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断优化督导方式 避免教育督导成为基层的新负担

开学初,为了推动学校加强常规管理,保证开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分别实施了开学工作督导检查。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减轻基层负担的宗旨与要求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督导部门的工作方式也有所转变,强化督导检查的有效性、程序性、严谨性与科学性,并对督导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优化。

比如,为了避免开学督导检查流于形式,督导检查开始前一周即下发通知,明确督导事项,列出督导细则,做到督导标准明晰、评分尺度公平。在督导方式上,变明察为暗访,随机抽取学校,不用劳师动众,不用层层陪同。在督导权威上,更加注重结果运用,将对学校的督导检查情况与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挂钩,向县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并严格落实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教育督导的程序性、科学性、权威性来看,如此开学工作督导彰显了督导的利剑作用,也是督导“长牙齿”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推动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文件有效落实。然而,督导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教育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会伤及“无辜”,成为教育的新负担。

首先,程序严谨可能会滋生迎检负担。教育督导需要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流程,使各个方面、环节都有章可循。事前下发督导通知,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拟定科学的督导细则,安排周密的督导计划,只有前期工作做足做实,督导才能行之有效。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上级部门提前下发督导文件、督导细则,下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就会据此迎检。为了保证检查不出问题,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提前部署安排,抽调人员提前预检,并要求学校自查。为了保证督查不出问题,学校都会全面自查,一旦发现未落实的事项,临时组织教师集中攻坚,甚至不惜补造材料。

其次,评价统一可能会限制办学自主权。评价标准是保证督导公平的重要措施,是重要的督导工具。督导人员依据督导细则、评价标准,逐项打分,逐条评价,差距不言自明。但是,强化督导评价标准,也会放大管理的统一性,限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比如,评价指标列出的某项制度、某项方案、某项材料,有即得分,没有即失分。教育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要落实好上级的工作安排,不仅需要学校对标对表,还需要学校自主探索。如果无视学校的多样性与创造性,过分强调统一性,会误导学校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坐等安排,不寻求自我突破与探索。只有将统一性与开放性统一起来,才能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潜能。

再次,结果权威可能会催生问责泛化。开学检查是针对学校开学工作的专项检查,旨在督促学校做好开学的各项工作,属于“督学”的范畴,应属学校内部督导以及县区挂牌责任督导的职责。为了强化督导的权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督导部门将其列入政府履职考核范畴,这是职责的错位。将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学校管理问题,以通报的形式向地方党委政府呈送,会催生教育问责泛化,不利于学校教育管理的改进。为了表面的光鲜与亮丽,学校可能会过于重视档案材料整理、迎接技巧等表面工作,与督导督促工作的导向背道而驰。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尽量简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数据材料检查。注重工作实绩,不得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做法,避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严格程、细化流程、强化权威,但不能因此加重基层负担。各级督导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督导任务目标,科学锁定督导对象,不断优化督导方式,合理使用督导结果,真正为被督导对象服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督导  教育督导词条  督导  督导词条  基层  基层词条  负担  负担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