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助残】全纳教育:谬见和误解

 

促进全纳教育

 

    是什么让智力残疾儿童无法就读于普通学校?怀疑论者和批评人士给出了许多“全纳教育行不通”的理由。他们提出的一些理由并不合乎逻辑,而另一些理由则确实指出了阻碍全纳教育成功的问题。其中许多是谬见,另一些是误解。然而,这些理由往往被不断地提及,尽管有大量证据与之矛盾。

 

    这本小册子驳斥了关于全纳教育的十大谬见和误解。

 

1.全纳教育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完全错误。几十年来,许多国家有数百所学校实现了全纳教育。各大洲都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体现了全面的制度实践,有的则体现个别社区或学校的实践。在这个方面,全球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有意大利、加拿大新不伦瑞克、葡萄牙、奥地利施蒂利亚、新西兰等。重点是什么?既然数百所学校都能落实全纳教育实践、实现全纳教育,其他学校为什么就不能呢?只要在网上大致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全纳教育是现实可行的。请批评人士们告诉我们,他们需要多少全纳教育学校的例子,才会承认全纳教育确实是现实可行的!

 

2.全纳教育是一种“一刀切”的简单化做法,是行不通的。

    全纳教育并不是基于“一刀切”的想法。事实上恰恰相反。全纳教育课堂在课程和教学中推行适应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方式的方法。学习成果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而调整。在全纳教育课堂上,教师不会假定所有学生都会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运用“通用学习方案”(UDL)模式的概念和策略,以及被称为“多层次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实践。支持教师们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学习机会,这正是全纳教育的意义所在。

 

3.全纳教育适用于一些人,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有智力残疾的人。

    这个谬见基于几种认识。首先,它基于长久以来对智力残疾儿童及其潜力的轻视态度。它质疑这些儿童的学习能力,使得这些儿童成为学校和社区一员的机会被边缘化。与其将智力残疾作为排斥某些儿童的理由,我们应当思考的是:“教师需要做什么才能帮助他们在普通课堂上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尊重儿童融入当地学校、成为同龄人群体一员的权利,是二十一世纪尊重人权和平等的理念的关键内容,而这正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所倡导的。

 

4.全纳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在课堂和学校落实全纳教育并非易事。这需要训练有素、获得充分支持和积极投入的教师的辛勤工作。师范教育课程必须让年轻教师做好准备,以面对当今课堂上多种多样的学生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有效地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生。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和实践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师所在的学校必须确保每位教师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有效和及时的支持。在课堂上,应当以一种对教师学生都有利益的方式提供支持。在校长、其他教师、辅助人员和家长的支持下,优秀的教师可以应对这方面的挑战。

 

5.全纳教育会伤害“典型”学生,因为残疾学生会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

    批评人士经常说,残疾学生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因而减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机会。这种论点往往暗示:既然智力残疾学生有“个体化安排”,那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花时间以一对一的方式提供辅导。如果班上有若干个学生需要这种帮助,教师就不得不忽视其他学生

 

 

    这种说法的谬误在于,它没有考虑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方法。如果一节课持续50分钟,有25个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花2分钟时间辅导每个孩子。教师会制定和运用教学策略,让学生以整个班、单个小组、多个小组或者以个人的形式参与学习。他们会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并通过有效的规划,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能力最强的教师也会遇到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况,辅助教师可以帮助制定计划,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教育助手来执行计划。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学校里,许多教师每天都在这样做。

 

    让教师做好准备以将智力残疾学生纳入课堂,有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运用同伴辅导、差异化教学和促进多元智能等教学技巧,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受益。

 

    最后,在全纳教育课堂上的非残疾学生有机会了解多样性,以及如何与拥有不同学习方式和需求的同学沟通和支持他们。全纳教育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宝贵的同情心,并且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创造更具融合性的社会。

6.普通学校和教师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教育残疾学生的培训,他们需要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特殊教师为他们提供指导。

    很多教师认为这一点是事实,教师可能不了解个别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而这些情况是他们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须知道的。实际上,即便是“特级教师”也面临着这种情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家长、甚至“专家”考虑为其制定个体化学习计划。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如此,而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在面向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学时,训练有素、水平高的教师掌握他们需要知道的90%的知识。而通过与辅助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可以填补剩余缺口,取得教学的成功。教师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提升学校的能力,从而让以后的新生在变得更优秀的学校学习。

 

    除了少数例外,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都是通才。即便是“特殊教育教师”也需要接受培训来使用“核心”教学方法。无论是对于“班主任”还是对于“特级教师”而言,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套个体化的实践,才能实现卓有成效的学习。

 

    那么“生活技能”呢?智力残疾儿童确实需要获得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包括沟通和行为)以及适合个人的研学技能。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当一个学生离开全纳教育课堂,与同龄人的接触减少时,将会产生负面的后果。也许最重要的是,作为同龄人群体“一分子”的身份将受到损害,而介入和参与会形成归属感。在归属感和个体化特殊辅导之间取得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智力残疾儿童比大多数同龄人更需要从融入群体中获益。

7.残疾学生在全纳学校会遭受欺凌和恶劣待遇。

    全纳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营造和维持一种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校大家庭的受重视的成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是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的任务。学校领导和教师会被视为榜样,学生会跟着学。如果真的发生欺凌行为,可以妥善处理,并将其作为促进经验学习的机会。虽然在全纳教育学校里可能存在虐待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同样存在于特殊教育机构里。此外,大多数学校发现,一旦全纳教育得到落实并成为惯例,就会促成更良好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正是非残疾儿童们最有效地促成积极和尊重他人的学校氛围。

 

8.学生应当准备好学习教师要教授的内容,否则就不应该来上课。

    “做好学习的准备”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想法导致人们认为儿童需要成功地学完一个年级的课程,然后才能升入更高的年级。例如,一个学生必须先学好八年级的数学课程,然后才能上九年级的数学课。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合理的,但在逻辑上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它假定年级的设置仅仅以课程为依据,事实上,还涉及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足年龄,以及建立和保持同龄人群体的重要性。很多国家规定学生可以接受12年或13年的公共教育。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或阅读成绩处于三年级的水平,那么这个孩子是否必须无限期地留在三年级?显然,这种曾经盛行的做法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行不通。儿童需要和同龄人群体一起向更高年级迈进,课程必须针对学生进行调整。不能生搬硬套,一味限制。对于九年级的数学课,教师需要针对班上的学生调整学习要求。教师的目标是让课程为学生“准备好”,而不是只对那些“做好学习的准备”的学生进行教学。与其问孩子是否已经做好学习的准备,不如问学校和教师是否为学生做好了准备。

 

9.在社区学校教授智力残疾学生的花费太大。

    为教师学生提供支持确实耗费金钱。全纳教育不是帮助学校省钱的办法。然而,在资金与全纳教育方面,有三个关键的考虑因素。首先,务必认识到,原本花在特殊教育上的钱可以转而用于支持全纳教育。原本花在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助手、建筑和服务上的钱可以转而用于帮助普通学校和教室进行能力建设。额外的投资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残疾学生无法获得充分服务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在许多国家,残疾学生是最有可能被排除在外的儿童,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获得教育。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支持教师学习新策略和使用新方法方面所做的每一项投资,都会增强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成功地教育非残疾学生。换句话说,这样做是在加强学校的能力,使得学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长远来看,这样做可以令教师学生受益。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投资。

 

    最后,虽然为了有效落实全纳教育确实需要资金支持,但如果认为为了实现全纳教育,学校必须获得与当地社区、省市或国家现实情况脱节的过多资源,则这是一个谬见。全纳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儿童能够与同龄人一起到当地学校上学。大多数学校都欢迎为小班化教学投入额外的资源,以及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人员和更多的专业培训。然而,不应因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而阻止将儿童纳入当地学校。

 

10.许多父母不希望他们的智力残疾子女上全纳教育学校。

    的确,许多智力残疾儿童的家长对于其子女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抱持疑虑的态度。长期以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抱持疑虑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需要为有每种类型残疾(例如:智力残疾、视力损伤、自闭症、情感焦虑等)的儿童分别设定学习目标和课程,这种观点加强和巩固了家长们的上述疑虑。此外,许多普通学校确实不大欢迎残疾儿童。而很多教师对不得不接纳这些儿童感到焦虑。

 

    然而,另一方面,当家长们感受到教师和学校领导的积极接纳和努力投入时,他们会对全纳教育产生信心。当家长和教师携手合作时,他们就能改变人们的态度,并营造一种学校文化氛围,使每个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儿童,都有归属感。这就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结语

    积极驳斥上述谬见和误解,将有助于我们促成全纳教育的学校。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智力残疾学生在上学期间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和成长。从特殊教育过渡到全纳教育并且维持全纳教育学校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优先事项。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可确保每名儿童的素质、公平性和平等权利的社会。

 

Catalyst for Inclusive Education(促进全纳教育)是Inclusion International(国际全纳组织)的一项全球倡议。

 

有关Catalyst for Inclusive Education倡议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catalystforeducation.com。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助残】全纳教育:谬见和误解  谬见  谬见词条  助残  助残词条  误解  误解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公益

 青岛草根救援NGO生存现状:无政...

 “你们救人,人家给你钱吗?”“不给。”  “那政府给你们钱吗?”“也不给。”  “那你们花了时间,搭上自己的钱,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素不相识的人,你们岂不是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