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一本由[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一):这样的女性主义应该被大众了解
题目中“女性主义”给整本书定下基调。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家庭、事业形成一个三角旋涡把女性困在其中,不能脱身。然而,即便女性为家庭奉献了一生也不过被说是理所应当,社会默认应是如此,就连很多女性也是这样认为,甚至去要求其他女性。道德绑架也不过如此。这本书从“女人的艰辛”到“该如何改变,如何打破格局去战斗”再到“对婚姻,恋爱、育儿的思考”最终诠释了“什么是女权主义”。让大众对女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事实到思考最后的结论!女性主义并不是女权主义,需要的是平等而不是道德绑架,这样的女性主义应该被大众所了解!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二):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从零点一开始的斗争
一直想读这本书,前几天在海马星球听到相关节目,立刻下单了。整本书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上野作为学者的睿智和诙谐幽默、配上田房生动形象的插图和精辟平实的总结,让作为读者的我像旁听者一样,同时接收到了女性的温柔和力量。
作为一本很好的女权思想入门手册,这本书被命名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但实际上我们的斗争并不需要从零开始,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传承经验,放眼更广阔的世界。
我想,要大面积地普及女权思想,比起使用艰深晦涩的语言将话题限制在学术圈,我们大概更需要这样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的小册子。当女权观念深入人心,当人们了解到女权主义者是个自主申告的概念,当个人能毫无歉意地给自己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把对社会的不满畅快地倾吐出来,哪怕用尽全力也只能勉强动摇某个受父权社会熏陶的个体的思想,也是勇敢伟大的一步。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从零点一开始的斗争
一直想读这本书,前几天在海马星球听到相关节目,立刻下单了。整本书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上野作为学者的睿智和诙谐幽默、配上田房生动形象的插图和精辟平实的总结,让作为读者的我像旁听者一样,同时接收到了女性的温柔和力量。
作为一本很好的女权思想入门手册,这本书被命名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但实际上我们的斗争并不需要从零开始,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传承经验,放眼更广阔的世界。
书中提到女权运动的历史出现断裂,可能是因为我们缺乏传承的方法。可究竟是使用的方法不好,还是阻力太强?当我们努力表达时,媒体却完全不理睬,而就算提到,也总是歪曲的报道。而下午看书的时候发现海马星球被消失,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我想,要大面积地普及女权思想,比起使用艰深晦涩的语言将话题限制在学术圈,我们大概更需要这样简洁明了、绘声绘色的小册子。当女权观念深入人心,当人们了解到女权主义者是个自主申告的概念,当个人能毫无歉意地给自己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把对社会的不满畅快地倾吐出来,哪怕用尽全力也只能勉强动摇某个受父权社会熏陶的个体的思想,也是勇敢伟大的一步。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四):两本很好的普及女性主义理念的书
接连看了两本女性主义普及读物,都很适合我这样的男性学习。《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是以类似于问答形式,以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为主体,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答分析。而这本书采用对谈形式,配以画风可爱,但内容“可怕”的小漫画,来讨论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家庭、个人中的父权制现象。
两本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网络中一些女权主义者的想法不同。而两本书代表的西方与日本女性主义流派在思考一些问题时,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正如上野千鹤子说的那样“女权是不害怕争论的思想……女权主义是自主申告的概念,只要一个人说自己是女权,她就是女权。……女权是多样的,可以说一人一派,甚至更多。”并不是说书里或某一种说法就一定是对的,但若能驱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弥补自己思想中的缺失,“无论概念来自何处,都要物尽其用”它的价值就得以体现。
在《女性主义有什么用》一书中提到“美国社会活动家格洛丽亚·斯泰纳姆提出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定义。她说,女性主义者‘是任何承认男女平等且都具备完整人性的人’”。上野千鹤子也强调“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我觉得这是当下,非常非常值得男女双方去领会的。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五):A面B面,男女异文化的形成
刚刚上个月底,刚刚结束一段感情,有很多反思,遇到最大的障碍,大概是男女思想之间的壁垒。
真的是非常棒的一本书,里面有些观点都很好,也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比如关于A面B面的论述,如果有个残障人士,要求增加城市建设,便于残障人士出行普通人和男性在A面,残疾人和女性在B面,打破壁垒,必须要提出很强硬的诉求,才会使A面的人走到B面。 如果有个残障人士,要求增加城市建设,便于残障人士出行,很大一部分人会觉得他们残疾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要给别人麻烦。 毕竟你都残疾了,是因为老天爷让你残疾的,你的不幸又不是我们造成的。 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和很多男生的想法有些异曲同工,这样类比就能理解了。 这种想法和女性天生具有生育能力,你们本来就要生孩子的,这是天生的,为什么有那么多要求,别人不都也生了。 这样可以解释生活中非常多的现象,比如人老后老弱病残,大家都在B面,很多夫妻可以和解,父母与儿童也是,当父母老后,走到b面,达成和解。
但在a面呆着真的很舒服,反正自己不会沦为b面,这是很多男性朋友的想法,也是为什么在男性看来自己的妻子,女朋友那么无理取闹。
还有关于我们年轻人上一辈母亲的论述,也非常洞悉,母亲把自己年轻未完成关于自我实现的遗憾,寄托在我们身上,同时也希望我们不要否定她的人生,这就构成了既希望我们事业有成,又要回归家庭结婚生子的矛盾。
但人生握在手里,无论怎样,follow my heart.
女性主义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质疑,送给大家教员的一句话“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这还是男权社会,如果女权主义只是追求男女平权,最后结局不会好,我们面对的是绵亘几千年的父系男权社会。
这是一本外表小粉红,内里非常硬核劲爆的,读起来特别过瘾。上野千鹤子,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致力于女性主义的普及。她没有那种理论和说教的口吻,而是非常通俗地与你一起吐槽男权社会、大叔式思维等,同时也有一些深入的讲解,让我们顿时清醒,有力量,会思考,想改变。书中是用了对谈的形式,凝练了无数智慧的小火苗。
对我而言,我确实是在当了母亲之后,才会更加深刻地去思考,我究竟是谁。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需要我们不断平衡,不停调节,常常会失去自己。我慢慢学会在生活的空隙中,寻找一些方式,去与自己独处,并且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即便是我有女性主义的基础认知,我还是对“女权”“女性主义”等概念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这本书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入门甜点。
开头是讲了在日本社会,母亲常常会把自己的人生愿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一边要求她们“要读书、要工作,要有一技之长”,一边不停鞭策她们“成家生子”。“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她们既是压迫者,同时也是牺牲者。”的确,母亲确实教会了我们很多,却唯独没有告诉我们何为平等、何为歧视、何为骚扰,何为“女性主义”。
思想的根基,是大时代的背景。“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上野千鹤子剖析的是日本社会的进程,从废墟世代、婴儿潮世代到冰河期世代,宽松悟时代,与我们所经历的环境有所差异,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日本社会的性别问题,当然也离不开“性”。上野在书中讲到了日本便利店取消了“黄书”的售卖,儿童漫画中蔓延的男女不匹配,“武斗罗莎”和“救援天使”。
其实很难想象,人类的文化、意识进化了这么多年,却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女权意识”的觉醒,“历史出现了断裂,中间没有传承,蓦然回首,竟发现背后无人。”作为一个女儿、母亲,女性,我深知“女性主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七):推荐一本书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建议加入高中生必读书单,并且全文背诵 读后感800字。希望大家都可以早点读这本书,可以理解很多社会问题。
朋友给我推荐了很多关于女性、女性主义的书,有一些是不易读的,而且不容易理解的,但这本书很适合大家入门,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多了解一下女性和女性主义的问题。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八):从零开始,从行动开始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有了大幅提高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简单的“吃饱穿暖”转变成了更高的对于精神的需求,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伴随着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而来的,是人们有了愈发强烈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女性主义思潮就是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的直观写照。纵观女性主义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教育的普及,使得女性脱离了家庭与生育的束缚,女性第一次从家庭的私域走入了社会的公域。这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实则意义非凡,掀起了整个反抗的序幕,当女性开始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时,曾经的社会规范就开始被撼动。女性开始意识到,整个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显形或者隐形的对于女性的系统性压迫与抑止。在今天,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解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究竟何为“尊重”,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并去追问: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歧视与压迫,当作理所当然? 本书的作者上野千鹤子是一位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她所写就的《厌女》一书,语言辛辣讽刺,一针见血,系统性地剖析了她所处的社会中(也就是日本社会)中种种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以及隐藏在这些歧视背后可笑甚至荒诞的逻辑,读起来酣畅淋漓发人深省。在她的另一本著作《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她开门建山地指出,资产阶级革命背后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向人们许诺了人人权利平等,可是,当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之后,为何女性却被背叛了?为何女性没有得到自由主义所许诺的平权?一连串诘问引人深思。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上野千鹤子,一直在为女性主义所摇旗呐喊。 本书《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记录下了上野千鹤子与著名的漫画家田房永子的一系列谈话。在这里,田房女士的形象,其实很类似于当今众多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形象,即:对于社会中种种对于女性歧视与压迫,有所意识,有所反思,但是很零碎,缺乏对于女性主义系统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很困扰难以抉择。因此,这段访谈很有借鉴意义。从这些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田房女性的困扰以及很多时候的犹豫妥协,而每次上野总是能够一阵见血地指出其背后隐形的压迫,并追根溯源,分析其产生的根源。 既然是“从零开始”,那么这本书一定是面向普通大众,假设读者并没有任何女性主义的知识。而实际阅读起来也的确如此,在整本书中,没有牵扯任何复杂高深的概念,基本都很通俗。相对而言,上野千鹤子的另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厌女》门槛则要高很多,其中涉及了众多社会学以及精神分析的内容。作为一本入门,旨在唤醒女性意识的科普,本书是一本极好的科普。 接地气始终都是上野千鹤子作品一大典型的特色,我很喜欢她的一点在于,她特别擅长从实际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会不自觉地回想起生活中相似的场景现象与相应的言论,从而明白下次处于这种情境时,应当采取怎样态度与怎样的行动。当今的我们大多是实用主义者,正如马克思所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女性主义而言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深复杂的理论,而在于,如何去实践,去影响,去改变。本书中的访谈就很好的兼顾了这一点。 我们不应将女性主义按照网络情境下充满戾气地言论误读为“女权大于男权”,女性主义从未作此要求,相反,正如美国社会活动家斯泰纳姆所言:“女性主义者是指任何承认男女平等并且都具备完整人性的人。男性也被纳入其中,因为他们也收到我们都生活在其中的,支配一切的无形体制的约束,而这个体制就是父权制。”可以说,只要你尊重并且理解人性,那么你也一定会支持女性主义。希望女性主义,可以所为一种生活方式,被我们每一个人所认同所接纳。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九):一本适宜的女性主义入门书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以漫画和对话的形式轻松展开,阅读难度不高,但是浅显易懂地阐述了一些上野老师在性别研究中的创造性成果,也对日本及世界妇女运动历史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根据现实的、日常的问题也有讨论和解答,如恋爱、婚姻和女性主义的污名化等。是一本很适合作为女性主义入门的读物。
下面贴自己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 (父权社会下畸形母女关系的探讨)
第二章 (历史上日本女性运动的方式,以及今后的女性运动道路设想)
女性主义者的污名化;通过抵制来减少广告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女性主义者不等于想成为男人。女性不参战就不配谈平等吗?战争侵犯了男性的人权,也侵犯了战争死难者的人权,战争是杀人机器,而追求在杀人机器的男女平等也叫女权主义吗?小声逼逼,孕妇生产也有死亡率啊,你们当父亲的不在生产过程中死上一两个也说不过去吧。为什么要去追求苦难的平等呢?不应该共赴小康吗?女性主义运动的时代断层。(这个在中国也有,有机会想要了解建国初期的女权主义历史)战斗应激反应的问题是男性友爱的象征;战斗应激反应问题:战后日本隐瞒受到创后应激反应困扰的士兵。其背后的逻辑便是“不示弱”的男性友爱心理。(详情见《厌女》)女权主义是自主申告的概念,只要一个人说自己是女权,她就是女权。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读后感(十):何为“女性主义”,何谓“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上野千鹤子与田房永子的一次关于女性主义的对谈,浅显易懂的,也是强有力的一次直接输出。我想她俩是希望能够击中读者的心的,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何为“女性主义”,何谓“从零开始”。
那么何为“女性主义”呢?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与之极为相似的一个概念“女权主义”,两者区别简而言之,前者是个体上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微观叙事,后者则是从国家、社会、历史角度出发的宏观叙事,其核心是对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完全平等的信念。与之相比,前者的叙事会来的平和些。
上野先生在对谈时说到“个人的即政治的”,那么接下来,我便想从“女权主义”谈一谈自己的了解与感受。
在对女权主义进行陈述时,不免会有如下几点:1.在两性平等基础上倡导妇女权利2.两性政治、经济、社会平等理论3.男女应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的信念4.主张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政治和所有其他权利的学说。
女权主义的核心是男女平等,而不是“相同”。如此一来就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论点,即女性与男性并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存在平等。换句话说,由于两者的身体构造不同,并且由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能力也不同,这些身体差异意味着平等是不可能的。
这其实是一种悖论,反过来说相同与否与追求平等又有什么关系。这里的问题是关于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关于不平等的体现在这对谈中也是时时有提。男人和女人不必在身体上“相同”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女性和男性不是“相同的”,所以他们不能平等的观点应该永远消失。它存在的唯一作用就是产生误导。
倘若你还抱着如上悖论,那么你先问自己如下两个问题:1.您是否反对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的观点? 倘若反对,为什么呢?2.您是否反对地球上的女性和男性应享有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的观点?倘若反对,为什么呢?
想想当你受到不公待遇而塑造问题一时有着什么样的信念,那么当你在对待问题二时为何就会有第二种答案呢?难道你真以为阻止某些人获得充分权利和机会的世界会为所有人带来一个公平、健康、繁荣的生活环境?
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人的认为,还有一部分讨厌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的人应该是这么认为的,TA们将女权主义与坚强、强势和愤怒的女性联系在一起,TA们担心女权主义意味着男人最终会失去权力、影响力、权威和能控制的经济机会,TA们很多人认为女权主义者想控制世界,贬低男人,TA们很多人担心女权主义会颠覆历史悠久的传统、宗教信仰和既定的性别角色,从而让人感到害怕和错误,TA们许多人担心,如果女性与男性处于平等地位,女权主义会在人际关系、婚姻、社会、文化、权力和权威动态以及商业、工作和经济机会方面带来负面的转变。
而TA们的存在便使得这一切一次次的“从零开始”,也正如上野先生所说,“看到我们的经验没有传承到下一代,我感到十分愧疚。因为你们本来不需要从零开始的”,当然这是广义上的从零开始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粗算下来,整个女权主义运动也经历有四次浪潮了,“第一波女权主义浪潮发生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是在城市工业主义和自由社会主义政治的环境中兴起的。这一波的目标是为女性创造机会,重点是选举权。第二波始于 1960 年代,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这一浪潮是在反战和民权运动以及世界各地各种少数群体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的背景下展开的。新左派兴起,第二波的声音越来越激进。在这个阶段,性和生殖权利是主要问题,运动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通过宪法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上,以保障社会不分性别的平等。第三波女权主义浪潮始于90年代中期,受到后殖民和后现代思想的影响。在这个阶段,许多结构都变得不稳定,包括普遍女性、身体、性别、性欲和异性恋的概念。” 在过去几年,随着#MeToo和Time"s Up 的势头增强,第四波我想如今已经形成,在这也不远了去探讨几次浪潮的成败,它们各有所求,也各有所得,只想在最后说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为工作场所和女性职业中的偏见和不平等等问题去寻求社会正义。从而在某一刻彻底避免周而复始的“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