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人“春困”提防几种病

贫血、糖尿病、抑郁以及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都会表现为嗜睡

“春困,秋乏,夏打盹”,如今这个时节,不少老人进入春困期,加上疫情期间出门活动减少,更是瞌睡连连。然而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新研究提醒,老人白天嗜睡不是什么好事,会增加糖尿病、癌症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老人白天为何会嗜睡?以下是几种常见原因。

生活孤独单调。空巢和独居老人生活孤独单调,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加上一些躯体疾病,往往不爱活动,易出现嗜睡。建议这类老人打起精神,白天多出门走走,找老友聊聊天,一起进行休闲活动,消除寂寞的同时有助于减少困意。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该病可引起严重低氧血症及睡眠紊乱,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夜间患者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白天不分时间、地点嗜睡。有该病症的老人要及时就医,监测睡眠,采取干预措施,注意控制体重。

贫血。由于造血功能下降等原因,老人易出现贫血,疲乏、困倦是最常见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老人多是缺铁性贫血,饮食上需多选择含铁量高的食物,如牛肉、黑木耳、海带等。若没有医生指导,不要盲目服用补铁剂。

老年糖尿病。其起病隐匿,易漏诊,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等;出现低血糖时,表现为思维迟钝、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等。因此,老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如确诊糖尿病需谨慎控制,听从医嘱进行饮食,配合适量运动,才能从根本上调节嗜睡状态。

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全身代谢减退的疾病。老年甲减通常起病隐袭,进展缓慢,症状不典型,老人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兴趣减退、白天嗜睡、肢体肿胀等情况。甲减的诊断依靠甲状腺功能检查即可完成,确诊的老人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夜间睡不好觉,因而白天打瞌睡也是常见现象。该类老人往往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拒绝表达、白天嗜睡,家人要尽早识别,重视起来,配合老人进行药物、心理等方面的治疗,最好常伴看护者,避免让其独自在家。

用药不当。老人常服用的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等,一旦过量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神志异常等。因此,老人不可擅自换药、添药,必须谨遵医嘱用药,有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心脑血管疾病。老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很多患者都以脑循环障碍为首发症状,比如头疼。当老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大脑缺血、缺氧,会引起精神不振、爱打瞌睡等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同时出现嗜睡、头痛、烦躁、萎靡等症状,可能是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要及时就医。严重心律失常的老人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视物模糊等现象,不可轻视。另外,老人脑血管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脑梗死,也会有昏昏沉沉、总是想睡的情况。

总之,老年朋友如果发现自己“春困”情况比较明显,白天总是睡不醒、睡不够、没精打采,需要先排查疾病,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在春回大地之时,老人们也不妨唤醒身体活力,多做些运动,以积极的身心状态享受美好春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老人“春困”提防几种病  春困  春困词条  提防  提防词条  老人  老人词条  
综合

 健康养生十要素

|健康养生十要素养生十要 十忌 十伤 十多十少十要头要常梳 面要常擦目要常转 耳要常揉齿要常叩 津要常咽腹要常摩 腰要常动足要常搓 性要常动十忌忌晨裸头 忌湿地...(展开)

综合

 近视遗传吗 高度近视有可能会遗传

近视遗传吗发病率更高从眼病的调查结果分析,有近视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发生近视的比率比没有近视家族史的要高些,说明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后天环境影响但近视的发...(展开)

综合

 ​每天坚持做这个动作10年不生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增加,加上缺乏运动和太过丰盛的饮食,以及人们对空调的过度依赖,使得人们的身体受到严重的危害。这些都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可怕的威胁。因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