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研究生从众是没志向的表现

      有的研究生刚进实验室,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但是过了一年半载,表现地越来越‘常规化’。

      为什么呢?

      从众,而不是想‘出众’。

      觉得大家都不着急,不用功,我也没必要。

      实验室人那么多,也许导师会忘了我的课题。表现就是趋同化,想藏在人群里。别人不问问题,我也没必要问。别人表现的不守规矩,我也没必要。喜欢为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找个借口,‘策略’就是比烂,而不是‘敢为天下先’。

      直到现在,我本人仍然保持着朝气,保持着碾压科学难题的豪气。难以理解,有的学生20岁出头,表现地畏畏缩缩,见了导师就想躲,恨不得离导师十万八千里。有了问题导师不问就不说,就像做错事的小孩,怕说出来挨骂。开组会、参加学术会议,表现的像个雕塑,嘴也不会动,不问问题、提建议,看起来很‘听话’、‘老实’,像个‘好学生’。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表现越来越差、动力越来越弱、越来越没个性,最后泯然于众人。

      对学生导师来讲,共同的职责就是发现科学问题,然后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新设备去解决这些世界难题。也就是说,学生导师的利益是一致的。觉得难是必然的,如果没难度还叫科研?没难度还需要层层选拔研究生、博士生?

      上学背书很容易,多背几遍就行了,有时候是否理解都不重要,答案与书上内容一致就能拿高分。当然这样就变成了复读机,没有独立思维能力,只会模仿。科研不一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得强调‘独树一帜’,这也是兰大著名校训的一部分。科研多数时候需要合作,学生导师的合作、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学术界与企业界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学生有问题,我很高兴思考、回答。学生指出我的错误观点,我也很高兴,这说明他们在思考、敢说真话,有助于科研工作。尤其是听到我答不上来的问题,我更兴奋,说不定是一个新领域的开端。如果不敢开口、不会开口,尤其是被要求开口还不讲的,基本上可以认定,没啥大前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研究生从众是没志向的表现  从众  从众词条  志向  志向词条  研究生  研究生词条  表现  表现词条  
观点

 换血等抗衰老方法或许会加速衰老

为了健康长寿,我国在六七十年代曾经盛行过打鸡血。近年来,又出现了打年轻人的血液或血浆,以及打年轻细胞的外泌体,打衰老细胞清除剂。这些方法真的能够延年益寿吗?笔者...(展开)

观点

 什么是合格的好学生

昨天聊了什么是合格导师。今天站在导师立场聊聊什么是合格的好学生。为什么在合格前加上好字?因为作为导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合格,更期待做到好。研究生是人生中成长提高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