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对社会转型的理解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就是一边在溃败的同时,还一边在建设,社会本身开始积累。我要探讨的题目是如何在社区中建设公共空间。
□朱健刚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对社会转型的理解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就是一边在溃败的同时,还一边在建设,社会本身开始积累。我要探讨的题目是如何在社区中建设公共空间。
一种是政府进行家国型的公共空间建设,家长式的权威,轰轰烈烈地搞活动,大家作为党员,积极分子,积极去参与。一种是搞运动,抗争性的公共空间,所谓的抗争政治,这种公共空间非常多,但是非常短暂,非常临时,但是一旦利益得到满足就立刻消失。还有一种是一些人建立了组织,主要不是为了抗争,而是为了各种社区建设,搞搞娱乐或服务活动,形成了公益型的公共空间。
谁来做,肯定要有社会组织来做,根据我的研究,在社区组织里,权威型的组织主要是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很多都是自上而下的,动力来源于一种授权,基本上很难形成公益性的公共空间。另外两种,一种是内生型的,比如志愿者巡逻队、歌舞类等,虽然非正式,但绝对是有组织的,也能够自己筹集经费。另一种是外部组织的进入,不是N G O,就是社工机构,这种外来组织会来做,但是带有很多民间色彩,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后面两类组织的合作或互相催生和支持,是构成公益型空间的非常重要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凤凰城的“爱心公社”,他们想,闲着也是闲着,想着做一些事情,渴望找到熟人,渴望交流,就以公益的方式形成了联络。
从外部进入的公益组织,主要的过程就是培育的过程,培育当地人的力量。在这种活动里,不在于人多,而在于发现社区的一些骨干人物,要讨论议事规则,一起协商公共议题,培育一些领袖人物,最终可以让人们自我组织起来,这样社区的能力就产生了。
我认为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培养一种文化的再造,把这些人,小区居民开始公民化,逐渐具有一种主体性,觉得社区是他的,可以平等和人们交往,允许多元的观点,他们会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用了一个概念叫“积极公民”。社区公益事实上需要整体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外部的N G O、基金会,包括国际机构的支持,需要制度环境的支持,需要公益文化的支持形成一个普通人的公益行为。在我看来这种公益很重要,在社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落脚点落在社区上,我认为这个系统对文化的再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民组成的社会,主要从日常生活中来,从社区里来,应该有些美德,能够包容,能够开展行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社会矛盾,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通过理性、和平和建设性的行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认为与民主主义运动是不一样的,社区的变革会带来更大的改革,动力不再来自于精英,更多地是来自于公民和有秩序的公民行动。 (南都评论记者何雪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