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贾里德·伯恩斯坦:对华赤字不能忍,干脆摘掉美元的皇冠

世界经济鲜有恒久之物。但有一样东西除外,那就是数十年来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美元。这是美国经济政策的核心原则。毕竟,谁不想让本国货币成为外国银行和政府攥在手里的宝贝呢?

最新研究表明,从前的特权现在却成了负担——拖慢就业增长、扩大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制造金融泡沫。美国政府若是希望重振经济,应当放弃美元的外汇储备地位。

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学家肯尼斯·奥斯汀(Kenneth Austin)在最新一期《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中罗列了放弃美元的理由(当然,这并不代表美国官方立场)。您桌上可能没这本杂志,所以请允许笔者概述一二。

大家都注意到,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在内,都压低了本国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以刺激本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降低美国商品对本国的出口。这些国家买进大量美元,推动美元升值,以降低本国商品的美元价格,提高了美国商品的出口价格。

2013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大约4750亿美元。单单对华贸易赤字就达到3180亿美元

奥斯汀先生没有直接挑明,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是,美国不是当前贸易状况的无辜受害者,而是积极参与、维持着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

一个国家若想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本国出口,本国央行就会购买、囤积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相应地,那些国家会压制本国消费,刺激本国国民储蓄。全球往来账户必须保持平衡,“货币积累国”存得多、花得少(消费超过生产),那么,其他国家——美国等“货币发行国”——就必须存得少、花得多。

这意味着,美国的国民储蓄率和消费率不是由自己一国决定的。我们可以把开放的全球经济想象为一笔庞大的总收入,其用途无非三种:消费、储蓄和投资。因此,单个国家必须与其他国家相互调整。如果出超国家压低国内消费,用剩余的储蓄来积累美元,入超国家就必须以过度消费或投资的方式来消化掉这些那些多余的储蓄。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美元是储蓄货币,就算我们没有直接参与贸易,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然可能扩大。假设韩国对巴西是出超。韩国将剩余的出口收入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推动美元升值,我们(美国)的贸易赤字就会扩大,就算原来的交易行为与美国没有关系。

这不单单是一个学术问题或一篇论文。奥斯汀的分析基础来源于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和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

其结果正如美国经济大萧条过后的缓慢复苏一样,将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奥斯汀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他认为,估算美国就业损失的标准应该是卖给了外国人多少美元的货币储备。按照他的估算,2008年损失了6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这些流失的就业岗位大多是容易受出口波动影响的制造业高收入工作。

摘掉“绿票子”的皇冠没想象中那么难。例如,美国政府可以制定规则,防止他国囤积过多美元。其他国家之所以那么做,恰恰是为了防止就业岗位流失海外。最近的例子是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开始购买日本国债,于是日本政府出手干预日元汇率。

当然,如果需要持有美元的人少了,国债利率可能会上升,尤其当国内制造业需要追加投资资金的时候。但正如佩蒂斯所述,长期来看,利率与贸易赤字之间没有明显的负相关,“贸易平衡或贸易出超的国家喜欢利率低一些,而贸易入超的国家则经济增长缓慢、国债较高。”

还有人担心,进口价格增高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想想我们“花钱”人为压低进口商品价格、维持贸易赤字、压低物价的代价吧:制造业疲软、工资增长停滞(虽然通货膨胀率较低)、贸易赤字、为抵消贸易失衡而产生的金融泡沫。

减少贸易赤字可能造成物价上涨,但不会长期如此。相比现在的1-2%,我们可能进入2-3%的物价上涨常态。但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为了经济复苏、振兴制造业,我们值得这么做。美国再也负担不起维持世界储备货币的代价。

(本文2014年8月28日原载美国《纽约时报》A25版,原题Dethrone‘King Dollar’;观察者网朱新伟/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词条  里德  里德词条  皇冠  皇冠词条  摘掉  摘掉词条  赤字  赤字词条  
智库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岀路何在?

一、缓解融资难仍然是稳定民营经济的当务之急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金融去杠杆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偏差,银行对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出现了断贷、抽贷、压贷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