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开展线上教学须警惕四个误区

最近,笔者参加了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线上观课巡课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走进、深入、观察课堂。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趋于常态,很多教师都积累了成熟的线上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也存在教学惯性、思维盲点和认知误区。

误区一:监督学生的方式是打开摄像头

在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学组织者看来,管理线上课堂、监督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打开摄像头,在屏幕上出镜。但我发现,这种方式学生并不“买账”,原因在于学生在网络平台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愿意全程出镜。此外,学生即便全部打开摄像头,教师也很难巡视到每个镜头,难以发现学生做“小动作”、没有专心听讲、思维中断等问题。线上教学的监督方式,应该是思维层面“实”的监督,而非镜头面前“形”的监督。那么,线上教学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监督方式呢?我认为,应该加大学生的“连麦”频率和发言频率,用即时反馈督促学生积极参与。

误区二:将评论区留言视作全部学情的反馈

不少线上课堂存在这样的场景,教师问“听懂了吗”,并要求听懂的学生在评论区打“1”,评论区打出来十几个“1”,教师便认为得到了全部学生的积极反馈,进而开始下一个教学环节。事实上,教师只得到了约三分之一学生的反馈,但线上留言给了教师得到百分之百反馈的假象。线下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会做一件事,就是关注“角落的孩子”,但在线上教学中,却常常被“聪明的孩子”带着走,这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游离在课堂边缘甚至课堂之外。线上教学中,静默在不少学生身上成了常态,教师有必要扩大提问和反馈的覆盖率,关注到“沉默的孩子”,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交互中。

误区三:没有学生即时回应就不再发问

在一些线上教学课堂上,有的教师很少发问,不外乎以下原因:学生的即时回应比较慢,为了教学进度不如直接讲述,课堂提问会影响预设计划……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发问和对话都是教学开展的核心环节。好的教学就是一场对话,正如倡导对话教育的巴西学者弗莱雷所言:“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线上教学没有提问和对话,是非常危急的信号。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教学确实存在网络延迟、设备连接不畅等有局限,会让师生对话打折扣,但教师不能因噎废食,应尽可能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误区四: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制力

不少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孩子的”“越是自制力强的孩子越容易在线上教学中获得机会”。这些观念有一定的道理,但教师不能被这些观念左右,忽视自制力差的学生。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稀松平常,沉迷网络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自制力差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督促、鼓励与期待。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表现,还能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参与能力。面对自制力差的学生,教师在督促的同时,还要在学习效果、学习能力方面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之,在教学组织日臻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环节,理性看待思维盲区,反思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这对我们正在经历的教学模式变革来说非常重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误区  误区词条  警惕  警惕词条  开展  开展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