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没有找到对的选择,宁可不开始? 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病症的因素与治理

没有找到对的选择,宁可不开始?

  同事阿洪说要开始跑步减肥,和我们大谈特谈跑步的正确方法和各种跑步装备的优劣势。

  大家说:“穿上跑鞋开跑不就行了,哪有那么多说道,跑步还需要啥高级装备?”觉得阿洪好矫情。

  一段时间后,我看阿洪也没瘦,就忍不住问他:“减肥进程如何?”,他头一扬:“还没开始跑,哪来的减肥!”

  我很诧异:“好几周前不就说要跑步吗?现在天气凉爽,正是晨跑的好季节,怎么还没跑?”

  阿洪非常正经地跟我说:“这跑步不是随便跑的,首先得要有一双适合的跑鞋!在两个牌子中选择,我还是有点犹豫不决,并且其中一个牌子很快要出新款,据说不仅阻力更小,弹性更好!”

  阿洪接着向我详细介绍了各种跑鞋的差异和卖点,真是如数家珍。

  我听的是云里雾里,感觉都差不多,忍不住问:“那你先穿现在的鞋跑着,等新款上市,再换不迟,何必要一直等着?”

  阿洪不屑一顾:“木沐,选择一双功能最强的跑鞋会帮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么能随便应付呢?在没有换上最好的跑鞋前,我宁愿等待!”

  我当时觉得这个观点真的很奇葩,但是仔细一想,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的人学英语,一定要在各种学习机构或各种学习软件中比来比去,试图找到能100%保证学习效果的方法,光比较就花去好几个月,却迟迟没开始学;

  有的人要看书,在长长的书单里犹豫不决,不知道其中哪本是最经典,最管用的,能让自己看了就马上收获百倍,结果挑来挑去,至今一本也没看。  迟迟不开始,认为若是还没正确的选择,宁愿不做,本质上这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惰性,不自信或害怕变化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能在开始一项工作或是一个行动前,判断并选择到最适合,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或办法,当然最好不过,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总不能一步到位就会找到那个最对的选择。  在一切还不是特别明朗的时候,与其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不断比较和探寻的过程,不如先开始着手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反馈并积累经验,往往此时最适合的方案就会浮出水面,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吗  前几年流行于网络的一句话是说选择比努力重要,搞得职场人士选择对了,就可以不努力?  身边也有些朋友,看上去似乎不存在着选择困难症或是面临再度选择。  如果说他们专业对口,公司发展不错,他自己本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他自己本身不上进一直原地踏步,既没学到新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这种职场态度是得过且过,说好听点是吃老本,得过且过;往严重说,就是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这尤其会发生在一些在大公司工作多年的人,他们犹如温水煮青蛙,当行业发生巨变或者公司发生动荡时,第一轮被裁掉的就是这样的人。  人过中年,没有一技之长和核心技能,离开平台优势后,就会变得如同沧海一粟,再想找到和原来工资持平的岗位,真是举步维艰。  这种人躲过了频繁“转场”的坑,也做出了看上去不赖的选择,但是却从此止步不前,不思进取,最后还会掉入“职场慢性自杀”这个更大的坑。

  本文来源:中国培训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培训网

中小型企业企业文化病症的因素与治理

  缺乏文化素养:基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一系列优点,但其身上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搞清楚现阶段民营企业家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帮助我们的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下面是我们一些民营企业常犯的毛病。决策草率、心血来潮,朝令夕改;小富即安、农民心态;;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缺乏自律性;名利观念强、一切荣誉归自己;投机心态强、缺乏长远战略考虑;急功近利、行为浮躁;不讲信用;尊重他人的思想和尊严。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致命伤。在企业草创初期,也许这些特点是其曾经赖以取胜的“法宝”但一个企业要真正成长起来,不能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总是投机取巧、捞了就跑,而应该把这些毛病逐渐克服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做优,才谈得上成为“有文化”的企业,才能谈企业文化。

  花瓶-文化形象: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 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员工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

  缺乏文化创新:一些企业以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对企业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实际上,企业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很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从而排斥外来人才的加盟和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缺乏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企业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研究表明,一套大家接受的价值观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全力以赴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它又是构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创办人的个人好恶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顺眼的人就留,顺心的事就做,手段就是奖和罚,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来得快,散得也快,难怪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总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出"创业元老顶不住,外聘人员靠不住,留住人才难"的感叹。

  中小型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与企业经营的实际紧密相联的东西,准确地说应该是从企业经营的实际中提升形成的,外于企业经营的文化只是"文化",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更不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没有创新或者不能包容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消极的文化。

  解决之道

  差别化策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而许多企业文化塑造中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文化雷同,起不到标识企业特色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浙江雅戈尔"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都体现了企业的个人特色和极深的文化底蕴。中小型企业文化塑造要根据行业特点,地理特点,产品特点等,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征.

  塑造名牌策略:名牌企业形象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也能占领国际市场,相反,没有企业形象,既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能占领国内市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许多企业都通过创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例如,美国的微软,日本的彩电,中国的海尔冰箱都因其产品的卓越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树立名牌企业形象的任务还艰巨,但要生存,就必须如此。

  企业家现代化策略: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都不高,"土老板"企业家数量很多,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作用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重要的.他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家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素质决定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立足自身,借鉴学习策略:企业文化尽管不可模仿,但是可以学习.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企业企业文化为人传颂.海尔的" 真诚到永远""有缺点的产品就是废品,中小型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做到扬长避短,博取众家之精华。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发展、前途和事业成败是取决于一种人文思想,一种文化素质、一种内心深处的是非黑白的判断。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具备了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企业家,他们的精神境界、文化及哲学理念都达到了相当的层次,企业中的滚滚利润与其说是机遇和市场所带来,还不如说是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所带来。优秀的现代中小型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从宏观上看,与狼共舞的时代已经来临,民营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请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请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  企业词条  病症  病症词条  中小型  中小型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可不  可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