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盘点企业文化载体选择 成功的企业文化体系

        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在我们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的企业文化塑造项目中,就是先让基层员工自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结合企业文化,提出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最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以身作则,最为关键一、企业高层的角色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笔者:“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笔者告诉他:“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

        初看这个标题,大家可能会感觉很奇怪,做企业文化咨询的这些顾问,难道会没有文化?他们不都来头很大吗,不都是硕士、博士吗?怎么会没有文化呢?笔者一直想写一篇给同行们看的文章,但总感觉这样不太好,大家都是同行,为什么要“相煎何太急”呢?但是笔者发现,这个行业如果再不自律,而是互相攻击,甚至出现了“骂娘”似的语气,不得不让人担心。因为企业本来对企业文化和管理咨询这个两个领域都不是很了解,那么在这样的将信将疑中,如果行业内充斥的是互相贬低,会给客户什么感觉?这样“贼喊捉贼”似的低劣竞争手法损害的不仅是对手,更是整个行业,企业也不会因为你宣称自己是专家而相信你,也不会因为你贬低别人就找你做咨询。什么人才能被成为“文化人”?我觉得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诚实守信、知识渊博、富有内涵。进行企业文化咨询的都是大企业,对话的都是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如果咨询师修养不够、水平不高,很难想象这样的咨询公司会给企业以很好的效果。也不要以为这三个要素很简单,这么多做企业文化的人,能符合这三条的还真不见得多。一、不要辜负了“诚实守信”。我想不管是什么企业,“诚实守信”这四个字都是企业价值观的基础,我们为企业做咨询,首先咨询公司自己要坚守“诚实守信”这四个大字。诚然,企业宣传是虚实结合的,任何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是完全的“实实在在”,肯定是扬长避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企业宣传要七分实、三分虚,而不要象现在的很多咨询公司给倒过来了,成了七分虚。不要低估我们的客户,他们不会因为咨询公司宣称自己是专家就信任你,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能把企业做这么大,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要认为咨询顾问就比企业管理者们强。我一次在跟一个企业老总交流时就直接说道,我们对企业的熟悉程度不如企业,我们对行业的把握不如企业,我们的韬略比不上董事长、总经理,但为什么我们能为你们做咨询?因为我们专门从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的咨询和研究,我们能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为你们提供建议,能为你们做一个平台,把你们想达到的目标和我们的经验结合起来。

        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代已有1/3销声匿迹。高达1/3的淘汰率,令西方企业管理大师们为之震惊,为之苦寻解法。科技会成为历史,产品会成为文物,店铺会成为遗迹,惟有文化可以流芳百世,历久弥新。“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于代正式登上了企业管理学的殿堂,得到全球企业家们的广泛重视:企业文化——是传统企业管理的最后一张牌,还是21世纪企业管理应该接力打出的第一张牌?能否把它作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圣经”呢?不管怎样,让中国海尔至今仍以为荣的一件事情,就是其企业文化被哈佛收为案例,作为万千学子的教材。有一位企业老总常常这样苦闷地感叹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员工们自动自觉地把公司的事情当作他们自己的事来做,主动地去解决困难呢?我们就是缺少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的确,企业家们需要“格兰特将军”式的领军人物,只要你的信任,不会跟你要求任何条件,他们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带领队伍全胜而归;主管们需要“加西亚”,只要给他们一句话,就只管等他们回复成功的结果;当然,企业也需要“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和“雷锋”……但去哪里寻找这些让你望眼欲穿的人呢?正在全力以赴带领企业奔向世界500强目标的企业家们,急步匆匆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不管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事第一》、《领导者准则》,还是《第五项修炼》、《海豚式动力营销》、《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堂课》……一部部企业文化名著照亮着全球企业精英们的眼睛,但从中我们看不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文化专家们的身影。过去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国门,但除了电器行业出了一个海尔,还有多少行业、多少企业文化案例能让国内外的产业巨子精英们注目呢?199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同志深入广东大中型企业实地考察时,企业家们纷纷向他表达了心中的愿望:希望中国有一个大型的企业文化高层聚首交流的机会!——他们想看看成功和失败的企业背后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他们想知道中国企业在尝试过科技进步、企业改制、市场营销等多种途径之后,成功之路何在……“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如何把知青文化加以发掘,是很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青岛,南山百盛超市,一个面积不到3000米的小超市,按规模按位置都不占优势,竟然使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感到无可奈何,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文化的挖掘——特别是创立了堪称中国第一个“知青节”,给广大的知青一个交流的舞台,聚会的场所,许多失去音讯多年的知青在超市前抱头痛哭,同时把百倍的感谢回报给了企业,创造了中国超市的许多奇迹,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策划的力量!中国有近千万知青,他们有知识、有阅历、有涵养,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组织。如果哪个企业把知青文化做到深处,调动中国最优势的消费主题——特别是保健品医药行业,企业的发达是必然的。国粹书法、戏剧、国画……国粹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承,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也是跨越时空的,艺术的境界在于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这同样是销售的至高境界。所以,借助艺术使企业走向市场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无论是音乐还是戏剧都是基于这样的原理,以一种媒介实现发展。尤其是国粹目前面临着资金、人才匮乏等众多困境,首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更注重快速的回报、价值的递增,而国粹讲究精深,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发扬。企业的社会化决定了企业对现实和文化的关注,短暂的圈钱时代在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将一去不复返,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是标准和文化。国粹文化是高雅艺术,在民间也具有永远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如果哪个企业如果把挽救国粹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并且有合理的运做程序,这个企业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时尚时尚一般来说是一种现象,但对于喜欢潮流的年轻一族来讲,时尚就是主流文化。音乐是时尚,体育是时尚,时装是时尚,唐装也是时尚……时尚无定式,时尚也无规则。

关键词:盘点企业文化载体选择,成功的企业文化体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载体  载体词条  盘点  盘点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