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元前506年:吴军破楚入郢 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

前506年,吴军攻破楚都郢,吴国声威大震,成霸业。吴楚之间的战争一直连绵不断,直到吴王僚时期,双方仍是各有胜负。阖闾夺取吴国王位之后,采用伍子胥(伍员)的计谋,分兵数支,频频出击以调动楚军,楚军四处奔波,疲惫不堪,渐处守势,吴军夺取楚国许多城池。阖闾九年(前506)冬天,吴王征求伍子胥、孙武的意见,亲率吴国大军,以唐、蔡军队为先导。吴军乘船抵蔡,在淮汭登陆,在豫章一带与楚军隔汉水而对峙。楚军接连三次败北。吴、楚双方又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列阵而对,阖闾之弟夫概带领部下5000士兵突袭楚军,楚军溃退,吴王率领大军长途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县)追上楚军,趁楚军渡河至水中央时,猛烈进攻,大获全胜。楚军残部继续逃跑,在雍澨(今湖北京山)又被吴军追杀。吴军五战五捷,抵达楚都郢。十一月二十七日,楚昭王携其妹逃出郢,吴军于次日入郢。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300以泄旧愤。 

这是孙武对自己兵学理论的战争实践,可见孙武并非只是象赵括那样“简上谈兵”(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纸张问世)浪得虚名,而是古今中外少有的能够将自己的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实际战争当中去的优秀军事统帅。

吴破楚之战自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506年,历时6年,由一系列战争战役组成,最终使吴国成就了“西破强楚,入郢”的伟业。

养城之战

公元前511年(吴王阖闾三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

楚昭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公子,并让二公子在养地(今河南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为害吴国。

吴王阖闾十分清楚楚国此举的用意,所以阖闾以孙武为将,下定决心要攻克养城。这一仗是孙武初试兵锋的一场战斗,因此,孙武在战前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孙子认为,养邑一战,阖闾目的一方面是要擒杀掩余和烛庸二公子,剪除自己政治统权的隐患;另一方面还在于消灭淮水北岸的楚军势力,为日后破楚扫清障碍。因此,孙武向阖闾提出了“肆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在战术实施时,孙武吴军分编成三支劲旅,先以第一军兵力佯攻伐夷,在佯攻不克后,吴军便兵锋一转,南下渡过淮水,直驱500余里,攻打潜、六二地;当楚军的增兵即将到达时,吴军便撤退待命,不与楚军正面冲突。楚军见吴军撤走,便将部队驻扎在南冈(令安徽潜山县)。孙武这时调动他的第二军人马沿淮水而上,疾行军数百里直扑楚之战略要地弦邑。当楚军即将赶到弦邑时,孙武便命部队撤退待命。由于吴军的两支部队成功地调动了敌军,使楚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这时,孙武才命令吴军的第三军实施了攻克养城的战斗。吴军一举攻下养城,擒杀了二公子,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战斗。这时的阖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一鼓作气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但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向吴王进言道:“楚军乃天下劲旅,非徐国和钟吾国所能比。我军巳连灭二国,人困马乏,军资消耗甚大,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待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吴以后大举攻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吴军  吴军词条  伍子胥  伍子胥词条  平王  平王词条  公元前  公元前词条  506  506词条  
周朝

 “对不起,师弟,我把你弄残了”

这是史上最著名的师兄弟之一。哥儿俩都拜在传说中神一样存在的鬼谷子门下,专修兵法。师兄庞涓,一表人才,飞扬跳脱,学成兵法,下山求富贵去了。师弟姓孙,名不详,据说是...(展开)

周朝

 赵括是个优秀的官二代

赵孝成王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境内长平展开决战。在这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临阵换将,犯兵家之大忌。结果赵国大败,主将赵括阵亡,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