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已经迈入公民社会?

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门槛!”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15日发布中国第一本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开篇的这一判断很快在学界和坊间引发热议。

公民社会”(Civilsociety,又称市民社会)原是西方宪政民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概念,指由自由公民和社会组织自愿组成的社会,这个起源于17世纪的说法如今在中国悄然流行,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思潮。

按照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解释,公民社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民主国家形成的主要社会基础,它有社会结构、公民意识、经济基础等指标。

按照理想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模式,中国目前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其中间阶层包括NGO(非政府组织)尚没有完全成熟。尽管近日有权威报告称,中国网民规模已达2.98亿人(普及率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也有权威机构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在册民间组织达到到38.2万个,有专家预测实际上百万个。不过,他们的话语力量是否足以达到代表自己并服务社会呢?此外,相关法律环境也不是很明朗,公民意识更难以说“觉醒”。正如蓝皮书所称,“中国公民社会具有明显的官民双重性”。况且,国家GDP已超越德国的中国,每位公民的GDP又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显然,也是不容乐观的。关非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群体都很富裕,中国公民和整体素质也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

不过,有两个坐标还是值得注意:去年5月四川地震救援和8月奥运会期间,中国公众的总体表现还是不折不扣地让外界感受到了震撼。因而,有学者将它们作为中国正式迈进公民社会的标志。

然而,公民社会是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它呈示着国家、市场、公众等各种不同力量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如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一个社会是否公民化,其实很难找到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更不能以一些简单的数据指标来定性。

总部设在南非的全球公民参与联盟(CIVICUS)曾开发和实施过过一个“公民社会指数”(CSI)项目,通过结构、环境、价值和影响等四个维度来测度,结果中国大陆的得分不足6(总分10),还不及台港澳。

如果按照这样的的标准,中国公民社会还远没有成型,准确说应该还处于公民社会的前夜。

但不管怎么说,没人能否认2008年中国公民在国家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强有力推动作用。有消息称,从今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的年度预算里就会有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内容,这当然应该视为中国迈向公民社会的一大步。但尽管去年10月中国民政部据称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NGO发展论坛,看上去又是一大进步,事实也确实如此,但问题也就在,论坛的组织者是民政部,正和当下中国的很多所谓的NGO一样,都不是纯民间的,很多政府要员到了退休年龄,都会去这些组织再“发挥余热”,一来为此类组织到找到依靠,二来便于上通下达,便于活动。

当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都不一样,除了参照外来经验,中国更需结合本土特征,还应有一些属于中国本土特色的指标。

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公民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参与度之进步有目共睹。但若按蓝皮书所指,“公民社会的逐渐成形是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一项伟大成就”,那么学者们如此研判,是否又会给人以取宠的嫌疑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已经迈入公民社会?  迈入  迈入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已经  已经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  
公益

 【回顾2009】同性恋中国之年

 如同12月28日英文《中国日报》一篇报道所说,即将过去的2009年对中国的LGBT社群来讲是颇有意义的一年,以“同性恋中国之年”为题的这篇报道,对过去一年里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