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南屋专栏】生活在缅甸,中国人是否幸福?

 

 

“在缅甸生活慢,少了许多国内的勾心斗角。我在这里真的很幸福。”唐人街中餐馆的常客小刘说道。小刘最早是跟随老板来缅甸的塑料工厂工作,结果一呆就是7年,如今长期定居在缅甸的经济中心——仰光。

 

 

缅甸位于东南亚,与云南接壤。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只有1539美金【1】 ,(中国人均GDP为10121美金) 。但是,作为一个传统佛国,它的佛教徒比例高达90%。全民捐款参与度世界第一,也因此被《世界幸福报告》称为全世界最慷慨的国家。而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慷慨捐赠等亲社会行为度越高的国家,民众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比较高【2】 ,而这也是外国人在缅甸对当地人的普遍印象。

 

 

  注:在仰光唐人街街头,随处可见人们布施僧侣

 

 

缅甸生活着约400万中国人与缅甸华人【3】 。作为缅甸当地人口中的“胞波”即同胞兄弟,大量华人从元朝起便纷纷进入缅甸。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更是视缅甸为支点国家,目前总投资额达205亿美元 【4】。   

 

      

生活在佛国,中国人与缅甸华人的主观幸福感是否会高于平常?又或者,历史上发生过排华流血事件,近年来又有当地人对一些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抵触,中国人与缅甸华人在这里的生活会格格不入?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缅甸,寻访中国人与缅甸华人,了解他们在这里的生活,询问他们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得到的答案,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与缅甸华人:相似却差异巨大的群体

 

 

虽然外人可能简单看作“都是中国人”,在缅甸,中国人与缅甸华人这两个群体之间,及其内部有非常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指出生在中国且近年来缅甸发展的,缅甸华人则是在缅甸出生并入了缅甸籍的。

 

 

缅甸有超过300万的华人移民,他们中大多已是第三代与第四代移民。

 

 

从籍贯来说,云南、广东、福建是缅甸华人的主要家乡。

 

 

从移民后居住地来说,缅甸华人分为上缅甸华人和下缅甸华人。上缅甸华人多为云南籍,而下缅甸华人多为广东、福建籍。

 

 

除了祖籍,上下缅甸华人有着巨大的差异。

 

 

缅甸华人因为靠近中国等因素,更多地保留了中国文化。中文、云南话仍是他们的主要语言——不少上缅甸年轻华人甚至不会缅甸语。而下缅甸华人由于1967年大规模排华等历史原因,更加融入当地,往往缅语流利。许多青年人并不会中文。

 

 

除了华人以外,缅甸还有超过100万的中国人。在2010年缅甸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商业机会让中国投资者涌入缅甸

 

 

中国人在缅甸大致分为两类:商贩和中国企业。

 

 

80%的受访中国商贩表示,自己是由于国内的竞争压力过大,而选择来缅甸经营小生意。大多以中餐厅和华人超市为主。

 

 

中国企业在缅投资超过344个项目,其中包括了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也包括了一些国企央企。而在2013年欧盟对缅给予普惠制(GSP)待遇后,关税减免让超过300家中资纺织工厂入驻缅甸。【5】

 

 

注:笔者走访于仰光的中资纺织工厂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个人经济状况和融入本地程度

 

 

根据调研,影响在缅中国人与缅甸华人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经济状况和融入本地程度,还有一些因素比如佛教信仰,家庭状况,安全感也构成了一定影响。

 

 

个人经济状况是影响缅甸华人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84%的受访者在被问到认为自己幸福与否的原因时,都首先提及了个人经济状况。

 

 

“我觉得我挺幸福的,经济很满足,我可以让家人过好日子了。”小徐,一位刚来仰光的房地产销售,毫不犹豫地说。

 

 

同样的问题下,福建籍缅甸华人赵大爷则皱起了眉头:“现在生意不好啊,生活马马虎虎,没什么幸福不幸福。”赵爷爷今年快80了,一直在经营木雕工艺店。“现在什么都贵,如果可以有钱办印刷厂就吃香咯。”

 

 

融入本地的程度是影响缅甸华人和中国人幸福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7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和本地人的融入度高,他们会感觉生活更顺利,也因此更幸福。

 

 

在仰光的纺织业工业区,笔者见到了在此作翻译工作数年的云南籍华人胡先生,他表示自己不幸福的理由之一是跟缅甸本地人打交道不顺畅。

 

 

“我们华人缅甸当地人不太一样,工作缓慢的效率也经常影响我的心情。”

 

 

“很难相处,有时候真的快急死了。”同样在纺织行业工作的高层员工王先生说,“真的不知道怎么沟通他们才可以懂。”

 

 

佛教信仰并没有如笔者假设那样对华人的幸福感造成大的影响,但是,确实有部分华人在阐述自己幸福与否的时候讲到了佛教因素。

 

 

注:笔者在仰光佛教圣地-大金塔

 

 

“我相信轮回,我学佛后更加认为自己应该要为自己努力,这让我感到充实与心安。”一位给自己幸福感打5分的福建籍的华人旅行社老板说道,眼神里满是平静。“如果生意遇到苦难,我会想,佛给我那么多,就心安知足地收下。”

 

 

家庭状况的因素也成为了受访者口中的幸福指标之一。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当地华人,在提及如何增加幸福感时,50%的受访者期望“陪在家人身边”,“家里人安稳幸福”等。

 

 

缅甸的整体安全感则是让大多受访者选择定居在缅甸的主要原因。“这边安全感太足了!我大额钱丢失在外面,结果第二天依旧原封不动在原地。这里人普遍心善淳朴。”中国超市的老板感叹道。

 

 

幸福与不幸,不同人群有自己的故事

 

 

中国人与华人的内部差异性,对他们的幸福感和背后的影响因素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于上缅甸华人而言,身份认同感是一个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凸显因素。

 

 

缅甸官方承认的民族有135个,其中并不包括华人或“华族”——尽管他们占了这个国家5%的人口。【6】

 

 

“在缅甸我们是中国人,在中国我们又是缅甸人。”如今做着小本贸易生意的云南籍华人张女士说道。

 

 

H女士作为云南籍华人缅甸前十大家族的一员,给自己评了4.5的幸福高分,却补充道“我们夹在中间,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缅甸人,这就是为什么我少了0.5分。如果缅甸再次排华,我去到中国会被当作是外人。”

 

 

而对于下缅甸华人而言,身份认同感对于幸福指数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比起上缅甸华人,下缅甸华人已经深入地融入到缅甸文化中。

 

 

“我是缅甸人啊!”仰光唐人街上福星孔子课堂的女孩用磕磕绊绊的中文说。她不知道自己祖籍是哪里。

 

 

当笔者表示在寻找下缅甸年轻华人时,一位观音庙的华人老人笑了,“就算你找到了也沟通不了。他们(年轻人)大部分都已经不会说国语了,早就‘缅化’咯。”

     

 

注:来到缅甸福星孔子课堂进行探访          

 

    

 注:在仰光唐人街福建观音庙华人老人合影

 

 

对于下缅甸华人而言,当地文化的融入程度高成为了他们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非常喜欢缅甸,喜欢这里的食物,缅语也没有障碍!”一位出生在仰光的福建籍华人姑娘开心地说道。作为第三代华人,父母不会说中文,家里也早就没中国传统文化了。“但我的顾虑是长相。我觉得我和缅甸人长得完全不一样,所以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会看上去区别明显一点。”这一点,是她没有给自己幸福感打满分的原因。

 

 

对于中国个体商贩与中国企业,在影响幸福的因素方面有着很显著的共性。除了普遍重视的个人经济发展,中国人与缅甸华人相比,最突出的影响幸福因素则是情感归宿,环境卫生,语言障碍,当地民风和工作竞争。

 

 

 

注:在仰光唐人街福建观音庙,与缅甸华人青年交谈    

 

 

 

注:在仰光唐人街有许多华人同乡会。笔者在福星孔子课堂附近看到了缅甸福建同乡总会   

                

 

在情感归宿方面,中国人都普遍表示家庭情感对自己的重要性。

 

 

“比较不满足的是我没法陪在孩子身边,对不起他。”在纺织厂工作四年的员工讲到这个话题时略显落寞。

 

 

而当地的华文媒体负责人表示,自己很幸福最重要是因为家人都陪在身边。

 

 

笔者在探访中国企业期间得知,男性中国外派人员找缅甸“小老婆”的现象甚是普遍。由于缺少来自本身家庭的情感归宿,这种临时“家庭”构成了他们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很多中国人在缅甸的娱乐可以总结为三部曲:吃饭,KTV,洗脚。”在缅甸三年的小王在接触了很多中国合作商后总结道。

 

 

100%的中国人受访者都表示对缅甸环境卫生不满意——每天觉得行走在垃圾堆里,对食物的欲望都消除了。

 

 

在语言方面,70%的中国人都提及了语言不通对自身幸福感造成的影响。

 

 

“我语言不通所以归宿感不够,到缅甸六年多了,依旧没有走进这个国家。”纺织厂的高层L女士回答。

 

 

“不会当地语言,和当地人做生意很怕会被骗。虽然找了华人朋友做翻译,但心理一直挺不安。”做着小生意的刘先生说。

 

 

可能来自与中国的对比,“这里的人眼睛里透入着善意和淳朴”是在询问中国人最喜欢缅甸哪里时最常听到的话。

 

 

“他们真的很善良,我去商场发现没有零钱,保安在没有问我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就信任地借给我3000缅币。我还的时候他竟然都换岗了,只好给他朋友。”房地产销售小姐对此事印象深刻。

 

 

有8位中国员工与商贩提及了在缅甸相对低的工作竞争环境,如本文开头的例子。

 

明天会更幸福吗?

 

 

从样本量不大的粗略调研来看,目前中国人和华人缅甸幸福感均超过了3.5分,属于中等偏高。但是未来并非没有变化的可能。

 

 

首先,缅甸本身在变化。

 

 

自2010年起,在昂山素季的带领下,缅甸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而大规模的资本涌入和经济发展也逐渐让当地人受到了影响。

 

 

 

 

注:在仰光东方语言和商业中心采访云南籍华人学生 

 

 

“如今缅甸人的笑容不如以前清澈了。“缅甸华人厂长说道,”经济发达了,欲望大了,人会慢慢变的。”居住在工业区的中国人说,他被骑着摩托的缅甸人抢劫已经不止一次了。

 

 

另一方面,中国人与华人,融入本地始终是一个问题。

 

笔者在走访中国人的过程中发现,90%的受访者都只活跃于自己的中国人圈子。“他们主要是来挣钱的,对于是否融入当地不在意,也没有强烈的隔阂感。”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你去仰光的FMI city,基本就是中国。东北烤肉,山西刀削面应有尽有。”

 

 

这种低融入的状况,造成了许多的矛盾与冲突。

 

 

小明是经常与中国人做生意的缅甸人,中文流利。她表示,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中国商人普遍对当地人极其不尊重,有时候把脚放桌子上说话,还用侮辱性的语气骂员工。缅甸员工自尊心很强,因此有越来越多排斥中国人的现象。”一位缅甸华人厂长说道。

 

 

超过4位信佛教的华人不约而同地提及中国人经常会穿着鞋子去佛堂,说话声音还很大,对缅甸文化不尊重。“我们华人和中国人不太一样,中国人不在乎别人感受。”

 

 

“他们长期住这里都不去了解文化。”一位做小生意的云南籍华人讲述了她中国亲戚的故事。由于不知道中文“扫把”的缅甸谐音是侮辱女性的脏话,于是他对着当地服务员用中文说想买“扫把”,结果被赶出店铺。

 

 

对于华人来说,总体融入情况要好很多。但是,毕竟他们中的一半——例如上缅甸华人也存在融入度不高的问题,他们也不乏有重演1967年历史的担忧。

 

 

当地媒体屡屡报道中国人在缅甸的负面举止。笔者在缅甸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Eleven》官网也看到相关新闻。这则近日的报道声称,五名中国男性把车停在其他居民家门口而阻碍了道路,随后又醉醺醺地殴打警察。当事警察用“鲁莽地”,“用侮辱性语言”等用词来形容他们。【6】而这种类型的报道在当地媒体上,尤其是社交媒体上,比较常见。    

 

                

“中国人是走出去了,但什么时候才能走进去呢?” 当地一家华文媒体的负责人感叹道。

 

 

   注:在超市杂志区看到一部分当地媒体杂志

 

参考来源:

1、来源于世界经济信息网

2、来源于哈佛商学院研究论文,作者Ashley V. Whillans与Michael I. Norton

3、缅甸华文媒体《金凤凰》官网

4、来源于缅华网

5、来源于中国纺织网

6、来源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7、来源于《Elevenmyanmar》英文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缅甸  缅甸词条  中南  中南词条  中国人  中国人词条  是否  是否词条  专栏  专栏词条  
公益

 阿拉善的新朋友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第一个由企业界人士自发创建的非营利性基金会。2004年成立,会员包括冯仑、王石、陈东升等知名企业家,以改善阿拉善沙漠生态为切入点,在过程中...(展开)

公益

 遗产税如何撬动美国慈善

 遗产税不只是“杀富济贫”那么简单,它已被广泛认可为美国民主、经济和社会的调节器。 不交给国家,就做慈善吧 你肯定知道,美国第一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