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近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有所突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符合作为拓展区的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2014年,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大图们倡议升级为实体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蒙俄三国齐力打造经济走廊等,勾画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特别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仅将在东北亚促成一个新的发展区域,实现三国经济一体化,还将大大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分析

(一)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区域内各国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经历20多年的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至今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来,区域内贸易占东北亚对外贸易的比重徘徊在20%左右。虽然东北亚区域内有日本这样的对外投资大国,中国这种既是对外投资大国又是吸引外资的大国,但是,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却很少。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额为1 078亿美元,在全球位列第三,而东北亚国家吸引中国的投资仅占2%。中国吸引日本投资虽有50亿美元,但占日本对外投资的比例也非常小。东北亚六国之间合作也不平衡,中日韩经济合作的规模相对较大,俄朝蒙相互之间以及对中日韩的合作规模都较小,且更多的只是双边层面上的合作,能体现区域内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一体化广度和深度的多边合作尚未开展起来。

(二)中韩、大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现新机,但仍面临很大阻力

2014年11月10日,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这意味着涉及两国产品90%的税目、85%的贸易额经过一段过渡期后都将实现自由化。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共17个领域。同时,中国首次承诺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方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可以说,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额最大、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区。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极大地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还将有力地促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但是也应看到,因参与各方遵循自己的利益需求,彼此形成一定制约,要想突破还有难度。韩国在积极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同时,还一直巧妙利用中韩关系实现对日利益最大化。为增加出口和收入,韩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是其合理的选择。而同时参加中日韩FTA和TPP谈判的日本,利用两个谈判进行利益平衡,互为筹码。日本一旦同意削减农业关税,开放农产品市场,就会打破美国和日本在农产品问题上存在分歧致使TPP谈判推进困难的僵局,进而对中日韩FTA的推进形成不利因素。美国利用TPP架空中日韩自贸区,对东北亚区域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已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日、韩日关系陷入低谷同样加大了中日韩FTA谈判在关键问题解决上的难度。

2009年,中国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9月17日,第15届大图们倡议政府间协商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在改善区域贸易投资环境,加强互联互通,打造东北亚交通和经济走廊,特别是就大图们倡议法律过渡方案等方面达成共识,讨论多年的建立东北亚进出口银行/开发银行联盟最终得已确认,将大图们倡议升级打造成在东北亚区域内独立的区域经贸合作性实体成为共同要求,大图们江区域合作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期。然而,因该地区地缘政治复杂,突发事件频出,安全形势较为动荡,深入推进合作需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2014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蒙俄三国首脑举行的首次会晤上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这意味着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原来主要依靠欧亚大陆桥发展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向东北拓展到中国与俄蒙的合作。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之所以能获得俄蒙两方积极响应,一是符合俄蒙两国经济战略发展方向。以2012年举办APEC为标志,俄罗斯开始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亚太地区,因乌克兰危机招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加坚定了俄罗斯实行“向东看”的远东开发战略的决心。2014 年3月,俄罗斯提出“跨欧亚发展带”构想,作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重要手段与目标,4月又出台了《远东跨越式经济开发区相关法规》,包括交通、能源、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一揽子发展计划和优惠措施。夹在中俄之间的蒙古国,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中俄两大邻国。蒙古国“新铁路计划”“草原之路计划”的实施,将俄罗斯与中国过境运输通道连接到一起。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把三方利益诉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打破三国扩大资源等经贸合作的运输瓶颈,为蒙古国解决了经济发展急需的出海通道问题,将原本处于中蒙俄三国经济边缘地带的边境地区的发展劣势转化为跨境毗邻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为中俄蒙三国在东北亚地区找到了区域合作的利益契合点。

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现实基础

(一)区位优势

地缘上,中蒙俄三国横贯欧亚,相依相邻,三方合作具有区位优势。中蒙边界线是中国全部14条陆上边界中最长的一条,达到4 710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的21.4%。中蒙边界在20世纪60年代初划定并勘定后,已进行了两次联合检查,两国间不存在领土争端。同样,中俄4 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走向也已于2004年全部确定。蒙俄通过2000年签署的《蒙俄边界划定议定书》,解决了苏联时期双方国界线的“模糊”状态,由此保证了中蒙俄三国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并可继续发挥三国“地利”优势,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多边贸易,合作开发矿产和能源资源,促进三国双边关系长期健康发展。

(二)政治、历史基础

在国家关系上,中蒙俄三国间不存在悬而未决的政治和历史遗留问题。中蒙俄三国都曾经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国家,有着相同的发展经历,同处于发展阶段[1]。三国有着发展经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共同需求,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和发展目标。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俄关系已有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建立了多层级的密切交流机制,两国已开启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利益融合度显著上升。2014年8月,习近平访问蒙古国,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两国在军事、文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达成共识。作为传统友好国家的俄蒙关系也在2009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取得重大进展。2014年9月,普京访问蒙古国,从军事技术合作到免除两国签证制度等,双方在不同领域签署的协议达 15 项,双边关系发展有了一次突破。中蒙俄首次举行的三国首脑会晤,以及三国副外长级磋商机制的建立,加深了三方政治互信。目前,中蒙俄三国双边关系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推动合作发展的积极因素,也使三边合作有长期维持的可能。

(三)经贸合作基础

中蒙俄三国地域相连,相互之间早已在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合作方面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三国经济互补,各有优长,俄蒙的能源资源和中国的技术、资金能够满足彼此的利益需求[2]。中蒙俄三国均为WTO、APEC成员国,无论是双边,还是各国国内都出台了许多有关开展区域合作的发展规划,三边深化合作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在三国的共同努力下,中蒙俄在贸易、投资、对外承包等领域合作发展很快,中国分别是俄蒙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蒙古国的第一大投资合作伙伴,而俄罗斯是蒙古国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蒙俄三国都处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俄罗斯总统普京希望借中国人“吹起俄罗斯经济发展之帆”,蒙古国政府多次、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与中国扩大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中蒙俄三方在矿产开发、联合挖掘过境运输潜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前景比较广阔。

三、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制约因素

(一)中蒙俄三边关系相互制约

中蒙俄政治领域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但也存在相互制约问题。在中俄、中蒙关系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官热、民冷,中央热、地方冷的现象。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缺乏互信是影响中蒙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中俄两国在交往中的博弈始终存在,若地区平衡力量被打破,就会出现激化的可能。此外,中蒙俄三边关系中的任何两方外交战略调整都会影响到第三方的国家安全与政策走向。其实,蒙古国依据自身夹在中俄两大强国之间的地理位置,选择实行全方位、等距离、多支点发展“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以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因历史及地缘因素的影响,蒙古国对中俄双方而言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地区,不仅会引起中俄之间竞争,也会加剧中俄与美日等“第三邻国”在这一区域的角逐。对中国来说,在地缘上俄蒙是构成北方安全环境的重要外部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地缘支撑,是构建和谐周边、化解崛起困境的重点地区之一。蒙俄关系自2000年恢复以来发展迅速,并先于中蒙在2009年实现从“睦邻传统伙伴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俄罗斯在蒙古国铁路、矿产资源合作等关键性行业仍占据霸主地位。尽管蒙古国已不太可能再度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但是,与有着根深蒂固传统友好基础的蒙俄关系相比,中蒙关系总是多了一层不利因素[3]。

(二)中蒙俄经济合作面临转型升级问题

目前,中蒙俄三方,特别是中俄、中蒙之间在贸易结构、贸易秩序方面仍存在着短期内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对俄蒙贸易结构中,主要以传统商品交易为主,中国进口资源等粗加工的原材料占比较大,如蒙古国所产铜精粉的95%出口至中国。中国对蒙古国投资的70%集中于矿业投资,且大部分矿产品未进行任何加工直接出口至中国。这不尽合理、极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加重了俄蒙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所忌惮的心理。俄罗斯担心沦为中国的原料殖民地,蒙古国则担心其经济发展对中国依存度过高威胁其经济安全。中蒙俄三国边境毗邻地区经贸秩序有待整治,如双边贸易的国际结算、司法仲裁机制等相对匮乏。三国政府在进出口商品的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设限、通关、查验等方面的政策不尽一致,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4],凸显了经贸合作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三)中蒙俄深化合作易受文化隔阂等问题干扰

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拉琳娜研究员的调查,2013年仍有39%的被调查的太平洋沿岸俄罗斯居民认为,中国是不可信任的国家,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中国排在第二位,这很大原因源于俄罗斯人的心理因素。俄罗斯在历史上经历了由衰落到强大、由收缩到扩张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再次面临走向复兴的艰辛之路。在俄罗斯文化中,自始至终占据主导地位的“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如今再次强烈表现出来[5]。从世界历史的演变来看,由于蒙古国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受地缘、历史等因素影响,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就此激发出强烈的文化独立意识。蒙古国部分民众对中国人充满偏见,对中国国家实力的提高存有戒心,中蒙领导人多次强调的扩大两国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开发和金融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在大项目上一直难有突破,与蒙古国内各界存有既想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又怕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过高威胁蒙古国经济安全的矛盾心理有关。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因历史观及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和碰撞,都会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思考

(一)加强沟通,增加互信,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保驾护航

政治领域的互信是中蒙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目标,也是三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点和开展各领域深层合作的基本前提。中蒙俄之间只有建立深度的政治关系,不断增强互信,才能推动三国国民的往来与了解,做好物与物、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蒙俄三国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诸如中蒙俄三国外交部司局级磋商定期会晤机制,并适当提升领导人会晤级别,继续在涉及彼此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给予坚定支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针对中蒙俄跨区域跨国的经济合作,各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保障。在三边合作实践中,将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等与蒙古国“矿业兴国”战略、俄罗斯“振兴远东地区”战略计划等相衔接,将规划项目落到实处,把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

(二)加快通道建设,拓展物流合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跨欧亚大陆的经济区,首要的是统筹三国交通物流网络建设,以构筑贯通国际运输大通道为重点,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产业经济带结合起来。要统一规划,打破地方分割,树立互利共赢观念,协调行动,合作互助,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融资支持,对落后的设施进行改造,制定便利化交通规则。经济走廊的交通应是立体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输油管线等,但这需要相关国家进行统筹设计。首先,需要中俄联合加快落实蒙古国铁路、公路、输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次,要打通中蒙俄国际大通道。目前,中蒙俄铁路通道有两条:一是从乌兰巴托经二连浩特到天津港,全长1 963公里;二是从乔巴山取道俄罗斯经满洲里到大连港,全长2 263公里,而规划中的从蒙古国东部乔巴山到锦州港的铁路线只有1 100公里,是最便捷的中蒙俄国际大通道。此外,被列为《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两山”铁路,即乔巴山(蒙古国)——阿尔山口岸(内蒙古)——乌兰浩特——长春——珲春铁路作为中蒙俄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一环,连通几个国家间的边境口岸,由此货物最终可达俄罗斯的扎努比诺港口或朝鲜的罗津港,从而真正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

(三)利用区位优势,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构建中蒙俄自贸区

从经济合作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应不断改变中国与俄蒙经贸合作的方式、方法,调整贸易结构,促进双方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扩大区域内投资合作。为避免国家直接投资而产生的误解与干扰,应鼓励区域内企业直接参与投资。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以从中蒙俄开始先行、先试。在蒙俄边境阿拉坦布拉格自贸区进行试运营的基础上,加快中蒙边境的扎门乌德自贸区建设。以中蒙俄次区域合作为将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先期积累一些经验,可先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协定(FTA)关系,再吸收新成员,逐步地滚动式发展,最后实现区域一体化。

(四)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推进人文领域合作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必须得到相关国家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中蒙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对三国加强相互交流合作,增进理解,巩固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中蒙俄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中蒙俄各方应为三国民众密切交流友好交往提供更多支持,在中俄、中蒙互办友好交流年的基础上,建立三方交流合作机制,使友好交流活动常态化,交流合作项目更加务实。中蒙俄三国的主流媒体也应加强交流,扩大正面积极的宣传报道,进而增强中蒙俄之间的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此外,还应努力推动中蒙俄三国在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使其成为三国人文领域合作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于洪洋,欧德卡,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2015,(1):96-106.

[2]葛新蓉.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分析[J].商业研究,2007,(2):153-155.

[3]富景筠.中、蒙、俄三角关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学习月刊,2010,(2):43-45.

[4]肖艳.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2,(10):49-52.

[5]蒋莉.东正教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2,(9):48-5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蒙  中蒙词条  东北亚  东北亚词条  经济合作  经济合作词条  走廊  走廊词条  区域  区域词条  
智库

 美专家:习马会后的两岸走向

最近,因为一系列高规格举动——习马会,蔡英文访日以及朱立伦访美——使得台湾问题备受关注。共识网就目前的两岸关系采访了美国三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容安澜(Alan...(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