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像主管一样说话?|领导:我们说同一种语言

在位于英国伦敦的一间小公寓的客厅里,伊冯娜·吉兰(Yvonne Gilan)身着宽松的黑色上衣和长裤,躺在扶手椅上,膝肘外伸。她以热情而又拿腔作势的声音说:“男人们就像这样坐着,四肢伸展。他们占去很多空间,他们的声音也占去很多空间。”

然后,她突然站起,换成“绒毛兔子”的尖叫声。她傻笑着说:“女人们,当她们做我这样的动作时候,总是像小女孩一样,两脚并拢站立,她们就不会占据应有的空间。”

吉兰女士是位演员、作家和声音教练。17年来,她一直在向商界人士传授言谈举止的技巧,其中有10多年是给在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就读的高级主管授课。过去几年,女人一直是她关注的重点,因为她相信不当的发声会妨碍其事业发展。

她对太刺耳、太娇嫩以及太急促的声音逐一进行了模仿。所有这些都属于有问题的声音,通常与紧张不安或呼吸困难有关。问题往往会在开会时暴露出来,因为女人通常会为会议做过度的心理准备,而忽略了体内能准备。

她说:“我去过(伦敦)金融城的公司,同存在严重问题的年轻女士一起工作。她们要么说话难以引起别人注意、要么太焦虑并准备过度,要么着装不当。腰带太紧、鞋后跟过高,都会影响自然发音。工作中随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一位就职于大型金融公司的女士曾来找她咨询。这位年轻女士在一次开会时,本打算公布一个自己深思熟虑的好主意,可结果却由于过度紧张,几乎无法让别人听到她的声音。最后,令人丢脸的是,一位男同事插嘴说:“她想说什么……”

声调高的女人生来处于劣势。美国声音紊乱研究中心(Center for Voice Disorders)的民意调查显示,人们更喜欢低沉、悦耳的声音,对男女均是如此。刺耳的尖叫被美国人评为“最难听”的声音。这包括喜剧演员琼·里弗斯(Joan Rivers)和罗斯安尼·巴尔(Roseanne Barr)。巴尔的音高达377赫兹(震动的频率),而普通女性为200到230赫兹。

当然,强有力的高嗓音女士也不乏成功者,其中最著名要属玛格丽特·撒切尔了。不过,她曾接受过声音培训,以大幅降低音高。

不过,许多声音低沉的女士却不知不觉在人为地提高音调。吉兰女士自己的声音突然变得如此尖锐,以至于我想捂住耳朵。她声嘶力竭地说:“在商界,很多人会把声音提到这么高。因为如果你想让别人听到,而且你还非常雄心勃勃,那么你就会被别人听到。但这种声音非常缺乏吸引力,而且有损于声带。”

女人常常不了解自己是如何讲话的,因为她们不像男人那样在青春期经历过明显的变声。

伦敦商学院对外关系部主任盖伊·哈斯金斯(Gay Haskins)说,如果了解这一点,将是个“非常有力的因素”。哈斯金斯曾听过吉兰女士的课。她说,她经常要做报告,但总是对自己的声音“有点儿不满意。”“当我紧张或生气的时候,我的声音就会高八度,说话变得令人窒息。你会发现不少女人都有这个问题。我知道应该从隔膜呼吸,但常常却会忘记。不过现在,我在说话前,总是争取先放松下来。”

个人风格和效果咨询公司——Positive Presence的董事总经理劳雷尔·赫尔曼(Laurel Herman)认为,女人说话的节奏也会出现问题。她说:“毋庸置疑,聪明的女人往往说话过快。她们往往一说一大段,并且期望别人能够听懂。男人往往懂得说话时有有所停顿。女人应该放慢语速,增加停顿,让(听众)听懂她们说什么。”

“男人总是夸夸其谈,而女人只要一有机会就插嘴。如果鸦雀无声或者出现停顿,她们就要补上,或许因为停顿使她们有了发言的机会。”

不自然的声音必然会妨碍事业发展吗?一些女人模仿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声音,特别是同男人说话的时候。这或许会激怒其她女同胞,但对其事业却会有帮助,至少短期内是如此。吉兰女士说:“那种声音确实让男人神气十足、非常舒服,丝毫不用担心竞争问题。”

如果男性读者觉得被冒犯了,因为通篇讲的都是女性问题,这里有些好消息。男人往往也会遇到声音和表达问题,比如演讲准备的过于充分,过度依赖PowerPoint,用喉咙而非隔膜发音,声音乏味、难以引人注意等。许多解决方法对男女同样适用。

吉兰女士说,说话时要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你在给小孩讲故事。“对于要消除恐惧的人来说,利用视觉想像非常重要。大胆想像未来,能多远就多远。一旦感觉到异常,声音自然会发生变化。它将跟着感觉走。”

回想一下朱迪?丹奇女爵士或乔安·林莉,那种富有吸引力的声音令人惬意、充满热情、抑扬顿挫。她说:“大声朗读、哼唱和倾听别人,都会对人有帮助。这等于拥有一种有目的的声音,非常好的舞台语言。”

“如果你即将参加一次重要会议,那么就闭上眼睛,从而割断外界的刺激因素,用鼻深呼吸,达到能自我感觉的程度,几乎就像是吹奏长芦笛。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做法。”

我们试了几分钟。紧张感消失了。然后吉兰女士又转换成另一个角色,一个亢奋、高声、气喘吁吁的人。“如果我同公关公司或广告公司的一些人共事,他们走进来,手里可能拿着”来一客“(Pret a Manger)的咖啡,另一只手叼着烟,不停地聊天。他们围成一圈坐下,做这个练习……”她的声音突然变小。“天啊,他们几乎睡着了。”

领导力: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

美国“杜拉克基金会”(现“领导领导学会”),是以“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名字创办的非营利组织。其旗下刊物《Leader to Leader》,多年来致力于传播关于领导力的深刻思想,为其撰稿的都是如雷贯耳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吉姆·科林斯、彼得·圣吉、汤姆·彼得斯……为此,矢志于“理念领先”的本刊,跨洲越洋专访了这家在全球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的权威研究机构。

  四月的纽约街头,熙攘喧闹、阳光普照,可位于闹市中的美国互助生命保险公司(Mutual of America)的大楼内却幽静安宁,还散发着微微的寒意。作为“领导领导学会”(Leader to Leader Institute,前杜拉克非营利事业管理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和最主要赞助者之一,美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一直无偿为其提供办公场所。

  杜拉克基金会,这家以“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名字命名的非营利组织,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全球管理界却极有影响。旗下的获奖出版刊物《Leader to Leader》杂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播各种关于领导力的深刻思想,在这本期刊上面发表文章的,都是如雷贯耳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吉姆·科林斯、彼得·圣吉、汤姆·彼得斯、沃伦·本尼斯、亨利·明茨伯格、詹姆斯·钱皮、加里·哈默……而弗朗西斯·赫塞尔本女士作为杂志的总编,对于领导力从理念到实践,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是第五级领导,不是第五级经理”

  《中外管理》: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到了“第五级管理者”(据该书中文版)的概念,其特点为谦逊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执著投入、团队精神、“成功时看窗外、失败时看镜子”等等。您是否同意他的这些观点?

  赫塞尔本:是“第五级领导”(Level 5 leader),不是“第五级管理者”。吉姆·柯林斯从来没有用过“第五级管理者”这个概念。领导领导,管理是管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力不是命令与控制,它是关于内在的“怎样为人”而不是外在的“怎样做事”,它决定了“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做我做的工作、我信仰什么”。好的领导向整个组织传播使命和价值观,致力于打造一个使命为中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人为本的组织。归根到底,是领导的素质和性格决定了企业的业绩和成果。

  我非常同意吉姆·柯林斯的观点。领导就是应该将成功与大家分享,而主动承担弱点和失败的责任。他们用非常严苛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表现,他们明白: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都在和自己所宣称的价值观和准则做比照。

  《中外管理》:很多企业都确立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但这些东西好像只对高层领导有意义。

  赫塞尔本:无论是非营利机构还是各类企业,使命都是有效战略的基础。彼得·杜拉克说,制定组织使命的人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的业务/任务是什么?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客户看重什么?他认为:一个有效的使命陈述应该简洁到可以印在一件T恤衫上。我还要增加一点:使命必须就组织为什么而存在给人们一个清晰的、令人信服的、激励人心的理由。像“增加股东价值”,简洁是简洁了,但却不能令人信服和激励人心。

  同时,领导还要与员工、顾客和公众充分沟通组织的使命。要知道沟通不是你说了些什么,而是别人听进去了些什么。领导还应该懂得倾听的艺术,运用倾听来包容和接纳——欢迎差异、寻找共性、取得共识,而不是排斥。包容具有极大的价值,当你包容更多人进来的时候,你就获得了更多新的能量。

  要依靠许多领导,而非一个

  《中外管理》: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否应该有不同的领导力?例如:知识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领导力是否应该是不一样的?

  赫塞尔本:无论是哪一种企业,或者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的领导领导风格可能各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领导力特征应该是共同的:领导都应该是个“医生”,一个将大家联合起来的人,一个能给大家带来希望的人,一个能在企业的各个地方培养和发展领导力的人,使组织不只依赖一个领导,而是依靠许许多多领导,归根结底是依靠自己。

  《中外管理》:为什么领导还要是一个“医生”?

  赫塞尔本:在很多时候,像经济变动、意见分歧、意外发生,人们的心灵都会受到伤害,都需要疗伤。领导就要能够成为这个疗伤的人,并且把大家联合起来。

  《中外管理》: 但是有的领导人认为:自己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员工不是很有知识和素质,所以在各级培养领导力对自己并不适用。

  赫塞尔本:彼得·杜拉克说过:“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水平,人都需要尊重。作为领导,首先要对你的员工有信任。管理应该是环状的,领导并不是高高在上,并不是事事比别人高明。

  《中外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在各级培养领导力?

  赫塞尔本:要有一个环状的、灵活的和流动的管理系统,让人们可以释放出自己的思想和能量。将权力与责任分配到圆环的最外端,让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影响力。

  《中外管理》:一个好的领导必须具备您所说的这些素质,但并不是所有具有这些素质的人都能成为好的领导。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很难成功。

  赫塞尔本:去领导就是去服务。真正具有领导力的人都是想要为组织、为他人服务的。如果在这个机构里没有提供服务的机会,很简单,他就会离开这里,到一个能够有机会为大家服务的机构去。

  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

  《中外管理》: 您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力有什么了解?

  赫塞尔本:我对于中国具体企业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对于领导力、管理、使命、愿景这些东西,我们是共通的。几年前我曾到中国进行关于领导力的巡回演讲。我们在一周的时间里为2000位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代表作了讲座。当我们准备离开最后一站——东莞的时候,东莞市长对我说:“感谢您为中国带来了关于‘圆’的文化。这个环形是古代中国的财富,也是今天中国的财富。”我们用的交流语言可能不同,但是其管理含义都是一致的,与我们和美国企业、美国军队等机构的沟通没有区别。对于不同领域的管理也是一样,美国女童子军和通用汽车在铸就卓越组织方面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中国企业也和美国企业一样,要打造使命为中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人为本的企业。

  《中外管理》: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赫塞尔本:感谢你们,你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光明!(王小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同一  同一词条  主管  主管词条  说话  说话词条  一样  一样词条  语言  语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