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感情备胎”必将感情陷入误区

 ——Psy525.cn

      备胎,我们都知道,就是给汽车准备一个备用轮胎,一旦那个轮子爆胎或者出了问题,备用轮胎就方便及时地取而代之,汽车就不至于中途抛锚;顾名思义,这“感情备胎”就是给自己在感情的归宿上像轮胎一样,多一个甚至多个备份,“感情备胎”一般多指爱情。我们一定会感到诧异,如果连爱情都能“备胎”的话,那爱情究竟为何物?说起爱情,当然了,几乎没有什么人不困惑的,虽然它早就让古今中外的文人圣贤们,搜肠刮肚谈的口干舌燥,到末了,还是没让多少人搞清楚,爱情这个词汇总是让后来者难以捉摸,它总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忽远忽近。大学生则是倍受爱情困惑的高危群体,尽管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应该更能看透和处理好爱情和人生的关系,其实不然,因为他(她)们正处在学习、情感和随之而来的事业,这三条线及平行又交叉,很难让他们样样都吃上一个定心丸。算你踌躇满志,迈出校门一展宏图,可事业也要从零开始;算你暗渡陈仓,学业爱情两不误,一旦离开校园,一万个不确定因素在等着你。事业,对胸怀大志的人,一生都不会停下来,可是爱情还要现实一些,八十岁找到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永远是最敏锐的,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他们必然在思想上或者行为上有自己的观点和选择,就如同“感情备胎”的现象,不能不让人思考。网上对来自全国各地的92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34.8%的学生对备胎行为表示认可,表示反对和无所谓的分别占33.7%和20.7%,还有10.9%的学生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尽管这个调查不足以证明所有大学生对“情感备胎”心里倾向,但是,足以说明这种现象的存在,理所当然的也就有这种心里倾向存在的原因。

      环境改变了,人是会随之改变的。过去民间流行的一段批评有些上大学的农村孩子:“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还记得家父曾经讲过的一个发生在我老家村子里的一个故事:五十年代的小渔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放暑假回家,快走到村口时,看见路边地理有一个老农正在忙着农活,就走了过去:“大爷,这红梗、绿叶、开白花、结三棱的是什么东西啊?”老农一听这京腔就知道是外来人,别怠慢了客人,急忙回过头来,老农一看就恼了:“你这个小兔崽子!”抡起锄把就想打这个客人,大学生正在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被老农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惊慌失措,撒腿就跑,边跑便喊:“荞麦地里打人了!”地里种的这红梗、绿叶、开白花、结三棱的就是荞麦,老农正是这个大学生的父亲。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变数也是最大的,当所处的环境改变,就自然而然的去改变自己,更多的时候,他自己并不知道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既有为了适应一个新的生活环境的趋众心里,也带有好奇和盲目性,这几乎对所有人都是不能避免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在经济、思想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时代,思想活跃,许多传统的东西面临挑战,“感情备胎”现象不用说的很远,就是放在十年前,也会让人感到另类和不可思议。然而,发生在当下,就不会让人大惊失色了,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是人生观的问题,我们现在社会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决定了一个人的爱情观。大学生不能幸免,他们就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人生短暂,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一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大学生年龄段来说,是建立男女情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大学不仅是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少男少女展现自己的最大平台,想回避都是不可能的。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瞬息万变的流行时尚,让人目眩,择业的困惑,创业的艰辛,怀才不遇而打工他人门下,所有的一切无奈,别说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游走江湖的老手、事业有成的精英们,对自己的情感堡垒又有几分把握呢?“感情备胎”现象我们只有去将心比心了,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指责。然而,问题是,有了“感情备胎”就保险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感情这个东西,特别是爱情,绝非是一个物件那么简单。轮胎,做为一种商品,拿我们手中的“充当一般商品的等价物”就可以交换到手,就是拿钱就能买来,而爱情不是商品,你有再多的钱能买到爱情吗?不错,现在是有许多美女躺在大款的怀抱里,貌似在演绎着美好的爱情,殊不知,当大款有一天变成小款,小款再变成没款,这种爱情就成为神话了,古人说的好啊:“以利相交者,利尽义疏。”在感情的投入上,当上升到爱情,这种情感就带有排他性,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这是自然属性,不是道德品质问题,然而,爱情是互动的,如果你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异性进行明确目标的互动,那你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了,甚至会触发到法律问题;如果你循规蹈矩,只和一个异性互动,那么“备胎”的意义就名存实亡了,没有那个“备胎”会无限制的为你“备”下去,笔者认为“情感备胎”之所以不靠谱,最关键的一点,还不是哪个人的心胸以及“实践者”瞒天过海的能力,而是那个“备胎”本身。作为一名“备胎”,他们有那么高的“觉悟”吗?能做到时刻准备着并危难时刻显身手吗?多数人是这样的,你拿他当备胎,他当也就当了,反正又不损失什么。但是如果你真爆了胎,想让他顶上,那可没那么容易的,这就像卖股票一样,那可要看行情,毕竟婚姻属于中长线,那能轻易平仓!再就是这理论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对“实践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你想你可能像大吉普似的,把你的“情感备胎”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随车携带吗?不可能,只能是“地下工作者”了。如此说来,这“感情备胎”是不成立的,也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了,其实不然,问题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知道,一种思想和观念的出现,总是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局者对新思维的认知深度和行为导向,认识透彻者,择其善而行之,认识混沌者和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一些人,难免不玩起情感游戏,导致那些坚持平等互爱、专一排他、永恒持久、纯洁严肃爱情的人,对打着“感情备胎”的幌子见异思迁,背信弃义,自私自利,不负责任发出群体道德的呐喊。爱情的唯一性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把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联系在了一起,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体现。因此,爱情不仅基于个体的自然情欲冲动,同时,要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灵与肉本应是人生命的统一体,但事实上,二者常常是分裂、对立的。没有个性、活力和情欲之火的善,并不是精神的真善,而是愚蠢的善。换言之,当情欲与善相分离而变为人的生命时,情欲就成为了恶之源。因此,灵与肉的矛盾,情欲与善良的冲突,构成了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并且可能各自奔向天堂与地狱两个相背离的方向。

       如果说“感情备胎”被众人广为接受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再也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了,像汽车一样,跑在坎坷的路上,也少了许多顾忌,因为有备胎吗。那些爱情专一的情侣们,从此就多了一份顾忌,对方不会有“备胎吧?我想没有哪个人愿意自己心爱的人,有什么“感情备胎”的,爱情不是慈善事业,是不能随便施舍的,我们这个社会必须形成一个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前提下的社会群体情感道德。让一些不可能进行下去的思想和行为,改邪归正,回归本真!

        我们是一个办什么事情都注重给自己留退路的国度,这也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一,就像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都有几套方案,所谓有备无患吗。当把这套预案套用到感情上就不灵了,给喜欢的甜心来它个排一排二的,那也就是一厢情愿罢了。笔者认为,不是说“感情备胎”是彻头彻尾的荒谬,也有其让人开窍的地方,从理论上说,我并不反对“情感备胎”,但是,这要看在什么阶段了,在你还没有选定目标时,不妨多物色一些目标,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叫“普遍撒网,重点抓鱼。”一旦此鱼非彼鱼,就不能三心二意了,就应该时时提升自己,把握和经营好自己的爱情,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爱情不是做学问,去扬弃,去追求创新,去否定之否定。有这么一个关于爱情的典故,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让柏拉图去穿越这一片稻田,让他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次。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双手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先哲们已经把这么赋有哲理的常人对待爱情迷茫的原因告诉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把握自己的爱情呢?!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感情备胎”必将感情陷入误区  备胎  备胎词条  感情  感情词条  必将  必将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陷入  陷入词条  
综合

 在新西兰打工的20个月

壹网上不经意看到打工度假的政策——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走出去看看!很开心的跟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导师分享消息,但是大家似乎并不在意或觉得遥不可及。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展开)

综合

 是时候谈谈母亲们的哭泣了

大众哪怕有他们声称的一半那么爱母亲,都会努力想办法改善母亲们的生活状态,把她们从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解放出来。不断地强调爱,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怎么爱。 ...(展开)

综合

 “委身”的婚姻才长久

“委身”,意味着对一段关系的投入、对责任的承担和对爱的承诺。任何一种深刻的幸福,都是在委身之后才能拥有的。——Psy525.cn 从20世纪70年代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