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内地网民微公益火爆,香港觉得不可思议

    内地网民微公益如火如荼背后,其实是正规慈善机构法制和服务严重缺位的折射。这种中国式公益,在香港慈善界看来,不可思议。

  自从去年微博大热,基于新媒体平台发起的公益活动颇受热捧,这种基于“人人可公益”理念,倡导快乐、自由和简单的网络公益模式,叫“微公益”。我在去年发起的“铅笔换校舍”活动,可算是一次微公益的实践,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草根白领,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形式参与其中。而最近我们发起的“贵州山区小学免费午餐计划”,则是微公益的一次大练兵。微公益的活力和魅力,在这次大规模的免费午餐计划中,得以迸发和释放。

  人们渐渐发现,看上去很神圣的慈善事业,背后却有许多灰色地带。一方面,80%的地震救援捐款最后流向了地方政府,10%的管理费虽然合法但没人知道怎么花,捐款人把钱寄到那些国字号基金会账号后就如石沉大海。这让人感到沮丧。但社会弱势人群的各种求援从来没有间断。由网友自觉发起、执行、直接抵达受助人的微公益组织形式,因为有情感体验,有现场互动,公开透明,简单方便,时尚有趣,渐成燎原之火。

  然而这种中国式公益,在香港慈善界看来,却有点不可思议。香港市民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一”,90%以上的年轻人参与过捐赠,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团体和组织是数以千计的。调查显示,香港有关机构要求慈善捐款的信,平均每一封可以得到460港元的捐款。

  香港能有令人羡慕的慈善环境和文化,政府的政策支持功不可没。香港在全世界率先创造出“公助民办”模式,由政府出资、以招标方式请慈善和非营利性机构操作政府的社会福利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相比之下,我们很多社会福利项目都是政府包办,比如儿童福利院。此外,香港政府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商界及社会人士向慈善团体捐款,香港获认可的免税慈善团体有近4000个,这也大大激励了企业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一点,香港慈善机构会受到政府机构的严厉监察,以确保社会捐款和活动公正透明。每年的善款使用和行政办公费用支出,必须在经过专业审计后向社会公众公开,并接受公众质询。这一点,内地绝大部分的慈善机构和基金会做得都不及格。而内地网民微公益如火如荼背后,其实是正规慈善机构法制和服务严重缺位的折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香港  香港词条  网民  网民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词条  火爆  火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