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劳动者可能会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争执甚至是发生劳动争议。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了用人单位的侵犯,比如用人单位拖工资、拒发加班费等等。如果发生了劳动争议,应在一定的时效内申请劳动仲裁以及劳动诉讼。那么具体来说,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多久?如何诉讼处理劳动争议?对此,本文将一一进行介绍。

一、劳动纠纷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第一百九十八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二、如何诉讼处理劳动争议?

诉讼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最后一道程序。

以我国《劳动法》及《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即未经仲裁的劳动争议,法院将拒绝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理。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依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若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发生了劳动争议,劳动者要注意在一定的时效期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诉讼,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则应在一定的时效内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如果您遇到了麻烦,建议您咨询相关的劳动争议专家律师,以更好的解决您所遇到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无谓的损失。

延伸阅读:

确认劳动关系时能否一并诉请双倍工资

劳动监察受理投诉条件及范围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词条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词条  多久  多久词条  
劳动争议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多久时间?

一、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多久时间?试用期的时间,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展开)