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夏至防暑习俗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

  夏至防暑主要注重多吃冷食、凉食、瓜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苏州立夏节喝“七家茶”,小孩要吃“猫狗饭”。同时多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

  周代已有掌冰的宫吏和冰窖设备,冬季贮冰,夏季食用。清代有刨冰。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

  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

  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祛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瘦积肉食”之效。

  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所以,夏至时要善于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最初为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后来才加以改进,变成防暑和戏曲用具。文献记载中的商代扇子,是车上遮雨用的,称“扇汗”。南北朝后,在扇汗外,又发明一种长柄障扇,后来演变为华盖。

  民间的扇子因地而异,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绢扇等,后来才出现了纸制折扇。

  当时的卧具则普遍利用各种质料制成的凉席。

  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一种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吴友如画宝》中有一幅“竹妖入梦”图中,就绘有一男子卧于床上,抱着竹夫人入梦乡的情景。

  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游泳戏水、养金鱼、叉鱼、钓鳖、捕蛙、捉鱼、捉鳝鱼、夏猎等活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夏至防暑习俗  防暑  防暑词条  夏至  夏至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夏至防暑习俗词条  
茶文化茶道

 什么是茶食,茶食的选配?

现代所陈的“茶食”,是指经过精心的制作而与茶适当搭配的各类副食和点心而言。品茗搭配茶食可以增添茶文化的精彩,增加茶艺的情趣,并扩大茶文化的范畴。在现代的茶学界,...(展开)

茶文化茶文化

 古老的茶文物历史文化

茶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关系到茶的文物十分繁杂,诸如茶人、茶具、茶画、山泉,以及有关的茶文化遗址等等,无一不是茶文物的组成部分。与茶的发现和利用紧密相关的神农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