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里的人生(382 和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与一篇获奖的报道)

  从2000年起,股神巴菲特每年拍卖一次与他共享午餐的机会,拍卖收入全部捐给位于旧金山的非营利慈善机构葛莱德基金会(Glide Foundation)。每年,巴菲特的竞标午餐在EBAY上拍卖,拍卖周期为6月21日至26日,中标者可带7位同伴与巴菲特在纽约知名的“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馆共进午餐。这些人可以询问除了个股以外的任何问题。

  这一拍卖实质上是一种为慈善机构募集资金的公益性活动。葛莱德基金会能够得到这笔巨款需要感谢巴菲特已故第一任妻子苏珊?巴菲特。她此前是这一基金会的义工,一共在该基金会工作了20年,但直到第15年基金会才知道她丈夫居然是全世界最崇拜的财神。在苏珊的提议和撮合下,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午餐拍卖诞生了。每年午餐拍卖所得,基金会将用于帮助旧金山海湾地区的贫困者和无家可归的人,为低收入人提供衣服、住所,并开设医疗诊所和青年职业培训班,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掌握一技之长。巴菲特曾表示:“对于帮助不幸的人,葛莱德也许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率的机构之一。”

  截至2011年,拍卖活动已经为基金会筹资1000余万美元,2010年度巴菲特午餐价最终落锤在262万美元,超过2008年211万的最高纪录。

  这一拍卖活动,是一件吸引公众的盛事,自然会受到众多媒体关注,特别是共进午餐这一天,是各媒体报道的热点。为了刺激更多媒体报道此事,以扩大影响,巴菲特决定,每年餐会一个月后,将评出一篇最佳报道,巴菲特将亲自为获奖者颁奖。2009年,下面这篇不足200字的短文获此殊荣: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馆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实在挤不进去了。正准备打退堂鼓,忽然看到一名流浪汉,他衣衫褴褛,却怡然自得。此时,他正在餐馆外的垃圾桶里翻拣食物。突然他一阵狂欢,显然,他发现“战利品”了!大快朵颐之后,他抚着鼓囊囊的肚子,打着饱嗝,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过期的三明治扣沙拉酱,也照样能把肚子填饱。”

  作者名叫艾格伊,供职于曼哈顿市的一家地方小报。他只字未提巴菲特,也没有渲染餐厅美轮美奂、菜肴精脍可口、主客融洽和谐,而是把目光移向一名流浪汉。评奖结果公布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说它离题千里,有人说评审暗藏猫腻,甚至还有人说巴菲特在放他们鸽子。而对于外界的争议,巴菲特毫不理会。巴菲特说:“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我”。接下来,他把一只纯金奖杯颁给了艾格伊。

  回家途中,艾格伊发现奖杯底下写着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而永远都填不满的,则是无边的贪欲。

  鲁钝生感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贤达交往,会得到许多人生启迪,受用终生,所以,慕贤、思贤并能与之一晤,是人生之幸事;而不惜重金只为与财富明星一晤并共进午餐,则与贤达交往大相径庭,实不足效法。

  拍卖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世人追逐财富的极端表现,是物欲的恶性膨胀,而物欲的恶性膨胀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痼疾。走私贩毒、聚赌卖淫、仿真造假、坑绷拐骗、权钱交易、官员腐败、破坏生态以及人心冷漠、诚信缺失等现象,均是这一痼疾的流弊。就连巴菲特本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把奖杯颁给艾格伊,并在奖杯底座处写上“对于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而永远都填不满的,则是无边的贪欲”这句话,就是想提醒人们不可以过分贪欲。

  借用世俗社会追捧财富明星的心理,为慈善机构募集资金,大概是拍卖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目的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巴菲特本人也不好拒绝。至于午餐本身,不管是吃牛排,或意大利通心粉,或日本料理,或中餐,不管和谁在一起吃,其实都是一个味道,没什么两样。对于竞拍者来说,不在于慈善,也不在于吃饭,其目的有二:一是借名人效应,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为自己事业创造更多胜出的机会;二是得以与股神直面交流,或许可以学得生财之道和打探到生财的情报。其实,能否有效生财,关键还在自己。

  令人遗憾的是,“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版“拍卖与中国最成功的失败者史玉柱聊三小时”,2010年6月在中国大陆诞生,6月15日晚10点一锤定音,上海一位名叫苏彦斌的年轻商人以200.1221元人民币竞拍成功。尽管策划者王丽芬表示,本次拍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援西南抗旱的慈善事业,但为慈善事业募集资金途径很多,此风不可长。因为这种做法会激活贪欲,推动物欲恶性膨胀。

  人只有一个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贪欲,也是走好人生路不可或缺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巴菲特  巴菲特词条  共进  共进词条  午餐  午餐词条  获奖  获奖词条  报道  报道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都市的痴傻系列之十二忆、意

 -黑暗得有些寂寞的夜里,我又在持续着这几天的毛病,心口堵得发慌,我猜想着这一切的根源也许就是来自那让我余悸的午餐。总是在饭后不停的锤打着自己的胸口,让我无心工...(展开)

随笔

 无题

 2009年12月8号,周二,天湿湿的,雾气弥漫着。我还是选择放弃课业毅然决然的要回家。门口等车1小时未果,家里来电话说天气不好让我等一天再回,执拗的我还是跑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