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视点】十年后,我在中国最便宜的房子住了一晚:从2元涨到5元,依旧有女人无家可归

大家好,我是大表哥。

 

前段时间,我们发了一篇文章《全中国最便宜的房子:2元过一夜,挤满了无家可归的女人》,引起了很大反响。

 

文章讲了一群生活在东北吉林市的底层女农民工,没文化,没社保,也没处可去,她们只能蜗居在2块钱住一晚的女子宿舍

 

她们的生活挺残酷的,很多人都在问,是真的吗?还有很多人,想尽自己所能,帮帮她们。

 

需要强调的是,文中引用的纪录片和媒体报道,都是十年前的。这十年间,关于这间“2元女子宿舍”的报道,少之又少。

 

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说,2元宿舍不复存在。

 

到底存不存在?那些女人们都去了哪里?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我们的编辑小西,决定亲自去吉林走一趟。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她刚从吉林回来写的。

 

 

01:

找到“2元女子宿舍

 

 

在一个狭窄的十字路口,我停下脚步,举目望去,周围都是旅店、劳务中介。

 

头顶是密密麻麻、错综复杂的电线,压得低低的,看着特别压抑。

 

“男女宿舍”四个红字,就藏在那堆电线切割出的缝隙里,字不大,但格外惹眼。

 

 

对比了一下十年前纪录片里的细节,我告诉自己,就是这里了,连电线杆的位置都一样。

 

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在坐了10个小时的夜车后,我从繁华的北京,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的劳动力广场,这里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此刻是早上7点,街上看不到几个人。

 

跟附近开店的大爷打听了一下,我确定了“男女宿舍”就是孙二娘的“2元女子宿舍”。

 

还是那座楼,虽然外面粉刷了一层黄白色的墙腻子,但里面一点也没变,还跟纪录片里拍的一样。

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依然是黑洞洞的楼梯,布满油垢的木门,爬到二楼,我依稀听到门里传来诵经念佛的声音。

 

推开门,就看到了孙二娘

 

之所以敢这么笃定,是因为,十年来孙二娘几乎没怎么变,还跟纪录片里的一样,微胖,卷发,标志性的大眼睛。

 

但头发好像白了一些,毕竟,她也60多岁了。

 

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二娘正闭目躺在床上,念经声是从手机里发出来的。

 

听到声响,她睁开眼睛,大眼睛里流露出问询之意。

 

我问,“二娘,能住宿吗?”

 

她下床,示意我跟她走,“来吧,这边有空床。”

 

我这才亲眼看见了2元宿舍长啥样。

 

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堆满了架子床,旧木板搭成的上下铺,过道特别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

 

没有桌椅,窗台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水杯,应该是住客的私人物品。

 

光线很暗,一切都灰蒙蒙、潮乎乎的,有一股腐烂的芹菜味儿。

 

几盆绿植,是这个房间里唯一的色彩。

 

 

很难想象十年前,20多个女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的情形。

 

2005年,一个叫戚小光的吉林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来到这里,将镜头对准这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女人,一拍就是5年。

 

她们大多来自吉林周边的农村。命运在她们身上出奇的残酷,有人因为丈夫家暴,有人因为子女不孝,最终都沦落在无家可归,靠打零工为生。

 

2元就可以住一晚的女子宿舍,成了她们唯一的家。

 

十年过去,房费从2元涨到了5元。

 

二娘也紧跟时代发展,房间里贴上了微信收款码。

 

不过,房费可以日结,依然作为特色保留了下来。收钱的时候,她还强调,“其他家都是5天起住,不住了也不给你退钱。”

 

交完房费,我问起了纪录片的事情。二娘就着话头,跟我聊起了那些女人后来的情况。

 

“当年七八十岁的,大多数都死了,病死、老死的都有。”

 

而我最关心的,还是之前文章里写到的方淑珍、张燕秒和她的女儿,她们现在都不住这了。

 

方淑珍在这住了15年,曾经她被丈夫家暴、逐出家门,又被两个儿子赶来赶去,沦落到这里,靠卖苦力为生。

 

她曾说,等到老了干不动了,“就喝点农药,痛快地死,不给儿子添麻烦。”

 

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她是最让我揪心的。好在,二娘说,她在两三年前嫁人了,离开了这里,现在应该过得很幸福。

 

我问,“纪录片里她不是说再也不嫁人吗?”

 

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二娘说:“她不嫁人不行了,太老了。”

 

如果不想和其他人一样老死在这里,嫁人,就是她唯一的选择。

 

张燕秒和女儿小芳过得也不错。

 

前些年,小芳嫁给了附近化纤厂里的一个男人。

 

从13岁起,这个女孩就在竭尽所能地逃离这里。她曾以为打工是她的唯一出路。

 

图源戚小光

 

没想到将近30岁,她才以嫁人的方式改写命运。

 

没有人知道她嫁人后过得怎么样,因为年龄代沟,她和这里其他女人很少深交。

 

而母亲张燕秒,没有跟她一起走。一直到我来的前两天,她还住在这里。

 

她还在到处打工。几年前,她的亲姐妹凑钱给她交了10万元社保,按年龄,到明年,她就可以领到退休工资,老年生活有了保障。

 

不过,她得努力把这10万还上。所以这几天,她又找了一个饭店的活儿,包住宿,就搬走了。

 

从31岁起,她就住在这里,像候鸟一样在“工地”之间来回迁徙。

 

所幸20多年过去,这种日子终于可以看到出口。

 

她是三个女人里,唯一一个凭借自身力量离开这里的。

 

 

02:

女人们去哪了?

 

 

十年过去,虽然“2元女子宿舍”还在,人却少了不少。

 

我进去的时候,宿舍里只有一个女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我以为是时间不对,女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正好这时孙二娘要去超市买菜,我就自告奋勇陪她一起。

 

宿舍到超市,步行也就两三分钟的距离,但一路上经过了不下十家中介。

 

二娘边走边跟我介绍,这两年中介越开越多, 找工作、租房子、找对象,一条龙服务。

 

宿舍里女人少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恰逢东北农村的秋收季节,一部分女人回去割麦子;另一方面,就跟这些中介有关。

 

“现在的人,宁愿让中介收取高昂的介绍费,只为尽快有活干,一天都不愿意干等。”

 

但对那些住在“2元宿舍”,没技能、没文化、举目无亲的女人来说,这是好事。

 

以前没有中介,招工信息都垄断在包工头、介绍人手里,工作机会也少,年老体衰的她们,不得不跟一堆男人竞争。

 

十年前,“2元宿舍”楼下人挤人的劳力市场,男性是主力,图源戚小光

 

现在中介多了,工作机会也多了起来。我看见一家中介门口写着:急招保姆,照顾老人:生活能自理的,2700/月;不能自理,3500/月,包吃住。

 

这比十年前,方淑珍去养老院当护工,照顾20个老人,一个月才拿1000块,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待遇变好了,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东三省十年间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从2013年开始,年年净流出,7年时间外流了164万人。

 

年轻人都往外跑,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对居家保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用孙二娘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富裕了,不像以前穷,现在你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以前那是实在太穷了。”

 

这十年间,宿舍里的女人们,很多都凭借打工攒下来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房子。

 

至于为什么当初儿子都不要她们,辛辛苦苦赚的钱,还是要给儿子买房,我没敢问。

 

对于这群被命运薄待的女人来说,家人对她们再不好,那也是她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

 

拿孙二娘来说,早年丈夫出轨,跟别人跑了,她一个人靠经营这间宿舍,把儿子拉扯大,给他娶了媳妇,买了房。

 

儿子又生孙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平时很少回来看她。但只要他们来,孙二娘都会给孙子塞个千儿八百的,“孩子上初中了,给他补课用。”

 

时间在孙二娘这里就像停驻了一样。十年过去,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楼下的热汤面都涨到10块一碗,她的宿舍住一晚却只涨了3块。

 

我问她为什么不涨价,她说:“咱这地方净是穷人,咱们这就是照顾穷人的地方。

 

我为了维持我的小生活,她们为了她们的生活,反正生活维持下去就行。”

 

接受媒体采访时,孙二娘说自己也是给人“打工的”,图源凤凰卫视《走进两元女子宿舍

 

除了价格,最大的变化还有,孙二娘把女子宿舍隔壁的房子租下来,开起了“男子宿舍”,住一晚6元。

 

男子宿舍的生意可比女子的好多了。除了出来打工的男人,还有在网吧奋战50个小时的年轻人,来这里过夜,比在网吧便宜。

 

不过男子宿舍有个铁规矩,就是不准喝酒。“这帮人喝完酒可能作了,太操心了,得时刻盯着。”

 

在孙二娘眼里,喝酒的男人不仅会闹事,还靠不住。“有点钱都拿去买酒了,不像女的,攒不下钱。”

 

虽然孙二娘宿舍里的男人评价不高,但男人们都挺喜欢她。就我跟她在房间里聊天的一会儿功夫,不停有男子宿舍的人过来找二娘唠两句。

 

有个男人还送了她一袋山楂、一袋绿豆饼。

 

二娘很少白拿别人东西。有个女人打工回来,顺带给她捎了四个西红柿,才一块六,对方反复说不用给了,她执意拿了零钱塞给对方,“她们挣钱都不容易”。

 

那为啥单收那个男人的东西呢?我不禁遐想联翩。

 

“他上次还欠我10块钱,算了,就当拿这些吃的抵了吧。”

 

果然还是那个孙二娘,一个精明又善良的东北女人。

 

 

03:

睡在女子宿舍的夜晚

 

 

夜幕降临,我回到了宿舍里。

 

即便白天打工的女人都回来了,算上我,宿舍里才4个人。

 

 

我的床铺在最中间,铺了两层海绵垫,很软,但明显有了岁月的痕迹,在微弱的灯光下,瞅着又黑又黄。

 

被褥的状态更糟糕,有一股很重的味道,那是无数人睡过、又从不清洗的味道。

 

 

躺下去的感觉,就像睡在火车的卧铺上一样。

 

但从我的床位抬头看,正好能看见窗台上的花,心里莫名涌起一种“月亮与六便士”的感慨。

 

 

宿舍里除了我,和一位姓孙的奶奶,其他两个女人都睡了,她们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去打工。

 

孙奶奶不用打工,或者不如说,她无工可打。

 

她今年76岁,十年前丈夫患癌去世,小儿子结婚没有房子,她就把房子让给他们,自己出来了。

 

但年纪这么大,之前还因为乳腺癌切除了左边乳房,干不得重活累活,怕抻着伤口,当保姆都没人要,最后只能来了这里。

 

说起来,孙奶奶也算儿女双全,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怎么忍心看自己的老母亲流落在外呢?

 

孙奶奶不忍心责怪儿女,她反复强调,是她自己不想和年轻人住在一起,才决定来这里的。

 

那为什么不去养老院?为什么不租一个好一点的房子?这些问题,我终究没忍心问出口。

 

或许是我和孙奶奶的孙子年纪相仿,或许是太久没人陪她说话,这个宿舍里的人早出晚归,大家都忙着挣钱。

 

她对我格外亲热,摸着我的手叫我宝宝。东北的深秋寒冷干燥,她还给我冰糖让我含着。

 

 

当我夸她看上去很年轻时,她会不好意思,然后拿出她在两元店买的护肤霜,献宝一般。

 

但提起年轻时候的故事,她忍不住用手捂住眼睛,将脸埋进枕头里。

 

晚上趁黑,我悄悄把身上唯一的100元现金塞到她枕头底下。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钱又回到了我的包里。

 

她摸摸我的头说,“宝宝,你在北京一个人打工不容易,那边开销太大了。”

 

临走前,她给我买了大碴粥当早餐,孙二娘又给我做了疙瘩汤。

 

 

待在这里的一天一夜,我没有拍一张她们的照片,尽管一开始我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

 

但当我真正面对她们,我怯懦了。我不敢,也不忍心将摄像头对准她们。

 

作家桑塔格曾说:“拍照的行为有某种捕食意味。拍摄人即是侵犯人。

 

一如相机是枪支的升华,拍摄某人也是一种升华式的谋杀—— 一种软谋杀,正好适合一个悲哀、受惊的时代。”

 

人生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能体会这句话,我不忍心将“枪支”对准二娘和奶奶。

 

但拍照似乎也不再重要。亲自来到这里,睡在她们中间,我的很多疑问得到了解答。

 

“2元宿舍”还在,住在这里的女人,年轻的,都靠着自己的双手,乘着时代的东风,找到了出路。

 

而年老的女人,依然在重复着怪圈,老在这里,死在这里。

 

贴身观察她们的时候,我多少领会了一点导演戚小光当年的心情。

 

“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姥姥、姨妈!”

 

这群在别人眼里最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女人,却让我打从心底里尊敬。

 

她们活得知足。

 

比如孙奶奶,“比起年轻时候,现在太幸福了,能吃饱,能穿暖,还有个地方住。”

 

她们活得乐观,丧不过三秒。

 

宿舍里另一个女人,刚开始埋怨自己“今年出来晚了,冬天活儿不好找”,但很快就打起精神,“来年春天就好了,那时候疫情就没了。”

 

那时,宿舍里应该又会迎来一波新的女人。

 

当生活把她们逼到街头,这里仍然是她们唯一的家。

 

当她们有了别的选择,女子宿舍,就是她们为生活奔波的路途中,一个可以落脚的中转站。

 

 

临走一瞥,我又看见窗台上的花,兀自鲜艳。

 

记得在那篇十年前的报道里,二娘曾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刷成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

 

在她心里,那才是“女子宿舍”该有的样子。

 

十年过去,她的心愿清单只实现了一个。

 

留给二娘的时间不多了,等她老去,女子宿舍又该何去何从呢?

 

注:文内配图除特别标注外,皆由林西好东西拍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视点  视点词条  年后  年后词条  依旧  依旧词条  
公益

 保障食品安全要靠谁?

陕西榆林两百多名学生在饮用蒙牛奶后出现中毒症状,重庆警方查获准备制作雪糕的三聚氰胺,加上不久前的镉米、瘦肉精和染色馒头事件,食品安全似乎是每个中国人挥不去的黑影...(展开)

公益

 Google非营利领域项目介绍

本文介绍一些谷歌中国和Google全球一些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表达我们对谷歌中国的敬意和谷歌北京办公室员工的感谢!谷歌中国:1.“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