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精选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是一本由刘禾 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一):书已到

  好精美的图书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二):回望蓝色记忆的年代

  对于并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而言,《今天》一代人的回顾为我们提供了在诗意匮乏的今天回望昨天的机会,是弥足珍贵的文学记忆与生命记忆。它们从个体最真实、鲜活的维度出发,从不同侧面还原了公共场域下的大环境。

  此次《持灯的年代》再版增订本身,与书中的内容都有标志性的象征意义。《持灯》就像编者刘禾老师向往事发出的一次诚挚邀请,让逐渐消散的记忆继续发出光亮,赴约的朋友每个人都从那个年代继承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镜片,每个人手中都牵着同一个往事风筝留给人的线头,《持灯》发出召唤,让我们穿过岁月的泥沼来一次重圆纯真友谊、诗意年代的盛会。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三):愿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想升起的声音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提到,在油灯还存在的那个年代,人们“满脸的油烟和泪痕”,只为读到一首好诗。

  我曾以为它们成为了过去式。

  直到12月23号,参加了在单向街的新书分享会,见到了《今天》杂志的创始人们。原来那天还是《今天》的生日,1978年的今天诞生了《今天》,好特别的日子。

  书店的空间比较小,一圈又一圈的读者听众围着台上的诗人艺术家们,甚至还有许多人没有了位置,席地而坐。

  今天的生活,没有了油灯。当然那些阅读的快感不再表现为一张张充满油烟的脸,那些曾清晰可见的氛围,渐渐远去,若有似无。而当那些持着灯的使者们再度重聚,为你为我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仍直击我们的心灵深处,真切沉重温暖意犹未尽。

  分享会后还有签名售书环节,那一张张等待签名的脸庞,期盼交流的眼神,也正是当年的“油烟和泪痕”吧。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四):坐等马佳回忆录

  如果说《我们时代的诗人》是当代诗歌的一种读本,那么《持灯的使者》就是当代诗歌史的一种读本。 这并不遥远的过去,由于经常讳莫如深,“当事人”回望,竟也有了雾里看花的感觉——比如,同一事件,几位亲历者的叙述,存在些许差异。 所以,趁他们还肯说,我们赶紧“听”吧。 五百多页,我读得略慢,总是强迫症般搜寻某个陌生名字的更多资料。 读完,印象最深的是三午、鄂复明、马佳。 三午的生动,或许归功于阿城的妙笔。 鄂复明的魅力,则完全归功于自己——作为承担过《今天》大量编务工作的“当事人”,他的回忆很有价值。 至于马佳,可以说,我被他的骄傲和傲娇惊到了。 比如,他会说“我的诗歌才能是最高的”。 比如,他敢说“我对于改革开放后的朦胧诗保持绝对的蔑视”、“谁的诗是抄谁的我都知道”、“这圈子的破裂是由于四角恋爱,可能五角,也可能是六角”。 呵,真希望他出本回忆录。 我能找到的关于马佳的最后一条公开信息来自两年前的经济新闻——冯新生正式接替马佳担任信泰人寿董事长。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五):诗歌记忆

  他们那一代人的诗歌记忆,通过不同作者的手笔,寻得共通的诗歌阅读体验。这些气氛和体验贯穿始终,使得我们返回并重新思考诗歌那古老而常新的源头。这本书是对“朦胧诗”在发生学或现象学意义上的一次探索,同是也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尝试,具有文献资料意义.本书使得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史一贯的写作手法,因为它所代表的倾向是另一类的文学叙事,一种散漫的、重视细节的、质感较强的文学史写作。

  这是一部以各不相同的个人的经验连缀而成的关于诗歌、友谊、政治和时代的集体记忆,一泓从中国的六七十年代内部奔涌而出的清泉。从白洋淀到大西洋、太平洋,从北京到整个世界,伴随着“今天”群体的漫游,这个记忆的河流早已不在同一条河道上,却总能溯源至《今天》的前史:不仅是白洋淀、杏花村、北京东四胡同里的“七十六号”大杂院、十三路公共汽车沿线、前拐棒胡同十一号等等,而且更是那些为“八十年代”的光芒遮蔽了的名字和与诗联系在一起的日常故事和真挚情感。

  这是散文的诗,诗的散文。

  ——汪晖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六):时代的见证

  《持灯的使者》再次出版,距离首次简体字版本发行,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作为第一个引进这本书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值得人敬佩的。这本书的主题与内容注定不会成为主流的畅销书,但是却是一本值得收藏或是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一本书。与上个版本不同,这次“增订版”增加了近十万字,收入了包括鄂复明撰写的《七十六号小屋的编辑部》、《忆一凡》,及杨桦撰写的《青春白洋淀》,并且增加了《今天》杂志的大事记。这就不得不提起这本书的创作缘由——《今天》杂志。

  1978年12月23日《今天》杂志创刊,第一期出版

  1980年12月底北京市公安局再次派员口头通知本刊编辑部终止一切活动

  1990年8月《今天》复刊号在奥斯陆出版。

  一本仅在大陆存活了两年的杂志,却给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到这本杂志,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朦胧派诗人、同时也是该杂志的创始人——北岛。关于北岛,最著名的诗便是《回答》,这首诗也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同时它也是在《今天》杂志的创刊号上首发。其中最为人熟悉的诗句便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而这两句诗的初稿却与现在流传的版本有所不同,这本书中也有所介绍。原句为: 卑鄙是卑鄙者的护心镜,高尚是高尚人的墓志铭。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七):与诗人共享诗的美好

  这是一部诗人的集体回忆散文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运动的见证人自述,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和激情。同时,作者希望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的书写文学史的方式——一种散漫的、重视细节的、质感较强的文学史写作。

  光看书名《持灯的使者》,就蕴含了丰富的意味,在一片漆黑中,有人愿意“持灯”点亮一方天地,驱逐黑暗,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足以称之为“使者”。而书里也是围绕着《今天》杂志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原谅我这个“90”后,没有看过这本杂质,也没有经历那个年代。

  特意去百度了下,《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由北岛、芒克等主办,它刊登小说、诗、评论和少量外国文学译介文字。小说虽然占据不小的份量,但主要影响是诗歌,表达了《今天》对当时的社会和诗歌的理想。另外该刊也是朦胧诗派汇集的所在。

  由此可知,作者重新编著这本书,也是以更全面的角度,让今天的读者重新审视那个年代,重新了解那个时代活跃着的文人墨客。说实话,我不太爱读诗,总是很难体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不过看了这本书,被诗人对诗歌的热爱所震撼,即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也被他们对诗歌的理想所征服。

  读完全书,会发现这就是一群人与一本杂志的故事。不仅有诸如北岛、顾城、多多、舒婷等诗人,与他们所创作的经典朦胧诗;还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如鄂复明、陈昶、赵一凡等,他们一起撑起了这本值得记忆的杂志《今天》,也是独属于他们的青春回忆,经过作者的重新编著,我们可以更好的与他们一起,去寻找朦胧派诗歌的起源,去畅游诗的海洋,共享诗的美好。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地名,如白洋淀、杏花村、“七十六号”大杂院、前拐棒胡同十一号等。这些地点都是早期《今天》诗人们活跃过的地方。而我仅对前两个有一点印象,初中学的课文《芦花荡》就是在白洋淀发生的,关于抗日的小说,而杏花村貌似是一种汾酒的牌子。

  尽管书里描述的世界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在作者的编著之下,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切,又忽的清晰起来,其中人物也很生动,他们的经历就像在眼前。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八):书评天下——《与诗人共享诗的美好》

  这是一部诗人的集体回忆散文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运动的见证人自述,见证了这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和激情。同时,作者希望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的书写文学史的方式——一种散漫的、重视细节的、质感较强的文学史写作。 光看书名《持灯的使者》,就蕴含了丰富的意味,在一片漆黑中,有人愿意“持灯”点亮一方天地,驱逐黑暗,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足以称之为“使者”。而书里也是围绕着《今天》杂志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原谅我这个“90”后,没有看过这本杂质,也没有经历那个年代。 特意去百度了下,《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由北岛、芒克等主办,它刊登小说、诗、评论和少量外国文学译介文字。小说虽然占据不小的份量,但主要影响是诗歌,表达了《今天》对当时的社会和诗歌的理想。另外该刊也是朦胧诗派汇集的所在。 由此可知,作者重新编著这本书,也是以更全面的角度,让今天的读者重新审视那个年代,重新了解那个时代活跃着的文人墨客。说实话,我不太爱读诗,总是很难体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不过看了这本书,被诗人对诗歌的热爱所震撼,即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也被他们对诗歌的理想所征服。 读完全书,会发现这就是一群人与一本杂志的故事。不仅有诸如北岛、顾城、多多、舒婷等诗人,与他们所创作的经典朦胧诗;还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如鄂复明、陈昶、赵一凡等,他们一起撑起了这本值得记忆的杂志《今天》,也是独属于他们的青春回忆,经过作者的重新编著,我们可以更好的与他们一起,去寻找朦胧派诗歌的起源,去畅游诗的海洋,共享诗的美好。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地名,如白洋淀、杏花村、“七十六号”大杂院、前拐棒胡同十一号等。这些地点都是早期《今天》诗人们活跃过的地方。而我仅对前两个有一点印象,初中学的课文《芦花荡》就是在白洋淀发生的,关于抗日的小说,而杏花村貌似是一种汾酒的牌子。 尽管书里描述的世界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在作者的编著之下,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切,又忽的清晰起来,其中人物也很生动,他们的经历就像在眼前。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九):感时花溅泪

  本以为这只是一本谈诗人与诗词的散文集,因为有几个熟悉的名字跃然于书的介绍中,像北岛、阿城、舒婷等等,也正是读此书的初因。然而一开始阅读,尤其是进入正文之后,一下子就被文字的漩涡深深地吸了进去,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在物质匮乏和思想压制的时光里,一群年轻人用炙热的青春来挣扎和燃烧,让无边的黑暗里有了一点光亮,并用其特殊的方式传递和延续了下去,放到现在,我们也许都已无法想象!然而的确有那么一群人,为了那微弱的光亮,奋不顾身,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甚至奉献出了生命的代价,来捍卫那种自由的人文精神。而我们今天从这些往事中看到的只是那个时代的很小一部分,是冰山一角,是沧海一粟,是沙海一粒,更多的也许早已被遗忘、或者压根就没被发现,然而、令人深深地感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顽强的生命火花,生活才有了其崇高的意义。

  这是一本谈诗人、艺术家创办当时地下文学刊物《今天》的往事以及相关人物的书籍,形式上只是回忆与访谈,然而却把人们带回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八十年代,让我们对知青、老三届、下乡插队、还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广大知识青年的生存状态、理想、价值取向等有了一次生动的了解,更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世界。如今,科技是进步了,生活也富足了,但人的精神层面是否也得到了同步?在持灯的使者这部书中,作者们所处的年代市面上几乎无书可读,要靠手抄、地下传阅的方式来填补精神的饥饿,而他们居然读过大量我们只是听说却从未翻阅过的世界名著,虽然这些书现在很容易能从书店买到或者在网上也很容易下载。所以,当自己读着那些生动的文笔,感人的字句,难忘的往事时,蓦然的惭愧感也随之蔓延了开来。也许当代的选择和诱惑都太多了,我们无法专一,无法把自己当初的认定坚持到底,故而在某些方面也无法超越前辈,更无法超越古代。

  有一些东西,你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但却一见钟情,被深深吸引,义无反顾地走向前去,明明知道将会有怎样的后果,但依然阻挡不了这样的决心,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这样的事实,看到了这样无怨无悔的青春,看到了理想就是克服艰难险阻后的不放弃......读完全书,我的思绪竟然久久无法从那些文字流中撤离,是感慨?是感叹?还是难以名状的敬仰?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持灯的使者(增订版)》读后感(十):照亮前方的路

  1978年12月20日,在北京亮马河畔的一间民房中,北岛、芒克、黄锐等七个年轻人拉上窗帘,围着一台又旧又破的油印机,激励一代人的文学刊物《今天》就这样诞生了。而这本散文集中,再一次燃起了当年诗作者们的激情。当年的“今天”如今已成了“昨天”,不同时代的人很难理解彼此的生活状况,这些东西给人的感触是不同的。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呈现出了当代中国人生存的独特生命体验,在此基础上构筑出了特有的精神向度和诗学意义。并且在中国当代诗歌的传承和赓续过程中,地下诗歌也因自身的创作实绩而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诗学话题和命题。

  文化名人的七十年代,纷繁乱世,没有真正意义的底层观感,在城市里避荫在革命下的年轻人周折、叛逆、激扬的精神涌动,饱满的人性礼赞对自由本能的热情,李零、张木生、唐晓峰、北岛等一大群朋友之间以友情构建了启蒙的公共空间,两手空空的散步、谈话及爱情,走动-串联-交流,纸上传递的诗,交响,红色禁忌,“回忆是和期待一样的”,革命的幻觉在觉醒的人性面前越发黯淡。阎连科的最有价值,至少从其坦诚的少年心态中看到了近代以来未存改变的城乡分野,苦役的少年以及漫长的心灵孤旅。

  这本书汇集了几位诗人的回忆,这些回忆构成了一个整体,标志着那个时代的诗人感悟。全书是很有哲学韵味的。人一生中的每一天都曾属于过今天,都曾从今天走过,都不能跨越今天,都不能没有今天。一年365天,哪一天不曾从一个个今天出发;一生成千上万个日子,都是由一个个今天组成。今天再美好、再快乐、再悲伤、再沮丧,别人也无法分享或分担,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今天。人人都有今天,但人人的今天都不相同。别人的今天代替不了你的今天,你的今天却胜过无数个别人的今天今天最珍贵,今天也最容易失去。丢弃一个今天,你会说不要紧,还有下一今天;丢弃又一个今天,你仍会说还有下一个今天,因为你总觉得以后还会有无数个今天。虽然以后还会有无数个今天,但那已经不是今天的那个今天了。 今天无法重复,也不能复制,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今天

  其实有的话就算说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未来永远是未知的,但是有些话却是不得不说的,以不直白的方式讲述直白的事,这是一名文字工作者能做的最大的努力。怀念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是历史却不断激励着我们。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持灯的使者》读后感精选  增订  增订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使者  使者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漫漫红尘,爱如幽兰

 1。爱如潮水   几乎天天动笔的我,今天突然觉得好象很久没有写出好文字来了。心血又来潮,在忍受思恋之苦的时光里,想为真情的爱恋,添点颜色、增些花絮,把笔润到最...(展开)

美文

 浮世绘读后感1000字

 《浮世绘》是一本由六六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