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禅茶一味茶与佛教思想内涵“静、苦、凡”

禅茶一味

最初,茶与佛教的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后,茶道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如“静、苦、凡”。

其一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将“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此时,唯有茶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二曰“苦”

佛理以“四谛”为总纲。即“苦、集、灭、道”。佛以为,人生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等,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领悟大道理。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佛教  佛教词条  一味  一味词条  内涵  内涵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