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持久的企业文化更新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准则

        截至目前,我国几大商业银行与同方签署了总数为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这说明了社会对清华企业信誉的广泛认同。正所谓“厚德载物”,清华文化中对“德”非常重视,强调对“德”的培养,和以“德”作为衡量人的标准。信誉,是塑造一家大企业品牌的最基本要素。第四,是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事业第一的奉献精神。清华同方是国有控股企业,员工的待遇甚至无法与同类的高科技企业相比。但同方的员工,特别是主要的经营者和管理人,都在用十二分的努力和追求在工作。恰恰是凝练的清华文化,成为利益天平上无形的砝码,并成为企业的核心氛围。近年来,同方规模扩张速度极快,一些下属控股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与清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并相互促动的。第五,是强烈的荣誉感,和对“清华”品牌的自觉维护。清华同方员工的企业荣誉感是很强的,它的基础是社会对于清华大学的认同与赞誉。这也使得清华同方对于自己品牌具有好的自觉维护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于自身的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生命力在于管理文化,它包括了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还有高于规章制度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企业共同价值观。因此,现代管理文化必须紧密围绕“人”来建立,也必将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共同价值观的提升而不断完善。清华同方要迈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就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同方有一个十八字管理方针:“资产授权管理,投资回报考核,公司监督执行”。这个方针充分体现出同方的管理文化,就是在强调承担责任基础上的充分授权,在强调整体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发展。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方不断提出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比如计划预算制度、实时监控制度和针对控股公司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由认股期权计划、职工持股计划和孵化阶段的虚拟持股计划等。

        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只是成本,无法带来回报呢?有专家分析,一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抓住根本,搞的是花哨的行头:惹眼的衣着形象、公司LOGO、吃喝玩乐等等。二是急功近利,当公司绩效与事先的预期有差距时,是坚持已有的价值观还是受利益驱使?去年“非典”时期,仁达方略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非常头疼,没有业务但员工工资却一分钱不能少,支出的全都是成本。他的一位同学,也开咨询公司,干脆把人员全部解散,公司歇业。王劝他说,这样自私的公司肯定要出问题,对方却不以为然,觉得“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最终仁达方略没走一个人,得以照常运转,那家公司则消声匿迹了。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成本的多少。有的管理者选择从企业的CIS着手,请人打造一个漂亮的外观;接着是用制度“硬性”约束员工言行,再用企业文化“软性”统一公司价值观。而有的企业从树立企业价值观开始,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制度之后,再做一些外部塑形的工作。荷兰社会文化学家霍斯坦德把企业文化这种由内而外逐层扩展的过程称之为“实践”,有的专家则总结为企业文化层层包裹的“洋葱图”模型。如果经济成本属于“硬投入”,精神成本属于“软投入”,两种投入很不一样。为了鼓励员工做出更出色的表现,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许多公司把标语式的口号刷在办公室的墙上,甚至花大价钱购置电子显示屏或液晶电视,不断地播放当天的股市价格浮动、公司的宣传形象以及其他主题。美国纽约莱曼银行的墙上有一条标语:“构筑梦想的地方”。微软英国分公司的电子显示屏闪烁着“你的潜能就是我们的热情”。有一家公司树着一个电子倒计时牌,提示:距某项目完成还有204天。盛世广告公司则把口号嵌入了办公大楼的地板里,每位来访者都将踏着这句话:“万事皆有可能”。

        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CIS混为一谈,口号标语满天飞,但企业的文化建设却总是不入门,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咨询实践,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一、广泛征求意见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组织变革或再造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造成了“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的尴尬。麦肯锡兵败实达,就是最好的案例,虽然方案很科学,但实达的文化不能融合,结果是一败涂地。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有人将中国企业的发展总结为“人治、法治、文化治”,来说明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种提法非常错误,因为企业文化无法“治”,否则就是一种制度,仍然是法治。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企业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才竞争的需要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文化的改变会带来行为方式的改变。企业文化具备开放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点。在运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误区一: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还必须化成行为准则,并被所有人遵守;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

关键词:持久的企业文化更新,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准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  文化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持久  持久词条  准则  准则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