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安全感:操控命运的心灵密码||云心理

              ——题记:被抛弃感是所有恐惧之母。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云心理 微信公众号:yunxinli-aiziji

两只小熊

  这张图片深深打动了我。

  它让我想到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的句子:

  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好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小女孩与小熊初见面时,就是图片中的样子吧?小熊温柔地抚慰了小女孩的孤独与恐惧。在我被恐惧深深笼罩的童年,我远离人群,也把原野当成自己的庇护所。我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移植麦田里的小杏树……可是,终究没有眼睛鼓鼓的小熊陪伴我。

  有另一只小熊陪我。那只黄色小熊叫乐乐,是女儿小的时候我为她买的。每当抱起它时,凝视着它鼓鼓的双眼,一种母爱就会在我心中流淌。这只小熊,与其说是给女儿买的,不如说是给我自己买的。

  很多年之后,这两只小熊在我心灵中相遇,引发了我新的思考。两只小熊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角色:一只充当了我的保护者,给我抚慰;另一只我充当了它的保护者,给它抚慰。

  难道它们象征着我的两种不同的客体?

  其实,两只小熊象征着同一种情感需求:陪伴与依赖。它们如此打动我,均缘于我内在安全感的严重缺失。我把那种情感需求,分别投射在小女孩和小熊身上。

  在童年,那个充满恐惧与孤独的小女孩,深深渴望着安全、温暖的爱和陪伴。这种渴望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我为两只小熊,泪流满面。

恐惧的“内在小孩”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被孩子视为庇护之所。可不幸的是,这个地方也常常是伤害之地。这个地方就是家。而制造恐惧的人,也常常是孩子完全依赖的人——父母或主要养育者。

  很多父母是制造恐惧的高手。

  “你走吧,我不要你了!”在一次父母成长活动中,一位母亲说,她曾不顾孩子的哭泣与哀求,把孩子推出门外。在现场调查中,参加活动的16位父母,几乎近一半的人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再哭,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你自己留在这里吧!”……父母吓唬孩子的方式各种各样。在路上,把哭闹的孩子丢在后面,佯装离开的父母也很常见。常常,伴随着父母的渐去渐远的,是孩子惊恐绝望的哭喊。

  无意中,父母也许把一粒种子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这粒种子就叫——被遗弃感。有心理专家认为,被遗弃感是所有恐惧之母。

  在童年,如果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我们会形成一个恐惧的“内在小孩”。这个恐惧的“内在小孩”一旦形成,轻易不会离开我们。害怕被抛弃、被侵犯、惊恐、敏感……这些都是“内在小孩”的基本特征。通常,这种恐惧被压抑在潜意识里。

  恐惧的“内在小孩”掌管着我们内在隐秘的情绪开关:一遇到与童年所经历的事情相似的场景,我们就会自动变成那个脆弱的、无力保护自己的6岁小孩,他所有的恐惧都会浮出表面,哪怕现在我们已36、46或是56岁。同样,我们在现在的关系当中,一再重复同样的模式,一再受同样的苦。

  安全感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无形中操控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不断陷入命运的轮回。

恐惧(安全感)轴线

  如上面的恐惧/安全感轴线中所标示的一样,在人们的很多心理疾病及不良行为表现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安全感缺失的影子。比如,攻击与退缩与安全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恐惧,他会时常觉得受到威胁和侵犯。人在感受到威胁时,要么逃跑,要么战斗。逃跑,外在表现就是退缩。战斗,外的表现就是攻击。攻击的背后,其实就是恐惧。如果攻击的程度特别强大,就会变成暴力。

如果一个女孩安全感缺失,结婚后她往往非常依赖伴侣,无法容忍伴侣的片刻忽视,伴侣的“不陪伴”对她来说是致命事件。她像一只八爪鱼一样,时刻处于吸附状态。武志红曾说,缺乏安全感的人“内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总渴望退行到婴幼儿状态。”

  对另一些人来说,安全感缺失则导致严重的控制欲望。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臣服,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一个女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司机,但她要求每个司机都使用同一个电话号码。司机拥有不同的电话号码,会让她觉得失控。对安全感缺失的人来说,失控是最要命的事。

  内心有足够安全感的人,既不依赖别人,也不控制别人。多数时候,他们处于这种状态:无人关注,我仍存在。

呵护你的“内在小孩”

  安全感低的人,其内在的关系模式是“恐惧内在小孩”与“无法提供保护的内在父母”。这个“内在父母”就是我们真实父母的内化,他们因为现实条件或自身局限,没能为我们提供有力的保护或温暖的呵护。在我充满恐惧的童年,我就觉的身边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依靠,仿佛整个世界都找不到一处庇护之所。

  后来,因为人生的一次重大灾难,我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历程,在文字中重走我的人生路。那段时间,我每天早晨都呼唤出那个6岁的小女孩,听她诉说她的恐惧。有一天,我蹲下来,盯着她充满惊恐的大眼睛,认真地说:“不要怕!”

  她有些惊讶,但身体在慢慢变软。

  “不要怕!”

  眼睛里的恐惧在慢慢消失。

  “不要怕!

  笑意慢慢浮现。

  这三个字,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想到这一点,我就心疼不已。

  那一天,我终于告别了那个6岁的小女孩。

  那时,我还没有接触心理学,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培养出了“呵护的内在父母”。不知道我还可以做更多,比如紧紧地拥抱她,就像女儿害怕时我做的那样,告诉她“不要怕,有妈妈在!”

  后来,每当意识到自己处于紧张、脆弱状态时,我都会拥抱一会儿自己的“内在小孩”。想象中,把那个小小的身体抱在怀里,她完全信赖我,紧紧地贴着我,两只小手臂环着我的脖子,小脑袋靠在我肩上。我轻轻地摇着她……

再后来,在拥抱“内在小孩”时,我会默念一段冥想词:

              此时此刻,我完全热爱我自己

              满怀着爱拥抱我内心的小孩

                 我愿意超越我自己

                我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我是自由的

                现在,我已经长大

              我会精心照料我内心的小孩

           现在,我已经超越过去的局限和恐惧

               我平和地对待自己和生活

             我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热爱赞美自己

                  我创造自己的未来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那个充满爱的、有力量的“内在父母”,直到他们可以为“恐惧内在小孩”提供呵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操控  操控词条  安全感  安全感词条  命运  命运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密码  密码词条  
综合

 你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

为何我们总是让别人如何如何,却忘了让自己如何如何?我们从来不满足于现状,总渴望着他人的生活模式,是因为我们没有问过自己,什么是我想要的?——当你早上6点钟在某个...(展开)

综合

 古代的心理疗法也管用

 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展开)

综合

 今天的你毕竟要比明天年轻

今天,是你以后的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不去热爱,未来再也不会遇到的今天?——常常听到有人叹息着说:“我比昨天又衰老了一天。”我想,他为什么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