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找回青春

  在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我已度过了53个冬夏春秋。自幼体弱多病的我,最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身体状况甚佳。平时自己也有感觉,一口气上五楼,腰不酸,气不喘。熟人、朋友见了都说我神采飞扬,红光满面,气色俱佳。要说养生之道,我最深的体会是,广交朋友,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那么,青春才能在心头永驻。

  

  记得41岁那年春节,我不禁产生了人过中年天过午,青春已逝的伤感,自此,害怕过年,害怕查年龄。

  

  时间匆匆,岁月难留。转眼间10年过去,不觉已步入知天命之年。2005年初,在岗30多年的我退二线了。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感到失落,特别是“老了”那两个字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春节和儿子对饮,他还开导我,让想开点。

  

  我真的老了吗?不。有人说,男人45岁至65岁是黄金阶段。姜太公80岁才出山谋业,我跟他比还差得远。“下岗”了,我要再就业,找回青春。恰好经省城一文友介绍,郑州市计生委要聘我去主持在《郑州日报》上的一个栏目。我想,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又是《中国人口报》的特约记者,干这项工作使不甘寂寞的我又找到了用武之地。晚年,我可以抛开繁杂的生活琐事,专心致至地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快乐幸福地去安度晚年。枣乡的朋友、文友听说我要进省城工作,纷纷设宴为我饯行。在酒宴上,在县电视台工作的文友彭广佩颇有感慨地说:“去吧,在郑州开辟个新天地,为咱们这些文友发表作品打造个平台”。文联主席焦国建端起酒杯站起来说:“老杨一到郑州就返老还童了,为老杨的第二个青春期到来干杯”。大家举杯同饮,一齐为我祝贺。在频频举杯的祝贺声中,我退下来的失落感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我想,现在社会上有些二、三十岁的人就提笼携鸟、遛闲弯儿。这些人尽管年轻,但心里年龄已经老了。我虽然年过半百,但心还像个老玩童。

  

  年轻是什么?年轻就是走向成熟的过程,只要保持开放的思想体系,永不停止接受新的营养,丰富壮大自己,这个过程所体现的状态就是年轻

  

  没有皱纹,年岁偏小,并不是年轻的主要标志。年轻是一种内在的活力,是强烈的新陈代谢,是开拓创新。年轻不是要求你没有白发,年轻不是要求你不拄拐棍,年轻是一份心境,一种心情,一种心态。

  

  年轻不是陈年老酒,不是千载古刹。年轻,就是每一天都是新朗的日子,每一件事都是崭新的创造,就是昨日的衣服今日穿时,能如新衣裳一样感受和对待。

  

  后来,市人口计生委领导得知我去郑州,特邀我来安阳来工作,我欣然应允了。因为打生不如乱熟,这里人熟,再说离家近,来走方便。来安阳后,我首先把自己融入社会,然后去适应新生活、新环境。星期天回家、星期一上班都起早贪黑到车站挤班车。白天上班,晚上到繁华的闹市去欣赏美丽的夜景,在弥漫着烤羊肉串味的人行道上散步,坐在地摊上吃安阳的扁粉菜、喝安阳的粉浆饭。我住五楼,楼层高了点儿,但每天上上下下,既锻炼了身体,又克服了惰性。晚上,推开窗户,去欣赏文峰大道上彻夜通明的灯火。这种生活,看似平谈,但我享受到了人生的无穷乐趣。现在不在位了,注重干点实际工作就行了。我认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早起5点半起床,看会儿书,或写点东西,然后到街上散散步,吃点早餐;午饭后坚持睡午觉。我坚信“知足者常乐”这句名言,常常自我劝慰,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该知足了。我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虽然年龄在一年年的往上长,但在我看来,天空依然湛蓝,花儿依然开的灿烂,鸟儿依然叫得动听,生活依然五彩缤纷。

  

  我一生爱好交朋结友。多交朋友,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近乎回到朝气蓬勃的青壮年时代。对老年人来说,如果没有朋友,就如同沙漠里没有绿洲一样荒凉,就像夜空里没有星月一样沉寂,就好比寒冬里没有篝火那样清冷。没有知心朋友可以交心倾诉,情感得不到宣泄和补充,心灵世界就会产生出麻木、冷漠和怨恨的情绪,这自然只能危害健康。古罗马有一则谚语:“多交一个朋友,就多十年寿命。”正如一首歌所唱:“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我是走到哪里就把朋友交到哪里,不但交文友,而且广交各行各业的朋友,更注重跨越“代沟”,与隔代人架起友谊的虹桥。在我交的朋友里,比我小一轮、两轮的位数不少,甚至有的朋友年岁比我小一倍。市人口计生委的通讯员小牛就是其中一例。俺俩经常练地摊,下酒馆,聊天交流感情。我所在的文秘室4个人,人家3个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我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和睦。常言道:“忘年交,乐陶陶。”身边多几个年轻朋友,经常听他们讲外面的故事,和他们谈天说地,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我感到自己年轻了许多,同时,去掉了暮气,感到精神世界永远年轻,生活充满欢乐。周一到周五在安阳工作,业余时间会会安阳的朋友,每到周五下午,内黄的朋友就盼我回家聚会。内黄的文友无论搞什么活动,或者聚会,总是放在双休日,目的是为了照顾我,我把自己融入社会,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朋友聚会,不仅不感到孤独,而且生活的很充实。

  

  《古贤集》中说:“青春有志须勤学,白鬓无情要著书。”刘禹锡老先生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境界不敢奢想,能奈得住寂寞的我可以身居斗室,静静地去看书写作,因为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没有商场上的尔虞我诈。现在,我时有文章见诸报端,朋友读了,不时有人还打电话祝贺。此刻,我有一种“老有所为”的满足感。因此,每逢星期天回家,和几个文友在一起,大家纷纷说,老杨更有精神了,真是越活越年轻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找回青春  找回  找回词条  青春  青春词条  找回青春词条  
随笔

 断桥

 “黄色箭头,一列火车,你正乘着它驶向断桥。”这是一部俄罗斯小说中的一段话,主人公乘着一列叫黄色箭头的列车向前方行驶,这列火车就是世界或者是人生。不管你愿意还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