;你记住“小数点后面100位”,我“3天背下小数点后1000位”;你说“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我就“给你几个耳刮子”……

一只手“抓”不够,还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比如,“一手抓教师工作,一手抓学生工作”;“一手抓全面教育,一手抓重点教育”;“一手抓引导教育,一手抓约束教育”;“一手抓预防工作,一手抓整治工作”;“一手抓显性工作,一手抓隐性工作”;“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一手抓常规,一手抓特色”;“一手抓教育高地建设,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论是否适合“抓”,也不管左右手会不会“打架”,都要全面抓,绝不手软。

约翰•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是有周期的。陆有铨教授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制造业。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这些道理是教育的常识。可是,教育一旦被“狠抓”,常识就不见了。

领导和上级一“狠抓”,很多人就不得不“被狠抓”,或者跟着一起“狠抓”。一级一级地往下“抓”,到儿童那里便没谁可抓了,儿童成了“垫底”的。如此一来,我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好奇心和可能性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面目”。

教育不能靠“狠抓”,“比狠”的教育是一条死路,我们不要“比狠”的教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狠抓  狠抓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