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荣格《红皮书》

  2009年9月初,Stan Marlan传给我一篇文章,是将要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上的文章:有关荣格红皮书》的介绍,将其称之为“近百年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10月份《红皮书》问世,我即订购了一本(费用是195美元,其中20美元为邮费),拿到后便开始阅读,持续了近一年……

  

  我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几乎是抱着这荣格的《红皮书》来阅读的(因为书本超级大,我常常将书抱在怀中,一边阅读,一边在书桌的电脑上做笔记),也常常由它来伴着入睡,让其进入梦中,或,从梦中去阅读这荣格的《红皮书》…… 

  荣格的《红皮书》,是其持续了16年的私人日记,图文并茂,插图也完全出自荣格之手,记录与描绘了他探索无意识的心路历程。荣格心理分析的重要方法是“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那么,这《红皮书》便是积极想象的生动呈现……

   荣格为这大本日记所起的名字,实际上是《新书》(Liber Novus,拉丁文,其义正是“New Book”)。由于其耀眼的红皮,如今便被称之为《红书》或《红皮书》。曾有人留言给我,说明白了,原来书皮是红色的,便叫《红书》,那若是黑色的,岂不叫成《黑书》……实际上,荣格这部特殊著作的前身,正是《黑皮书》,他早期的日记手稿。

   荣格红皮书》的出版,编者Sonu Shamdasani功不可没。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整理编辑《红皮书》,为其做了2000多注释(正是充分利用了荣格《黑皮书》中的内容)。2005年我们在罗马见面,正是Sonu编辑《红皮书》的关键期(4年后出版),那时他几乎是沉浸于荣格红皮书》的世界里。

   荣格的《红皮书》用“来者之路”(the Way What is to Come)拉开序幕,以《以赛亚书》作为开始:“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耶和华的臂膀向谁显露呢?”“他被蔑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痛苦……”

   

   荣格红皮书》引用《以赛亚书》:“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然快乐……对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强,不要惧怕。”上帝的拯救能够治愈,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发光的沙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泉源……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成为圣路……”

  荣格的《红皮书》记录的是其心路历程,一种内在的寻找。“我们里面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荣格如是说。生活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命运;这便是荣格红皮书》开始的心愿……

  荣格开始其《红皮书》的时候,也正是与弗洛伊德分裂之际。命中注定的缘分,命中注定的“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荣格告诫自己,也是奉劝世人,“难道你们就不知道,你们本身就是那果实累累的良田,有着满足你们的一切?”去走自己的路,才能活出你自己。

   读荣格红皮书》,首先遇到的,便是“重寻灵魂”,时间回溯至1913年的某一天,那正是荣格“四十而不惑”之际。“我的灵魂啊,你在哪儿?”此时的荣格,意识到了灵魂的“缺失”,于是,便发愿要去寻找。“我的灵魂,我要与携起手来,生活这命中注定的生活”

   对于荣格来说,生命就是一种旅程,一种心灵的境界:“一条寻找已久,达致圆满的路,我们称之为神的境界”。在《红皮书》中,梦与意象,便是灵魂的指引……由此进入“深层精神”,进入无意识世界的探索……

   走的远,行的深,也自然有深远的思想和收获,尽管其中也多有挑战和考验。在寻找灵魂的途中,荣格涉足于大漠之中,看似灵魂孤寂的沙漠,“就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丰富的视野,沙漠的果实,罕见难逢的灵魂之花……”

   

  斐乐蒙,应是荣格红皮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意象。荣格称之为“先知之父”。在这幅著名插图的旁边,荣格写到:“《薄伽梵歌》有云:每当法律不彰,罪孽当道,我当挺身而出,为了拯救虔诚,为了消灭妖孽,为了建立律法,我生于每一个时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荣格《红皮书》  荣格  荣格词条  红皮书  红皮书词条  荣格《红皮书》词条  
综合

 女人要抓住男人的“G”点

经常有女性从十几岁的少女到年逾不惑的大姐,她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扰:男人的情感随着时间高开低走,衰竭的速度远远超过男人的性能力,男人的情感比女人的容颜更经不起岁...(展开)

综合

 孤独者的自白

人孤独的时候,哪怕周围充满了笑容,呆在热闹的红艳艳的KTV房里,也觉得孤独,孤独就像倒灌的海水,把眼泪倒灌进你的瞳孔里…… 深夜了,总想为自己写点什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