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尹硕俊:亚细安—韩国峰会:实现“亚洲共同体”

亚细安韩国于2014年12月11至12日,在釜山举行了纪念峰会,寻求在区域日益不稳定的大环境里,强化彼此间越来越重要的伙伴关系。21世纪被预测为亚洲世纪,那亚细安韩国能否联手帮助实现一个“亚洲共同体”(Asian Community)呢?

它们可以如何利用中等强国的地位,并采取步骤来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和安全上的整合呢?它们可不可以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间的桥梁呢?

以“建立互信,营造幸福”为主题的峰会,肯定了区域在经济上日渐重要的地位。亚细安成员国在2007年至2013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得了超过5%的增长;亚细安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也将在明年落实。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提出体现韩国“信任政治”(trustpolitik)外交政策理念的“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与此同时,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反应也越来越积极。韩国希望这可以发展成“东亚经济共同体”(East Asian Economic Community)。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和中国日益强硬的姿态,让亚细安韩国在地缘战略上显得越发重要。

亚细安韩国一直努力同其他中等强国建立联系——印度、澳大利亚,可能还包括日本。这会不会是迈向建立一个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亚洲安全共同体”的一步?

韩国和一些亚细安成员国皆是前殖民地,同大国打交道的经验在面对中国的崛起时应该有所帮助。另外,彼此在社会与文化的交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韩国正大力推动其“新村运动”,韩流也席卷亚细安国家。相似的中产阶级正在亚太地区出现,商业和旅游带来的频繁人与人的交往也建立起软实力的资源。

“亚洲共同体”的基石

亚细安韩国间的双边贸易,从1989年的8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350亿美元。亚细安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的劳动力;韩国则可以提供技术和对制造业投资。

比经济互动更重要的,是亚细安韩国对“亚洲共同体”的共有愿景。它类似欧盟,但却是建立在“亚洲方式”的价值观上。亚细安是多边合作的楷模,亚细安区域论坛、东亚峰会、亚欧峰会和ASEAN+3(中国、日本与韩国)都是它提出来的。

在把北部和南部次区域连接起来,形成釜山峰会“愿景声明”所描绘的亚洲共同体上,韩国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争夺霸权之际,亚细安韩国却寻求树立以合作促进和平与繁荣的榜样:韩国在作为可靠安全伙伴上有良好声誉,而亚细安是个人口6亿4000万,GDP3万亿美元的市场。

韩国虽然不能像中国和日本一样,为亚细安10国提供大规模的投资,但还是个有吸引力的伙伴。亚细安目前非常依赖中国市场,但中国经济却出现了放缓迹象,与韩国的双边贸易和来自韩国的投资因此是很好的多元化选择。

此外,亚细安(崛起的中等强国)和韩国(地位稳固的中等强国)同区域的所有国家,都维持着积极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韩国亚细安希望双边贸易额到2020年可以达到2000亿美元,但更密切的伙伴关系也有利于处理区域安全课题。在峰会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亚细安韩国的11名领导人同意在多项区域挑战上加强安全合作,包括海洋安全和朝鲜半岛问题。

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

亚细安区域论坛是朝鲜是会员的唯一多边安全课题平台。因此,亚细安在亚太区域和全球间扮演了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其成员国可以协助缓和冷战在朝鲜半岛遗留的紧张氛围,和东北亚国家间的矛盾。然而,论坛的三个成员国——缅甸、越南和老挝,最近投票反对联合国谴责朝鲜违反人权的决议。因此,韩国应该清楚了解,在朝鲜课题上取得亚细安的支持是关键的。

中国和部分亚细安成员国关于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对韩国和日本也有影响。因为这威胁到对东北亚经济体至关重要的航运自由。事实上,南中国海在经济和地缘战略上,对整个东亚是举足轻重的。但它仍然是个随时可以引发严重冲突的危险导火线。最终,南中国海争端必须通过以法律为基础的框架解决。

亚细安韩国应该利用它们多方面的关系,倡导一个在经济、战略和文化上一致的“亚洲共同体”。

近年来,东南亚成为区域强国、美国和中国竞争的空间。日本和印度也伺机扩展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东北亚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反而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亚细安韩国纪念峰会的最重要结果,可以说是确定要加强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关系,并提出一个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区域新秩序。

注:

原载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电子刊物《RSIS评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硕俊  硕俊词条  亚细安  亚细安词条  共同体  共同体词条  亚洲  亚洲词条  韩国  韩国词条  
智库

 中国人口三大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

最近我们的“人口”系列报告引发了民众大讨论,争论焦点集中在三大方面:1)中国适度人口规模有多大?2)提高人口素质才是关键,人口数量没那么重要?3)是否应立即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