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俄天然气交易:商业优先

俄罗斯最近决定,在未来30年内向中国出售价值4000亿美元(合2940亿英镑)的天然气,这是否预示着中俄之间会形成某种特殊关系,并引发一场足以威胁欧洲对俄国天然气进口依赖的事件呢?或者说,俄总统普京用俄罗斯的未来换取中国的善意?俄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Aleksei Miller)将签署这一协定称为 “创造新时代的事件”,但俄罗斯前能源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米洛夫(Vladimir Milov)称这一协议是“普京的耻辱”。有两件事可以确定:中俄协议将进一步促使欧盟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普京在5月20-21日访华期间签署的协议的最大受益者将是其在能源界和建筑工程界的朋友们。

对于中国来说,这一交易的影响基本是正面的:通过用更多的天然气替代煤炭,中国将有更多的手段治理当前的严重污染。中国的能源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将从1700亿立方米/年增长到超过4000亿立方米/年,是目前的两倍还多。中国政府正在开发其国内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英国石油估计,到2030年,页岩气将占中国天然气总需求的22%),但仍难以满足需求。中国不得不更多依赖进口。中国在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有九处已经获批或开建),修建贯穿中亚的天然气输输送新管线,并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地区寻找离岸油气资源。如果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得以解除,中国也将在第一时间与德黑兰政府签署天然气合同(伊朗拥有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储备)。俄罗斯已同意从2018年开始向中国提供几乎相当于其需求10%的资源,之后将提升至15%。

中国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谈判,为达成其所期待的协议,中俄之间的谈判持续了十年。协议达成的具体价格仍属商业机密,但俄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称0.35美元/立方米的价格“比较接近事实”。这一价格低于欧洲平均进口价格(0.38美元/立方米),比东亚国家平均进口价格低得多:日本目前进口LNG的价格是0.538美元/立方米。(中俄协议价格)高于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0.28美元/立方米的交易价格。但考虑到(中俄之间)仍需建设输气管线及大量其他基础设施,以及日本目前飞涨的天然气进口账单,中国已经做成了一笔有相当折扣的好买卖。

对于中国来说不利的是,未来至少4年内仍不能获得天然气供应。中国已同意向俄罗斯预付250亿美元以资助俄境内管线建设工程,并接受了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协议。事实上,由于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增加(受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东非、印尼、澳大利亚产量增加影响),这种价格联动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说,北京政府原本可以拿到一个比现在还要优厚的协议。

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这笔协议的得失因素则更加平衡。一方面,俄气拥有了更丰富的客户资源(目前俄气76%的产出销往欧盟成员国,这些国家的经济由于受金融危机打击,仍然未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与中国的协议还涉及到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俄气作为国有公司的总产出和收入水平还将增加。俄气公司(通过这笔协议)与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签署了一个长期协议;这条输气管道也将使其实现向东亚其他地区出口的战略目标。该合同是一个“必付合同(无论提货与否均须支付货款——译者注)”(欧盟正试图立法禁止此类合同),因此即使北京方面不再需要合同约定数量的天然气,俄方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中方的预付款将部分弥补俄方为达成此合同所需投资建设的新基础设施的成本。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仍将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进口方,但是中国成为俄罗斯的客户也将使俄方在面对欧洲客户时有更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俄政府执行此合同的成本也十分高昂。俄需开发建设恰扬达凝析气田(Chayangda)和科维克塔(Kovykta)气田两个新项目,并需耗资550亿美元在地震频发、建设难度很高的地区建设4000公里的对华输气管线。相比之下,对欧供气所需的油气田开发和管线建设则早已签署落实。在今年6月4日的一场能源战略会议上,普京称政府可能用黄金储备、外汇资产或主权财富基金向俄气注资,以助其完成对华协议,这一基金原本应用于弥补已经负债运营的养老基金的亏空。用主权财富基金注资俄气将会使俄本就资金不足的养老基金负债更加严重。更有甚者,俄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Anton Siluanov)称俄可能免除输华天然气的资源开采税,这将使俄财政部每年约损失4.5亿美元的收入。

总体而言,俄气很难在这笔交易中获利,特别是其他替代供气源还会迫使其在一定程度再降低价格(俄欧之间的部分合同就受此因素影响)。由于俄欧间现存管线的体系,以及欧洲市场缺乏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获取天然气资源的必要投资,俄罗斯事实上垄断了部分东欧国家的天然气市场,俄国在与欧洲国家交易时总是享有优势。但形势正在变化:不少欧盟国家因在替代供应方的投资,已经拥有与俄气公司商谈价格降低的能力。立陶宛在做出兴建波罗的海沿岸LNG接收站的决定后,在与俄国的价格谈判中获得了20%的折扣。俄罗斯在与中国的交易中面临着“买方垄断”:中国将在短期内作为恰扬达气田和科维克塔气田的唯一买方,但中方拥有包括从土库曼斯坦到澳大利亚的一系列多元化供应商,其国内天然气生产也不断增加。如果全球天然气价格下调,或者北京方面希望得到更优惠的价格,这些条件都将成为中方有力的武器。与很多欧盟成员国相比,中国显然是一个更难缠的谈判对手。

对于欧盟来说,在俄吞并克里米亚及相应地遭到欧洲制裁之后,欧盟更加担心俄可能将对欧天然气“断供”并转向中国以作为惩罚欧洲的工具。基于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需求,及其维持在国际资本市场信心的需要,这一情况很难发生。因政治对立因素(如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立)切断对欧天然气供应将会损害俄罗斯作为负责的国际合作者的信誉。然而,由于三分之一的俄国输欧天然气需经乌克兰管道输送,俄乌争端必将使欧洲消费者面临损害。

乌克兰危机和中俄协议应成为欧盟掀起对欧洲能源安全战略反思性讨论的契机,并逐步采取措施减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欧盟应大胆行动,推动建设泛欧洲双向连接管线网络,建设更多LNG接收站,开发更多非俄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以降低俄罗斯停止出口天然气对相关成员国的负面影响。欧盟委员会已经确立针对相关目标课题的资助计划。欧盟需通过更有效地执行现有法律推动欧洲天然气市场自由化,解除能源生产、运输和分销行业的所有权限制;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欧盟是否应接受波兰总理图斯克提出的建立欧盟“能源联盟”、建立欧盟统一天然气采购组织的建议。这一建议虽然能够提高欧盟的议价能力,但也很难被全盘采纳:未来几年内,欧盟都很难对28个成员国的能源需求做出精确的预测,许多成员国也未必愿意将天然气采购权力让渡给欧盟委员会。但是,图斯克提议中的部分内容是相当有价值的:如果所有欧洲公司与俄气的采购协议都能完全透明,欧盟委员会就有能力组织所有扭曲市场的行为,俄罗斯也将很难分化欧盟。欧盟委员会还建议将考虑组织所有有意愿的国家组成天然气采购联合体,这将对那些面对俄气公司压力时最为脆弱的一些国家提供更强的议价能力。

对于一个欧洲国家来说,俄中天然气采购协议的内容令人担忧。俄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将达到300亿-380亿立方米,接近其供应乌克兰的总量。俄罗斯正试图在乌克兰国内造成不稳定,俄气也于6月16日以付款问题为理由切断对乌供气。如果再加上南溪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该管道将使俄输欧天然气绕开乌克兰)和俄中供气协议,俄政府将在不影响俄气公司收入的情况下彻底孤立乌克兰。但是,这一假设是基于到2018年,俄乌关系仍然像今天一样恶劣;并且南溪项目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目前审批情况仍然不明朗)。在欧盟委员会的压力下,保加利亚已暂停了境内南溪项目的施工,但在6月23日普京访问奥地利期间,奥政府顶住欧洲舆论压力与俄方签署了奥境内管道的建设协议。

这一协议对于中国有什么样的地缘战略意义?在普京访华期间举行的俄中海军联合演习预示着两国政府更紧密的安全联系。但是,军事合作和天然气协议并不足以促成某种“中俄特殊关系”。在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平台协调立场,中俄关系总体良好的背景下,仍然有非常多的分歧阻止两国形成“好兄弟”一样的关系。从双边来看,俄国对于中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拓展和长期战略意图都存在不信任。俄国一直视中亚为其传统战略后方,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动作也存在疑虑;俄国领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将可能影响中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利益。在中国的战略后方,在中越两国围绕领海问题的争议和紧张局势升级之时,俄国也通过进入金兰湾海军基地与越南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

中俄协议的结算货币选择也减弱了这一协定的地缘战略色彩。由于担心西方的制裁,俄国公司希望签订人民币结算协议,但至少目前,中俄天然气协议仍然使用美元结算,以避免对美元的国际地位造成影响(当然,该合同是否约定了未来改变结算货币的协议仍然未知)。

最后,一部分人将从这份协议中获利,其中不仅包括签署协议的俄气公司,也包括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其他合作协议的“普京之友”们。其中一些人得到了在俄建设4000公里天然气管线的合同,主要的两个获益者是由阿卡迪(Arkady)和罗腾贝格(Rotenberg)控制(这两人都受到美国的制裁)的俄气公司最大项目承包商Stroygazmontazh公司,以及根纳季•季姆琴科(Gennadiy Timchenko)(此人也在美国制裁名单中)控制的俄罗斯天然气建筑与输送公司(Stroytransgaz)。在普京访华过程中与中国签署了优厚协议的另外几家公司也由季姆琴科控股。

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协议的签署更像是一项单纯的商业行为。对于牵涉到该协议的寡头也同样如此。对于这些亲普京的寡头来说,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在获利的同时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

(“第一智库”网站初步翻译,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www.cer.org.uk/insights/russias-gas-deal-china-business-business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俄天然气交易:商业优先  天然气  天然气词条  优先  优先词条  商业  商业词条  交易  交易词条  
智库

 是时候让帝国主义回到中东了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5月25日刊发题为《是时候让帝国主义回到中东了》的文章,作者为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尽管帝国主义现在已经声名狼藉,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