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佛山春节贺岁活动

  正月初一来临,佛山春节贺岁活动接连展开。民间流传有新年初一贺岁情景的顺口溜,较有特色的如:年初一,早起身,梳光头髻点明灯,点起明灯花蜡烛,台头摆得醒醒鲜。香案烛台照到面,台围锦绣福寿全。全盒打开糖果现,碌柚黄金在案前。糖饼煎堆摆对面,年糕油枣放台沿。大桔剥开多楷件,柑橙鲜红个个圆。红瓜粒粒几饱满,果蔗刨开节节甜。斋饭茶酒在前面,红漆筷子夹台边。交子烧响葫芦炮,男孙女塞贺新年。财神到左兜利是,全家欢聚乐延绵。

  注:“全盒”,春节用以招待亲友的漆盒子,内有多个小格,放上各式瓜子、糖果等贺年食品;“碌柚”即柚子; “楷件”,多块合在一起的果肉,俗音把一块称为一楷;“交子”,即亥时后,子时至,称为交子时,即23时至24时; “女塞”,俗音,即女重孙;“财神到左”(佛山民间年初一有接财神习俗,“到左”,来到之意;“兜”收受之意; “接财神”习俗动活详见下项) 。

燃鞭炮贺新岁

  鞭炮,又称“爆竹”、“炮仗”。古时,人们于一年之始燃爆竹以驱邪,祈求全年吉祥、顺利。 《荆楚岁时记》载:  “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古时以竹子于火中燃烧,使竹子爆裂发出劈劈啪啪响声,故名为“爆竹”。唐代发明了火药,开始把火药装进竹筒里,点火然后发生巨响,人们开始以爆竹筒驱魔。到了宋代,改用纸做“爆竹”,并串起来点燃,使爆声连连,故又称作“爆仗”。南宋时,周密的《武林旧事》载有“内藏药线,一发连百余响不绝”的记载。

  由于爆竹能增添喜庆,小巧轻便,燃放后,红纸片铺满一地,民间谓之满地红,取其吉利之寓意。 《佛山忠义乡志》载:“正月元旦拜年烧爆竹比他处为盛,自除夕黄昏,轰阗达旦,其声远近,大小参差起伏,静听之历历快意。”贺岁烧爆竹习俗一直沿袭至20世纪90年代。近年为安全起见,政府明令城市禁燃鞭炮后,城镇已大为减少,而在广大农村,春节喜庆燃放爆竹习俗仍沿袭。

接财神

  贺岁爆竹声响过,街上便有人手拿一大叠写上“财神”二字的红纸,走街串巷,到家家户户“送财神”,口呼“财神到”,主人便开门“接财神”,递给“利是”一封,并把“财神”贴到门头或供在神案。从零时至黎明,爆竹声和着“财神到”的呼叫声此起彼伏,新春气息浓烈。建国后,此俗已废。

买发财大蚬

  大蚬者,民间视为大显大贵之意,俗称“发财大蚬”。蚬为淡水贝类,食用简便,开水一烫,两壳张开,蚬肉含于壳内,如珠似玉。用豆豉蒜蓉炒香,鲜甜美味,尤其沙田地区的黄沙大蚬,肉大而白嫩,是餐桌上的廉价美味之一。正月初一凌晨时分,即有肩挑大蚬担子者,随街叫卖“发财大蚬”,许多人家为讨个吉利,都买一两斤以应节。

唱贺正龙舟歌、鲤鱼歌

  古老传闻,顺德唱龙舟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龙江镇,在杏坛镇开花结果。是广泛流行于顺德、佛山、南海、广州珠三角方言地区的通俗民间说唱,以杏坛龙舟歌最具代表性。民间艺人演唱时,手持木雕小龙船,胸前挂着龙舟锣鼓,或走街串巷、茶楼渡口,边唱边敲;或应邀迎神赛会;或在公园湖畔演唱;或乡村戏台登台表演。短曲或褒或贬,谐趣贺语仅数句;长曲古今叙事或故事戏文连唱数晚。还有品评时局的龙舟歌,称为“社会龙舟”。艺人出口成歌,韵味十足。可以不看唱本,连续唱十数日,只要龙舟鼓胸前一挂,即可引吭高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龙舟歌明快悦耳,通俗易懂,音色甜润,吐字清楚,行腔婉转,韵味醇厚,演唱时声情并茂,与铿锵有力、挥洒自如的鼓点配合得天衣无缝。龙舟歌艺人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龙舟歌,如“八字贺正歌”、“真正是景色威”、“旺老、旺少、旺子、旺孙”等。深受群众欢迎。新春正月,唱贺正龙舟,是珠三角地区,尤其佛山、顺德、南海、广州等地最普遍的贺岁形式之一。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俗称新正头,龙舟艺人肩托木雕龙舟,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或商店唱贺正龙舟歌。贺正龙舟歌的内容大多以“平安”、“发财”、“和睦”、“添丁”、“长寿”为主,如:“龙舟舟,出街游,封封利是责龙头,龙头龙尾多福寿,老少平安到白头”。

  “龙舟到,到你门庭,恭喜你家和万事兴。老少平安多吉庆,富贵荣华又添丁。周年旺相真兴盛,飞黄腾达锦绣前程。”(注:“周年”俗语,一年或整年之意)“真高兴、贺新正,贺到你门前多吉庆,一年四季个个福寿康宁。老爷生意财源盛,少爷本事好名声;奶奶乐善好施心地正,少奶有喜又添丁。细蚊仔(小孩子)快高长大兼生性(懂事),读书伶俐又聪明;子孝孙贤代代醒(精明、有作为),兰桂腾芳喜气盈。荣华富贵天赐定,门阑霭瑞有吉星;买下良田足足有万顷,收租收到去省城。出入平安万事胜,东成西就百业兴;龙舟唱过人人高兴,老爷奶奶大把利是派俾我拧(拿) 。”南海城乡,除了唱龙舟歌外,还有唱鲤鱼歌。民间艺人举着木雕鲤鱼,或挽着一篮子,内放木盆养着活鲤鱼,沿门唱鲤鱼吉利歌。

放生

  过去,民间过春节多有放生俗,有于正月初一或初二,清早,有卖鲤鱼者,串街过巷叫卖鲤鱼: “发财生鲤,有大有细,有头有尾,年头赚到年尾”。人们买上活鲤鱼一条,并将其放回到河涌,民间谓之放生。此俗意在慈善积德,添福添寿。至今,节放生习俗仍有流传。

拜年贺岁

  从古到今,新春拜年俗是最普通,最广泛的贺岁习俗。人们在新春之际,互相祝贺,拜访问候,既可取个好意头,又是维系亲情、人情的良风谆俗。旧时拜年,初一大清早,晚辈给本家长辈拜年,儿孙给祖辈父母拜年,行跪拜礼,祝长辈健康长寿;长辈给晚辈祝福快高长大、前程无量之类的祝词和派新正利是。正月初二,头年出嫁的外嫁女与新夫婿一起,带着崧糕、油角、海味、发菜、冬菇、西饼等回娘家拜年。而较多的外嫁女,因初二要接待返外家拜年的小姑与新姑爷,则在初四与夫婿回娘家拜年。初四日俗称“行银路”,是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当天,姑娘与姑爷一道,备煎堆、崧糕、油角、礼饼及孝敬父母的礼物,回外家拜年。父母备晚饭宴请女儿女婿,晚饭后,给女儿有头生菜两棵以及葱、蒜、芹菜,衬上红纸,并需有大桔、茨菇各一对,有头有尾的甘蔗一托(两条或四条),以及回礼利是等。取其大吉大利、添丁发财、甜甜蜜蜜、有依有靠、相亲相爱之意。初三俗称赤口,惯例不登门拜年,据说,这天亲戚来往多赤口,易遭是非口角。亲戚朋友拜年,多在初二、初五、初六日。家家以“八宝盒”招待来客,八宝盒内盛满红瓜子、糖果(蜜饯莲藕、甘笋、莲子、马蹄、冬瓜、椰子等)、花生之类,并备煎堆、油角、崧糕等,品茶尝年宵品,称赞对方手艺好,互相道贺新年事事顺景,福寿安康。

  拜年贺岁习俗至今未改,只是不大讲究日子,且煎堆、油角、崧糕之类传统年宵食品不一定作为馈赠必备礼物,而代之以罐装礼饼、糖果、烟酒、果篮、海味之类;单位或朋友间也不仅登门拜年,而多是到茶楼酒馆举行春茗、集体拜年聚会,气氛热烈又和谐。

醒狮贺新春

  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早在明代,舞狮就是民间驱邪纳福、节日喜庆的活动形式,数百年以来,春节舞狮贺新岁的习俗从未间断。从正月初一至初八,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各个武馆的狮会以及工厂、乡村的狮队敲锣打鼓上街贺岁采青,许多商店门前挂出“青”一束,请醒狮来贺岁采青。有“青”高挂,狮子队便前来表演。至年初四,职工春节休假后,商铺或单位陆读开市营业,为取兴旺吉利意头,都请醒狮队前来采青助兴。一般贺岁采青多是采高青形式为主。所谓“青”,是两棵生菜或青绿的树叶一株,寓意“生财”、“生猛”,还扎上“利市” (红包);一方面是代表吉祥、生猛、好运,另方面也是作为对舞狮表演者的奖赏,由主家(邀请方)根据采青的不同形式而设置。采青多以长竹竿或“企膊”的高难采青技艺表演,竹竿长4—6米,“企膊”则3—4人表演。狮子采青非常丰富,技法高超,常用的采青表演有:地青、桥青、盆青、水青、蟹青、蛇青、板凳青、沙煲青、八卦青、叠罗汉采青、爬竿采高青、飞砣采青、企膊采青等。采高青是春节贺岁舞狮最精彩的技艺表演,又是民间讲究的春节吉利风俗,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青”悬吊在竹竿的顶端,舞着狮头和狮尾的两位表演者配合黙契,以过硬的攀爬功夫完成一整套高空采青表演。按俗例,狮子采青后要“吐青”,把示意生财的“青”抛向事主,事主则高高兴兴地“接青”以示新年生意兴隆,生财有道。醒狮贺岁拜年是佛山春节最普遍、受欢迎的习俗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佛山春节贺岁活动  佛山  佛山词条  贺岁  贺岁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活动  活动词条  佛山春节贺岁活动词条  
茶文化茶具

 功夫茶具器具介绍

查看图集功夫茶具介绍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展开)

茶文化茶叶

 新的紫砂壶开壶详细步骤

 新的紫砂壶需要开壶才能使用,开壶不仅能起到清洁作用,还能发挥紫砂壶本身的作用,更好的泡茶。紫砂壶开壶不难,但也有讲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新的紫砂壶开壶详细步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