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打造企业文化的本与末 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适应自身和市场的需求,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适应自身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一、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能对企事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与传统管理中单纯强调硬性的纪律或制度不同,它强调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2.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顾炎武在《肇城志》曾经说道:“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察”即精明,也是商人、商业企业必须具备的企业文化素质,故有“贾以察尽财”之说,商人必须以聪明智慧而赢得财富。中国古代商人经商致富后,大都能周济贫困农民,处理好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史记·货殖列传》曾经记载,西汉商人卜式曾捐款二十万,赈济徙民。明代倭寇入侵,在抗倭斗争中,商人颇多尽力。《倭寇考略》记载:“商人文士有资者,捐金助饷以备倭,如陆镌,上海人,捐金十万助倭饷”。我国古代商业企业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商人的行为而表现出来。乐施于民成为商人的美德。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是商人的道德行为准则。正是这种传统美德为我国后来的企业树立了榜样,也使我们看到传统企业文化的价值。5、体现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观念文化起主要作用。这一点在中国近现代体现尤为强烈。近代中国的经济及历史现状,决定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意识是中国近代和现代企业文化的主导意识。爱国民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实业救国论”、“主人翁精神”,近代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的孟泰、大庆油田的王进喜等就是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不是制度文化起主导作用,而是观念文化即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民族资本家兴办企业其经营往往不单纯为了经济目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如荣氏兄弟、张元济等把“实业救国”作为其兴办企业的最高目标。三、要创新我国企业文化具体方法有很多:包括管理型文化创新、经营型文化创新和体制型文化创新等等。这些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但是在创新的指导思想与方向方面,我国企业界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少有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考虑我国的传统企业文化。实践中,能够具备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五个特点的企业文化更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只是成本,无法带来回报呢?有专家分析,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抓住根本,搞的是花哨的行头:惹眼的衣着形象、公司LOGO、吃喝玩乐等等。二是急功近利,当公司绩效与事先的预期有差距时,是坚持已有的价值观还是受利益驱使?去年“非典”时期,仁达方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非常头疼,没有业务但员工工资却一分钱不能少,支出的全都是成本。他的一位同学,也开咨询公司,干脆把人员全部解散,公司歇业。王劝他说,这样自私的公司肯定要出问题,对方却不以为然,觉得“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最终仁达方略没走一个人,得以照常运转,那家公司则消声匿迹了。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成本的多少。有的管理者选择从企业的CIS着手,请人打造一个漂亮的外观;接着是用制度“硬性”约束员工言行,再用企业文化“软性”统一公司价值观。而有的企业从树立企业价值观开始,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制度之后,再做一些外部塑形的工作。荷兰社会文化学家霍斯坦德把企业文化这种由内而外逐层扩展的过程称之为“实践”,有的专家则总结为企业文化层层包裹的“洋葱图”模型。如果经济成本属于“硬投入”,精神成本属于“软投入”,两种投入很不一样。为了鼓励员工做出更出色的表现,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许多公司把标语式的口号刷在办公室的墙上,甚至花大价钱购置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不断地播放当天的股市价格浮动、公司的宣传形象以及其他主题。美国纽约莱曼银行的墙上有一条标语:“构筑梦想的地方”。微软英国分公司的电子显示屏闪烁着“你的潜能就是我们的热情”。有一家公司树着一个电子倒计时牌,提示:距某项目完成还有204天。盛世广告公司则把口号嵌入了办公大楼的地板里,每位来访者都将踏着这句话:“万事皆有可能”。

        企业文化老调重弹而误区依旧企业文化在国内风行也十多年了,十几年来,从概念的引进、推广到大江南北争先恐后、异彩纷呈的同建企业文化,可谓成就斐然。但仔细检讨,发觉许多误区依然顽强坚固、难以打破,这些误解若在十几年前的草创时期存在,尚可理解,可十多年过去后如今认识依旧,就很说不过去,现将其表现突出者略举如下,供有心者参考之。 CI式的企业文化 CI式的企业文化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各个部分内容严重脱节。实施CI的动机、方式、监督、评价等普遍存在问题,不少企业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认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就一定会有产出。 CI(corporateidentitystrategy)的全称为企业形象战略,也简称为CIS系统。它是先于企业文化理论进入中国的一种理论,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管理理论,而是基于美学基础之上的一种企业形象宣传手法。 中国企业文化走CI式的建设误区,其原因是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不但要投入一笔可观的费用,还要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于关联到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因此企业家希望通过CI式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提升企业文化内涵。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也乐得个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名头。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的企业文化却无法让企业员工接受,更不用说为之而奋斗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一个“虚”字概括的结果。 企业文化建设文体化 这与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相关。直到今天,中国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却依然如旧,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点根深蒂固,对于企业的精神管理却是将它归纳到政治工作上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打造企业文化的本与末,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理念  理念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  打造  打造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